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名师备考
文章标题: 《程国生:深一模诗歌鉴赏与默写评卷报告》
     阅读次数:225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程国生:深一模诗歌鉴赏与默写评卷报告

 

深一模诗歌鉴赏与默写评卷情况简稿

程国生(宝安中学组长)

根据程老师的要求,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问题与原因,二是应对的办法。

屏一

一、关于改卷的情况

屏二

11.默写:均分4.8分,学生整体回答还可以,当然可以得满分6分。

丢分之处(不会背的当然要管),这里要强调的主要是几种可控的情况:

①对接错误。例:

1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王勃《滕王阁序》)

正确答案: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错误答案:渔舟唱晚,响穷澎蠡之滨

屏三

②写错别字(以下红色的字都容易写错)

1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3)便纵有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风华正/挥斥方

如“茂”写成“貌”;“遒”写成“逑”。

③一些字的关键笔画不明晰

  默写强调要将字写清楚与规范(不好说是漂亮,因为“漂亮”太抽象)。

★★★所以:我们老师自己,也启发引导学生细心一点,对于一些易混、易错的语句、字词挑捡出来,使默写更有效。

11.古诗鉴赏

在改卷前大家在网上进行了讨论,程老师以“堂”先生(“don”,堂·吉诃德的“堂”、 冠冕堂皇的“堂”、 堂而皇之的“堂”、 升堂入室的“堂”、 程少堂的“堂”……——随意联想到的)的身份参与了讨论,特别是对于其手法与心情预测了学生回答的多种可能,然后,制定了一个评分细则,以使评卷标准相对统一,相对公平,也操作性强一点。摘要如下:

1.依照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给分。

2.对于答案的要点不能随意增减或作其它更改,但是,对于要点的回答,其用语可以变化,这时,要进行甄别,对于合乎答案要点的才给相应的分数,对于不合乎答案要点的则不给分,至少要酌情扣分。具体说来:

第(1)小题 “插”字的妙处,其得分要点有三:①以动写静(相关意思亦可)②赋予静态的山以动感和生机(相关意思亦可)③描绘出了……孤高与挺拔之势(相关意思亦可)。

[这个答案可看作对应了手法、表现、作用三个层面;如果学生回答的文字较多,又似乎层次不太清楚,甚至有前后牵扯的情况,或者对于某一个点作过多的回答,可能忽略了其它的要点,老师们要清晰地对应这三个层面来打分;这样,大概可以会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保证前后改卷的打分基本一致了]

[如果学生的回答,既有参考答案给出的三个层次,而又多回答了别的手法与分析的内容,当这些“多余”的回答大体有点道理时,也可以给出满分3分;当这些“多余”的回答与参考答案出现矛盾时,则要扣掉1]

以下的回答酌情扣1分:

①“插”字用了夸张的手法……(其后的分析,表现了独秀峰孤高、挺拔等特点)

②“插”字用了拟人的手法……(其后的分析,表现独秀峰孤高、挺拔等特点)

③“插”字用了比喻的手法……(其后的分析,表现独秀峰孤高、挺拔等特点)

④“插”字用了对比的手法……(其后的分析,表现独秀峰孤高、挺拔等特点)

[这些回答,手法值得磋商]

以下的回答酌情扣2分或得0分:

“插”字用了夸张(或拟人,或比喻,或对比)的手法……(其后的分析不切合或不正确)

[手法指出不太切合,对于表现与效果的理解又不到位,甚或不正确]

第(2)小题作者的处境,其得分要点有二:①像独秀峰一样(像这座山峰一样)②孤独(孤立,或其它表示人的所处的环境、地位关系的说法)(2分)

[最好要紧扣独秀峰的特点,体会人的处境;如果没有与山峰相联系来说处境,也不扣分]

作者的心境:其得分要点有二:①积极向上(语言表达可参照参考答案,或者有此种含义皆可)(1)②微微怨嗟(或者淡淡的感伤之情,或者有点失落,或者有些不满,或者略含愤懑等;注意主调是向上的,低落的情绪有一定的限度,或说有节制的感伤而更有内蕴的冲击力量)(1分)

[两个要点,互相对立统一;要运用表现人的情感、态度、内心感受的用语]

[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这样明朗,老师们要以这两个点去观照其答案,以发现其得分要点。如果学生的答案,着力于其中一点写得很长,其得分也只能是1]

[本题答案分应是“处境”、“心境”两个层次,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根据这两个关键词对应作答,而是笼而统之,那么,即使答案要点齐全,也要扣1分;若要点有缺漏扣分更多]

◆这首诗,首联与尾联很令人注意。

首联“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说出了写独秀峰的特点。尾联“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已露出了感情的方向。

其情感的理解“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前后稍作联系,“青山尚且”,突然从自然中得到领悟,说明此前已有困惑与思索;“何伤”,没什么要感伤的,其实已有伤痛(“多么痛的领悟”),现在再不要感伤了,还是振奋一些吧,继续独立战斗。从本诗可以窥见一个“孤独战士”的形象。(老师们若再查查有关资料可能理解会更明了一些)[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把有点“感伤”的情绪作为得分要点的重要原因]

本诗与一般的咏物诗不太一样,没有作过多的人格性的描绘,只是叙述感知到的山的特点,然后产生一种人生的联想,说得较明白,不是寓含式的表达。其托物言志、象征、比喻等之法并不算典型。

屏四

1)【原题】

请赏析第二句中“插”字的妙处。(3分)

【参考答案】

“插”字以动写静,化静为动,赋予静态的山以动感和勃勃生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独秀峰那刺穿青天的孤高与挺拔之势。(答出“以动写静,化静为动”“插,直插云天,富有动感”之类的意思1分;谈表达效果2分。)

屏五

古诗鉴赏10.(1)均分在1.6

【问题与原因】

     对于“插”这个字的手法的理解不太准确,导致丢分;得分多在2分,满分凤毛麟角。

     ?★为什么只回答出夸张、拟人、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要扣掉1分呢?

——主要是因为这个“插”字难以界定出这些手法,或说其表达效果主要不是这些手法所达成的。

     即使一定要说到以上的一些修辞手法,但一定要在以动写静的基础上说到。

夸张:“插”这个动作是夸大了还是缩小呢?还是超前了滞后了呢?有突出其“孤拔”的作用,但“插”本身这个动作不好说是夸张,如“剑竹直插云霄”,其夸张主要还是落在“云霄”之上;《药》中:“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这里的夸张也主要是“缩小了一半”,而不是全由“刺”字来完成。

插南斗”,其意是耸立在南斗星所笼罩的南方的大地上(如《滕王阁序》中:“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一样,说南昌“在星空”对应上是在“翼轸” 两星的分野之处,“在地上”连接着“衡庐”);这里不是倒插在天空上(不是如始兴的“车八岭”苏轼的“铁笔插深潭倒写文章天作纸”,“铁笔插深潭”这里主要是比喻,“铁笔”比喻峭壁向下的走势)

拟人:“插”在这里对于“独秀峰”来说是个被动的动作,主动者是人们,或上天(造物者),但这里不是要突出上天(造物者,如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一样:“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其中的“为”与“列”似有拟人的作用,其矛头指向“造物者”,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公的不满)。

比喻:本体是独秀峰,喻体是谁?并不清楚。当然,以山来写人,这是全诗景与情的关系问题,是总体的手法,“插”字单独难以完成。再说,这里还没有开始抒情,还是处在相对“客观”的描写景物之中,把一个“插”字说成比喻也不妥。

对比:独秀峰,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山势起伏连绵,也是说整座山与别的山不同,“插”字有突出的作用,而对比并不是由一个“插”字来完成的。

所以,要读懂,要融会贯通,不能只想着用概念去答题;要有分别,不能大体差不多,要区别部分与整体,景与情的范畴与关系。

如果题目换一下,问首联用了什么手法,或赏析首联,或问首联是怎样写独秀峰的,其答案要点就宽泛一些了。

 

屏六

102)【原题】

细读本诗,说说袁枚通过这首诗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处境和心境。(4分)

【参考答案】

作者的处境:像独秀峰一样孤独(孤立)。(2分)作者的心境:有恪守正直秉性,甘愿特立独行,不因孤独而伤感,永不言败,永不退缩的坚毅(积极乐观、向上进取);(1)有对人生境遇的微微怨嗟。(1分)

屏七

古诗鉴赏10.(2)这一题一般同学得23分,均分为2.2,得满分的比第一小题的人数要多一点。

【问题与原因】

     ①笼而统之。不扣住题干中“处境和心境”两个关键作答。

——或者是忽视了题干中的关键词,或者是分辨不清而故意模糊之。

    ②遗漏要点。对于其中某一点作过多的同义阐述,影响了思维的广度,遗漏了其它要点。最易落下的要点是“对人生境遇的微微怨嗟”(或淡淡的感伤等相关的意思)。例:

    心境:作者像山一样孤独无依,但决不同流合污,要与时俗相对抗,表现了作者达观的人生态度和豪迈之情……(就“不因孤独而感伤”这一点说了这一些,还是1分,可惜了。)

屏八

【问题与原因】

     ③简单套作。不顾具体题目,具体作品,进行简单套作。如:

    ⊙对全诗的内容作概括或分析。

      ⊙对全诗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与第一小题内容重复。

        ⊙说心境是:淡泊名利,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思念故乡,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些做法可能是平时用过的“伎俩”(不会就什么都说来,对全诗作一个内容的概括);这些用语可能是平时复习记得的一些用语(没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交代,或明显的时代特征,套用这些说法不妥。)

这次考试,古诗鉴赏从均分来看4分左右,好一些的学生在5分左右,还可以,但是要保持,最好能多得1分,甚至得满分。

屏九

以提高之心做保持之功

二、关于诗歌鉴赏得分的提示

1.读懂

——暂时不受概念的束缚,总体感知,读出景、情、手法,并落在具本的语句上。

    ◆任何一首拿来鉴赏(或欣赏)的作品,总是有令人兴奋的点的,总是有能窥探其意思的突破口的,某一两句读得有点感觉了,就抓住它去慢慢解读;再看题目,题目是问题,也是提示。

◆老师讲解诗歌时,事先不要查阅资料,就与学生站在同一起点,尽量用现有的信息去解读诗歌,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锻炼思维与提高鉴赏能力。

屏十

2.划圈

    ◆对于题目的关键词与作品中的对应点划圈;

    ◆对于答案的主要指向划圈(指向景,还是情,还是情景都有)。

屏十一

3.变要点

——把笼统的感觉化作答案要点,将要点与分值基本对应。

                ●如果明确是一个点就说一个点;

              ●如果拿不准有几个要点,多说几点,把认为最主要的、最有把握的要点放在前面说出;

          ●不要对某一个点大事展开而忽视了其它的要点;

        ●即使就是一个要点,其表达用语也应有层次感;

     ●如果说不准概念,就展开说一下;

   ●如果对自己的说法还没有把握,在简析时补充说明一下。

●一般是要点在前,简析在后。

屏十二

本次考试满分例子赏观:

    1)“插”字很妙,很生动形象,使一座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充满了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表现出独秀峰与绵延起伏的山不一样,它如人一样独立孤高。

   2)①写了作者受人孤立,独自一个人的处境。

     ②作者借独秀峰来比作自己,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独秀峰正直、高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作者借独秀峰来抒发自己孤独伤感受的情感,同时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第一小题,没有明说定以动定静,很想说对比、比喻等手法,但因其分析有以动写静的意思,且说到了山的特点,所以,相对来说,也得了满分。

第二小题分别扣住“处境”、“心境”分别回答,难能可贵;其中第二小点可以更简洁一些,但这已非常不错了。

以上说的一些,恐怕有一点坏处,就是不利于投机的学生,本来写不清楚,回答不准,但写得模糊反而得了分,写得多而杂反而多得了分,断了他们的“财”路。不过,按要求做好自己仍很主要的得分之道,不能一切都建立在侥幸之上。

屏十三

  孜孜以求,多得一分,总有办法。

 

(市一模诗歌与默写改卷组代表  宝安中学 程国生)


最后更新[2014-3-1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