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模拟试题
文章标题: 《阮 直:不对等抒情》
     阅读次数:61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阮 直:不对等抒情

不对等抒情

 

阮 直

 

  “我们”是一个被泛用的代名词,这也许是我们做人文化中的一种聪明吧,其实一个常写文章的人在否定“我们”时,恰恰不包括我,但老夫先声明,我的“我们”是包括我的,如果我省略“们”,那就成了我私人的检讨书,我就显得有点矫情了。

  我们时常抒情,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有思想、有感悟,有对人生与别人不一样的体验,所以我们用文字或优美、或浪漫、或悲怆、或荒凉、或深刻、或独特地表达出我们的情感来。这是每一个人享有的自由,也是大众阅读的需要,因为每一个灵魂都想窥探另一个灵魂的“隐私”。但是,当我们替穷人抒情,替大众代言时制作的这一道道自认是心灵的甜点就有夏日发馊的味道了。

  有一位我十分喜欢的名作家,近日在自己的一篇作品中写到:“在宁夏的西海固,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在四川小凉山的深处,到处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饱了,就会很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万事不挂心,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羔羊。穷日子固然难过,但容易满足。穷日子难过的是肚子,好日子难过的是心情。心情好不起来,吃了什么都白吃。”不仅是这位作家,许多作家都替我们的穷人在美好的抒情,在我们的有些作家心里,穷人的心情永远是不锈的阳光,“三天一小节,七天一大节”,谁穷谁快乐。因为他们没有思想,他们底层的物欲感在现代的日子里不难满足。

  其实,这是我们对他们的不了解,我们或许跨越了对生命的漠视阶段,但是我们对一个人灵魂还缺乏感受的敏感。特别是对穷人,不用对等的心灵、尊严去为他们抒情都是不真实的。在资讯如此发达的年代,城市人的生活、富人的消费甚至是欧美人的价值观对当今的大众都不那么神秘、陌生了。穷人的孩子们拼命苦读,就是为了摆脱“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万事不挂心”这种日子。每一个穷孩子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未来和前途时,有几个不是想让他们也出人头地,这种企盼不是焦虑,而是每日里“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羔羊”?我是不信的。我们一再抒情地说,“好日子不仅仅是物质的,好日子更是精神的。”那么穷人好心情的源头是从何而来呢?我们是用理性思考还是在用“文学”思考?

  人的尊严是没有贫富的,但贫富的差别一旦让人时时都感受到了,穷人还能不受“诱惑”而安贫乐道吗?就连富人的成就感、富人的显富对穷人的自尊也是有伤害的。除非穷人以为这个世界大家的日子差不多,你就是嫁了皇帝,贵为娘娘了,也无非是过“午觉醒来,揉一揉睡眼,把手一伸就喊丫环‘拿柿子饼来’”的日子。可如今不是了,前村儿、后屯儿的乡亲们都有改变命运的人了,他们不再重复着“大了放羊,再大了就娶婆娘,生娃,娃长大了,再放羊,再娶婆娘,再生娃”的日子了。每一个在精彩世界里打工的穷人,也打开了他们的思想对接大千世界的那扇门。穷人或许不知道美学上的乡愁,但想家的滋味是一样酸楚的,穷人也许还没资格享受休闲,但放假加餐的日子大家都是眉开眼笑的。过上好日子难,但享受一下好日子还难吗?谁不知道坐在小轿车里比踩单车舒服,谁不知道在海边浴场享受日光浴,比蹲在自家的场院里晒日头儿心情更爽?谁羡慕宁夏的西海固,四川的小凉山,广西的巴马,他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户籍迁过去,在那过“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万事不挂心”的日子嘛,那里可是不要门票的啊,而且那里的人们都欢迎,因为他们比文化人还尊重文化人。

    《羊城晚报》2014年1月22日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4-01/22/content_353877.htm?div=-1


最后更新[2014-2-1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