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试题分析
文章标题: 《李剑林:绵绵情意长(2014深一模语文试卷观感)》
     阅读次数:136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剑林:绵绵情意长(2014深一模语文试卷观感)

 

绵绵情意长

——2014年深一模语文试卷观感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李剑林

 

备受深圳教育界关注的深一模又一次拉开了帷幕。伴随着学生的奋笔疾书,我怀着惴惴之心逐题读过语文试卷,感慨颇多。现将零星的想法梳理如下:

 

一、重亲情,时代精神与主流价值的融合

一档明星真人秀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不仅引爆荧屏,也促发了国人广泛的讨论。在讨论中,节目的实质内容明星爸爸带着明星宝宝去哪里比赛或者说游玩儿被大大地弱化了,而“爸爸去了哪里”的意思却被时代无限地强化。于是,爸爸,或者甚至是妈妈,更准确地说,呼唤父母回归家庭成了这一节目滋生的主要社会效应。

关注家庭,重视家庭,回归家庭。这是现代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从好莱坞电影《克莱默夫妇》到爱因斯坦“人不应当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而工作到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从事个人活动的程度”的言论,都在警示世人思考工作之外的问题、思考关于家庭的问题。《爸爸去哪儿》应时而生,它除了满足世人窥探明星私生活的好奇心之外,更重要的是切合了时代对家庭问题的思索。特别是“爸爸”这一在传统观念中“脸谱化”的角色如何在现代家庭中变得立体、鲜活,进而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支柱,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国家庭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任正非《我的母亲》再一次给我们提供了典型的事例。无论是普通人,还是高官巨贾,大家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对于一个成年人,他首先需要承担的社会性责任无疑是家庭责任。所以,努力工作首先应当是为了家庭,但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结果往往是获得一个形式上或心理上残破的家庭。这不能不说是现代社会一个极其荒谬的悖论。

马云也曾经就此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当阿里巴巴的员工问,如何处理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时。他最初的回答是“肯定可以平衡”。可贵的是,马云很快否定了自己的判断。他进一步的解说是,二者只能以一方为重。如果要“创业”,工作只能是第一位的,而且它还会无限度地蚕食家庭。而且,创业完成之后,幸存先来的家庭也并不是天然地就获得幸福。

我们往往会把工作提升到事业的高度,进而讨论事业对家庭的冲击。其实,对于大众而言,简单的工作对家庭的破坏已经非常严重。现代通讯技术又使得工作走向生活化,于是工作变得无处不在。高晓松发起了一个“离线”运动,倡导大家拿出一点时间享受原生态的生活。只有人生的节奏慢下来之后,我们才可能思索一些真正有价值的问题。

 

二、重人格,生命无常与人生崇高的调谐

人生有尽,寿夭无常。“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教育的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者应当如此,他还需要教引领教育者走向这条路。文言文中宋汝为的“尚气节”,诗歌鉴赏中袁枚的“直如弦”,这些传统气节的呈现都是对崇高的教育和引导。

契诃夫《给高尔基的信》中所展现的直言不讳是我们这个时代稀缺的资源。我们的时代并不缺乏“约束的能力”。或者制度的约束,或者领导的约束,或者身份地位的约束,或者自己卑微内心的约束,等等不一而足。回顾亡故的母亲,任正非“对感情的节制”也许并不是成熟的写作技巧使然,至少主要原因不是写作技术。性格、身份、公司运营的环境对其自我约束能力的要求都要强过写作本身。作为商界领袖,他面对了与普通人一样的真实生活的挑战。一盒饮料、两包素菜,换去的是两位老人鲜活的生命。重要的不是他们是谁的父亲、母亲,而是生命无常带给人们的无奈。留下的是悔恨的灵魂,然而,当任正非将自己“最大的憾事”公诸于世之时,这种悲剧并没有停歇。

“沉默”与“理解”造就了无上的崇高。任氏父母的崇高不在于他们在边远山区安心从事一生教育事业,而在于他们对儿子的理解甚至疏离。同时,当沉默成为最好的表达之时,沉默也会接近于高尚。因为,在目前的公共话语环境中只要你做了表达,随之而来的便多是曲解,而少有理解。余秋雨先生说,“中国民众长期以来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其实,这种对于“无争议”的渴求是对子民、民众以及公民规训的结果。其原意或是追求某种“崇高”,或是掩盖某些“无常”。当时代解构了英雄之后,仍然行走在英雄之路上的人便伴随着某些悲凉。

至少,教育还应该相信:愿意与高尚者为友的人,至少不会变得过于卑劣。

 

三、重品位,“跑步前进”与“坐观风景”的辩证

《爸爸去哪儿》让我们思考的是生活的品位,宋汝为、任正非让我们思考的是生命的品位,余秋雨让我们思考的是社会的品位。而拥有思想性、能引导考生作开放性的思考,这是一张试卷的品位。

简单来说,“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这仍然是一种追赶者的姿态;“很穷但很快乐”,这显示了乐天安命的悠然态度。反过来说,难道不是因为“穷”才需要或者更需要“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吗?难道不是因为“固穷”才不能让“一个人”“像一支队伍”那样横扫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吗?今年的两道作文题,存在着很强的同质性。不同的是,两个题目选用了迥异的切入点,一个对“一个人”进行假设,一个对一种场景做了描绘。从一个人,到一个群落,到整个社会,都可以做类似的思考。而无论是对“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的认识还是对“很穷但很快乐”的评价又都是开放的、多元的。

过去的三十多年,多数人都获得像一支队伍,所以才有了改革开放后的大发展。在经济建设上,持续着“跑步前进”势头。时至今日,一部分人已经能够取得了“坐观风景”的资格。但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更多的是“穷并不快乐”和“富也不快乐”。于是,整个社会进入转型的关键期,而教育以及教学也必须跟随社会变革的步伐重新思考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整个试卷笼罩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之中,两个语言运用题都从沟通入手,再一次强化了试卷“重情”的特点。毫无疑问,2014年深一模语文试卷是“语文味”理论又一次规模性的实践。


最后更新[2014-2-2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