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工作室报 > 学风探讨
文章标题: 《加拿大华裔教授嵇少丞:科研如建楼》
     阅读次数:180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加拿大华裔教授嵇少丞:科研如建楼

www.admaimai.com 来源:互联网  2011年9月5日 
 

  日本9.0级大地震后,有的房子被海啸卷走漂在海里一个多月竟然还很完整,令人惊叹,“瞧人家这房子的质量!”其实,在四川地震灾区考察期间,类似的情况:一座孤傲的小楼倔强地挺立着,其基础、墙体和楼板甚至没有出现明显裂纹,而其周围昔日美丽漂亮的楼房却倒塌、扭曲,变成凌乱不堪的废墟。

  调查发现,那些震不倒的建筑不少是建筑商自建自住的房屋,普遍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建材质量好、施工质量高的特点。建筑商知道在地震活动带上建自住房,建筑质量与抗震能力对他及其家人意味着什么。

  其实我们科研人员也应知道自己署名的论文对自己的职业信誉意味着什么。

  科研成果是以论文形式公布于众与流传于世的,论文上署着自己名字和工作单位名称地址。写文章就像在地震活动带上建自住的房屋,绝不能偷工减料、胡拼瞎凑、粗制滥造,而要用最好的建材(可靠的数据)、最合理的结构和最佳的施工质量。

  文章一经发表,学界评价如何就由不得作者了,肯定就有同行去重复或检验你的结果,有错、有假用不了多久就会暴露出来,而造假者的名字白纸黑字写在论文上,这与卖假烟、假酒、假药还有所不同。所以,在科研中弄虚作假的人是十足的傻瓜,篡改或伪造数据就像在建筑中拿烂树枝充钢筋,建一栋外表光鲜实质豆腐渣的楼房给自己住,一遇上地震(检验),坍塌了,砸死砸伤的不是别人,正是建房人自己(作者)。

  北美和西欧国家,科研人员似乎达成共识:宁愿不发文章,也不能发假文章和数据不可靠、观点不靠谱的文章,因为这种文章会直接影响作者在同行中的声誉。

  科研贵在发现、贵在创新。以追求真理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必须靠思想而活,也必须为思想而活(Lewis Coser)。没有思想的文章是没有理由存活的,也是留存不下来的。

  同理,没有发表过任何有思想价值著作的“知识分子”,哪怕他官衔加身、头戴种种桂冠、整天坐在评审席上,还是得不到同行学者们发自内心的尊重。所以,知识分子是以思想著称于世的,不是看你的头衔是什么、住房面积多大、是否行政官员的红人。

  曹雪芹在北京西郊喝稀饭就咸菜,呵开冻墨,守着孤灯,创作的《红楼梦》流芳百世,现今还养着靠“红学”谋生的一大批学者专家,而那些与曹雪芹同时代的、住府院、吃山珍海味、有佣人伺候的王公大臣、达官贵人、御用文人有谁迄今还留下姓名?

  现今中国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考核太注重研究人员发表SCI论文的数量,把复杂的科研评价化成数指头的游戏。或许迫于这种制度的压力,很多科研人员急于发表文章,而不是在数据质量和理论水平上狠下功夫。

  甚至有的人认为:“在已发表的论文中出现错误没关系,改一下又可发表一篇新的文章,再错,我再改,不断地发文章。科学在不断进步嘛!”

  这种思想犯了科研大忌,是非常要不得的。再拿建楼做比喻,你是建筑商,你的广告错误导致一栋在建的楼塌了,你再建。建完不久,刮了一次风、下了一场雨,楼又倒了。这能不影响你这个建筑公司的声誉吗?谁还敢让你再建新楼?

  科研如同建房,能力大的如爱因斯坦、牛顿等科学大师建摩天大厦,能力小的普通研究人员就建小平房。

  但是,无论如何,都应该把自己的房屋建得坚实牢固,经得起风雨,抗得住地震(经得起检验)。千万不能偷工减料,用烂树枝冒充螺纹钢筋、制造豆腐渣工程,否则遭殃的还是自己,不是别人。


最后更新[2014-2-1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