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问题讨论
文章标题: 《毛体书法欣赏:北大清华天大北师大校名》
     阅读次数:357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毛体书法欣赏:北大清华天大北师大校名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清华大学

2013-10-24 03:5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

  提及清华大学,不知会引起多少人的遐想,但凡国人,似乎都做过或正在做着一个梦——清华梦。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园,是康熙年间所修的熙春园的一部分。道光二年(1822年),熙春园被一分为二,西边的园子取名为“近春园”,赐予皇四子奕詝(即后来的咸丰皇帝);东边的园子仍为熙春园,赐予皇五子。咸丰年间,东园取晋人谢混诗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游西池》)改名为“清华园”。后用美国退回的部分庚子赔款在清华园内建造清华学堂,于1911年正式开课。现在见到的“清华园”已是清华大学的二校门,而清华大学西门高大的校门上方,“清华大学”这四个大字,出自开国领袖毛泽东之手。

  新中国成立之后,清华大学师生希望毛主席为清华大学题写校名。政治学家、民主人士张奚若教授转呈了清华师生的请求。1950年6月,毛主席欣然接受这一请求,挥毫书写了六遍“清华大学”。书写完毕,毛主席经过比较,特意注明:“右下草书似较好些”。从此,由毛主席题写的校名、校徽就一直伴随着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学府。

  几个“清华大学”同处于一张纸上,更体现出了艺术的不可重复性。试看前四组,第一组的“清”字的右边之“青”字,横画与竖画笔画相连,“大”字的横画与撇画似断欲连;第二组的“清”字和“大”字与第一组所述之处刚好相反;第三组“清”字和“大”字,在第一组的基础上更强调连笔;第四组的“清”字的横画与竖画连,“华”字、“大”字的横画与撇画连。第五组的“清华”二字为草书。其实这一组的“清”字书写用笔圆润,富有神采,可能是考虑到草书难于被大众释读的缘故,书者并没有选这一组。第六组已不是原稿,只是根据手书制作的清华教职工校徽,细细看来,字字清爽,气势舒朗,整体圆转中而带方劲,典雅而有俊秀,点画苍茫,用笔急速,挺拔峻险而柔润浑厚,气度雄沉,雍容中亦多见风神。

  多少游人驻足在清华门前合影,多少清华学子嗅到了清华墨香。清华,注定是一片沃土。(孟云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大学
www.jsmsj.org.cn     时间:2013-10-2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北接圆明园遗址,西望颐和园,东临清华大学,南依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环境既有古典之遗韵,又有新时代之风尚。

  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1898年7月4日,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的推动下,光绪皇帝亲自“恩准”筹建,并于同年12月正式开学。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并沿用至今。

  作为中国的最高等学府之一,北京大学无疑是莘莘学子向往之地,其校名由毛泽东题写。

  1949年12月12日,经校委会主席汤用彤、秘书长郑天挺同意,校委会秘书汪子嵩给毛泽东起草信件,请文书刘椿年楷书誊写后,送中南海毛主席办公处。信中邀请毛主席在北大51周年校庆纪念日(12月17日,解放后的第一个校庆)之际为北京大学题写校名,以备制作新的校徽之用。信中附寄了一张纸,纸上有文书刘椿年画的一个长11厘米、宽3.1厘米的长方形框,框下标注“北京大学”四个字,供毛主席写校名时作尺寸参考。1950年3月17日,中共中央秘书室将毛主席为北大校徽的题字放在一信封内送给北大,并附言:“寄上毛主席为北大校徽题字,敬请收查。”据悉,毛泽东的题字原件现存于北大档案馆。

  细看“北京大学”四字,“北”字第一笔便侧入平出,一反常态,抑左扬右,与后面看似瘦弱却分量十足的“京”字,形成一种气吞山河的开阖之势;“京”字头两笔更是生动尽现,跳跃多姿;后面“大”字,横画逆锋起笔,中锋运笔,有黄庭坚《跋〈黄州寒食诗〉》之韵致,极力向右上方倾斜,仿佛仰望苍穹;第一笔的收笔与第二笔的起笔顾盼生辉,又非常巧妙地构成了连接四字的纽带;最后一个“学”字,更是着重突出最后一笔,形成整体的抑左扬右的书风,被近世人称为“毛体”。整体观之,此四字笔力雄强,跌宕生姿,大开大合,相映成趣。“北京大学”这四个字厚重又不失灵动,北大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北大精神似乎清晰可见。

  观伟人书法,并不只因其是伟人所写而心生敬慕,而是敬慕其人天纵奇才,敬慕其书大气磅礴、敬慕其信笔挥毫的潇洒、敬慕其与天公比骄的豪迈、更敬慕其黑白之间写尽岁月的峥嵘。

  当见到一波又一波的人群在北京大学校门前留影时,北大的魅力不言自明,而这四个大字,也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孟云飞

—————————————————————————————————————————————————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天津大学

 

 

2014-01-22 03:1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大学堂,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0月2日,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创建于天津西沽村,是中国第一所公立现代大学,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创办最早的大学,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校,1913年改称国立北洋大学。1928年,北洋大学改称“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不久北洋大学暂称“国立北洋工学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30日,天津沦陷。9月10日,北洋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一起,成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西安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7月,西北联大改组为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1946年初,国立北洋大学在天津西沽北洋大学原址复校。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9月,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并定名为天津大学。

    今天的天津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校风闻名。在国际上,曾经的北洋大学声誉卓著,有“东方的康乃尔”之称。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诗人徐志摩等杰出人才都曾就读于该校。

    新中国高校中,有不少校名是由毛泽东的书迹拼缀而成,天津大学就是其中一个。

    据说“天津”两字出自《天津日报》报头,“大学”二字是从其他地方集来。毛泽东的书法如其诗,如其文,如其志。大气磅礴而不失于野,俊秀于笔端而不失于文。我们每每欣赏一所大学校名的书法艺术时,特别是由他人的书迹拼缀而成的校名时,总是会由衷的有两种赞叹:一叹原书写者笔墨技艺;再叹拼缀者的智慧。

    “天津大学”四个单字各个向右上倾斜,这是典型的毛体风格。字的笔画有粗有细,对比鲜明,其中“天”字的第一横略微向右,这样“天”字的左右疏密对比愈为强烈;“天”字中的人字左右伸张,显得尤为豪迈。“津”字和“大”字虽小,但是好像积蓄了巨大的力量,富有张力。“学”字上密下疏,整体观之其有“二王”之秀逸,孙过庭之俊美,张旭之狂韵,怀素之放肆,苏黄之雄厚,至于臻微入妙之处,给观者以美不胜收之感。孟云飞/文

—————————————————————————————————————————————————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师范大学

 

 

2013-12-06 14:5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为1902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曾先后改称优级师范科、京师优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以后,改京师优级师范学堂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7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正式成立。“七七事变”后,北京师范大学转移到西北大后方,数年间,学校一再迁徙,校名几易。1946年7月,学校迁回到北平,以国立北平师范学院称。解放后,北京师范大学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1954年,北师大各系陆续迁入北太平庄新校址。目前的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综合性高等学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并称北京“四大名校”。

  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长、教育家林砺儒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为此,毛泽东特邀林校长到中南海晤谈,详细地询问了北师大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950年8月30日,在迎接新中国诞生一周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打算改换校徽,校长林砺儒给毛主席写信:“我校拟更换徽章,随函附呈徽章式样一枚,恭请惠题‘北京师范大学’六字,藉光黉宇,永宝纪念”,并随信给毛主席送上宣纸一张。不久,北京师范大学就收到了毛主席的题字。凡三行。右上角有毛主席写的“送师大校长”字样,并在其中一行字后画一圆圈,写上“一般用”,也就是说,毛主席满意的是画圆圈的这一行字。

  由毛泽东题写的“北京师范大学”校名,用“超凡脱俗,狂放不羁”来形容当不为过。其具有自己特异的风貌,而又不受历代书家的思想钳制,自信、果敢一览无遗,以无法而求有法。在毛泽东题写的各个大学校名中,“北京师范大学”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挺”。毛泽东的书法力道沉稳,字形又如昂首挺拔的战士,中宫紧收,舒展有致,开阖向背之间仿佛置身唐法宋意之间。

  此六字,三疏三密,对比自然天成,点画轻重徐疾与用笔的跳跃感十足,由此来说,称这幅作品作为毛泽东最具代表性的大学校名题名便实至名归。

  北京师范大学光辉的革命历程,怎能不让一代伟人毛泽东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挥毫题字时,毛泽东革命意气已尽显其中了。如今,这六个字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名镶嵌在校门上,熠熠生辉。而不少地方师范类院校,则以北京师范大学校名为楷模,纷纷集字效仿。(孟云飞)

 


 


最后更新[2014-2-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