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考聚焦问题讨论
文章标题: 《荆地关:比喻不同,结果不同》
出处:《教师博览》2012-12    作者:荆地关   阅读次数:94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荆地关:比喻不同,结果不同

比喻不同,结果不同

比喻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从小学开始,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便是仿写比喻句,用园丁比喻老师,用母亲比喻祖国,用花朵比喻少年……这些耳熟能详的比喻几乎填充进我们年幼时每一次的作文当中。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不同的比喻会给读者带来完全不同的反馈。

为了验证“比喻”是否可以影响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心理学家对253名志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卷中,他们虚构了一个叫做艾迪森的城市,这里的犯罪率以惊人的速度攀升,研究人员要求志愿者写出他们认为最好的减少犯罪活动的措施。在给出答案之前,志愿者读到的文章中有一处差异,即一部分志愿者看到的文章中,使用“野兽”来形容犯罪,而另外的志愿者看到的文章中,则使用了“病毒”来形容破坏城市的犯罪活动。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只是小小地改变了一个比喻词,志愿者给出的答案却大不相同。那些在问卷中读到犯罪像“野兽”一样损坏城市的志愿者当中,有71%的人认为应当给予强硬的回击,比如调用国民警卫队来“抓捕野兽”;而在问卷中读到犯罪像“病毒”一样危害城市的志愿者中,只有54%的人认为应当采取强硬措施来对待犯罪,另外46%的志愿者大都使用了“治疗”一词,他们认为,使用如提高城市经济水平的缓和方式才是解决犯罪问题的最佳途径。

比喻的目的绝不仅止于“使文章更丰满”或是“让老师给我更高的分数”,如果能够巧妙地使用比喻,我们还能轻易地影响别人的思想。

最后更新[2014-2-1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