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告密:人类的黑色文化》
     阅读次数:116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告密:人类的黑色文化

告密:人类的黑色文化
文/珍

源地址:http://blog.163.com/zenzun_789/blog/static/5191317320100253240680/


 

    告密,自古被人们深恶痛绝,如果把告密作为人类的精神文化、道德文化,千古延续、风俗依旧、理念不变的话,那么如果我们让道理回到身边,就会惊奇的发现,人类对于“告密”的深恶痛绝也可以说完全是自然产生的。

    家中的几个孩子还在很小的时候,孩子们中间有个什么是非,常常要用 “告密”的办法,来维护利益、取悦大人、或者说“排挤”同伴。最初的时候他们还很小,这告密者、被告密者,对这件事都没有什么内心的反应,彼此也不懂得相互间有个什么嫉恨之类的情绪,所以,当时所谓的“告密”都属于公开化的行为,但是随着他们的长大,对于告密者的“痛恨”变成的一种冷落之类的报复,这样,往后的“告密”行为就变成“地下”的了,也懂得说出来的同时,自身的安全最为重要,特别是大人主动询问一些事情的时候,攻守同盟的时候越来越多,哪怕是正义的事情也不愿意说出来,否则就称之为“叛徒”。而说到“告密”,如果对自身没有益处,我们就会发现,就是学龄前的小孩子也坚决不愿做这样的事情,仿佛在他们小小的心中也有个什么道德的定位一样。

    其实这告密之所以成立,首先和自身的利益关系非常大;而除此,我们还会发现,就是小孩子告密,那也是要挑人选,可以说,他们对大人的性格了如指掌,因为他们只会和“偏听偏信”的人去告这个密,说这些对于这个道理其实即是一个趣话,也同时让道理更为清晰,这些还能说的是,告密在任何人心里、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而一个社会不可能弘扬告密,如果一个社会以告密为荣,那将是道德的颠覆,更是一种可怕,对于今天的社会而言,虽然举报箱遍地,相关职能部门也不少,但是今天的法律还讲究要以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诬陷也将受到法律严惩的,但是如果这告密涉及的是民族大义,便不能称之为“密”了,所以人们常用一个人的心术来在这个问题上说事。

    如果说到告密,谈到告密的渊源,解读人类的黑色文化,我们或许一下子能想到的就是武则天时代,我们不禁要问,武则天为什么喜欢告密?她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妪哪来那么多的精神头每天亲自接见人数众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告密者?我想,这里的关键所在就是她的皇帝当得太名不正、言不顺了,而且武则天时期面对李唐宗室的压力我们都可以想象,这些可以说即是刺激她勤政的动力,又是她排除异己的危机意识,所以对于告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可以说把这些演绎到了一个极致,并由此滋生了骇人听闻的酷吏制度而让冤假错案更是达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这些如果今天说,中国历史在一个时代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皇帝,但也付出了前所未有的代价。

    写这个主题,说这个闲话,从这个主题上论事,我们说不管是这道理放大还是缩小,最重要的是从中的收益,对于“告密”这个话题而言,其实诠释了很多人与人间交往的涵盖,所以对于人类黑色文化的探讨而言,可以说今天的实际意义仍然在,更会在探讨道理的过程中,提升一个人认知的能力,因为对于人与人的交往而言,不管是“告密还是背地里说出来的什么话,即便是一字不差地再一次传递出去,可以说任何一句话离开了特定的语境,都会和实际意义存在不同程度的出入,这说的不管是告密、还是人们背地里言传的一些话,甚至网上那些白纸黑字的文字记录,即便是没有什么篡改,也存在个断章取义的问题,可以说,任何一句话离开了当时的场景、语境,与实际的意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出入;而我们普通人对于“告密”或者背地里的一些言传需要清醒的是,告密者自有自己的利益在,才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而对于偏听偏信之人,永远不要期待用沟通的办法来解决来问题,因为对于交友而言,所谓益者三友、也所谓损者三友,交往朋友有所选择是圣人说给我们的道理,所以,一个人既不要盲目听从一些背地之词,也不要对偏听偏信之人抱有什么幻想,这才是我们今人对这个主题需要有所领会的道理。 

最后更新[2014-3-2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