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学术探讨
文章标题: 《“中国梦”的哲学解读》
     阅读次数:69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梦”的哲学解读


“中国梦”的哲学解读

    为深入研究“中国梦”的内在精神,把握“中国梦”的时代精髓,2013年底,由北京市哲学会举办的“‘中国梦’的哲学解读”学术前沿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梦做出哲学解读。

    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从“一个学者的中国梦”说起,指出要着眼于“中国梦”的文化根基,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把握中华文化的主体性特质和尺度;要坚持中华民族是“中国梦”的主体,认识到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大象无形”为突出特征的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的最强大动力;还要以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树立历史眼光,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注意排除各种干扰。中国人民大学马俊峰教授认为,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我们需要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智慧相结合,以和为贵,走好中国道路。古往今来,“和”都是一种正价值,以和为贵,有利于正确决策,有利于互助互惠,有利于实现多赢。北京师范大学张曙光教授指出,要得出“中国梦”的正解,就必须澄清前提性问题,其核心在于如何理解1840年以后“世界之中国”的形成及其民族命运,尤其是当代的境遇和必须承担的使命。为此,必须检视历史,树立全球意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自信的态度面对发展转型问题。北京大学杨学功教授则论证到,“中国梦”凝聚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一个多世纪中华民族艰难奋斗所形成的基本共识,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社会理想。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解决制约中华民族复兴的一系列难题,特别是融入世界文明进程与保持民族独立地位的关系,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准自身定位,坚定不移地走适合自身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张茂钰)


最后更新[2014-2-2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