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少堂研究
文章标题: 《中华读书报发表程少堂散文:一个教学流派诞生的“福田”》
     阅读次数:166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华读书报发表程少堂散文:一个教学流派诞生的“福田”

(堂2014年3月27日20:06:29按:我是《中华读书报》老读者、老订户(从创刊开始订阅)。看到该报最近刊登的“我与《中华读书报》征文启事”后,有感而发,就写了这篇征文。写完后,2014312日上午 0934分发给著名散文家、《中华读书报》著名文学编辑、记者舒晋瑜老师。没想到当天晚上2022分即收到她的邮件:“程先生好!收到文章,可以刊出,稿件较多,可能会慢一些,请见谅。”邮箱显示舒晋瑜老师发送邮件的时间是2022分,可见她这么晚还在办公。舒晋瑜老师323日又发来邮件通知我,拙作拟下月底刊出。这个我有心理准备,因为《中华读书报》是每周一期(周三出版),最近都是每一期登出一篇征文,拙作到下月底见报是正常的。3月25日我出差封闭命题三天,今天傍晚和命题老师一起返回。在车上,我的手机收到舒晋瑜老师邮件:“文章本周三见报了。”本周三就是昨天26日。回到家即看到报纸。这一期《中华读书报》开辟了“我与《中华读书报》征文”专版,估计是这个原因,拙作提前见报了。限于篇幅,《中华读书报》作了删节,但仍发表2000余字。语文味网发的是未删节的原稿。过去一年我破天荒没有感冒,最近一些烦心事弄得我免疫力下降,以致于进酒店封闭命题头天重感冒,这几天一边咳嗽得厉害鼻子不通气还有点低烧还要夜以继日地命题。见到昨天的《中华读书报》后,感冒好了一半,鼻子基本通了呵呵。)

中华读书报:语文味教学流派诞生的“福田”

作者:程少堂

 
(说明:《中华读书报》2014年3月26日发表时用的标题是《我的精神“福田”》)
 
 

以“福田”入题,在我心里有三种含义。一是地域,我家就住在深圳市福田区。其二,“福田”一词,本为佛教用语,《中华佛教百科全书》有“能生福德之田”之语,佛教徒以“福田广种”为信念,功德福报,是为大善。其三,在我创立语文味教学流派的过程中,与《中华读书报》有着一种难解之缘,在我看来,《中华读书报》是语文味教学流派萌芽的精神“福田”。

 

本人是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世纪90年代,通过全国招聘考试,我应聘到深圳市教科院从事语文教研工作。2001年,我在语文界首倡语文味教学理念,并开始在语文味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十几年来,语文味理念和语文味教学流派已成中国语文教学界的“显学”,获得众多同行专家的认可。河南名师魏振廷等老师认为“语文味是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教学理念”。语文界著名专家、《语文报》社副总编辑任彦钧先生在学术会议的大会发言中称:“程少堂老师,更是全国语文界为数不多的开宗立派的人物。”多年以来,语文味已成为教育学术界广泛研究的对象。江苏王爱华、曹春华两位专家发表有《国内“语文味”十年研究综述》的长篇专论,该文指出:“ ‘语文味’的影响已经遍及全国,深入人心”,“‘语文味’……经过多年的建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成为指导语文教学方向的重要指针。” 语文味也已有登上高层次学术殿堂之殊荣。2011年6月30日,我应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之邀在北大作了题为《从“冷美学”到“热美学”——以语文味为例谈中国语文教学美学视界的转换》的讲座。语文味更有被选为硕士研究选题的骄傲。全国多所高校把本人和语文味作为硕士论文选题。其中,东北师大2012届硕士生张岩获评优秀的近30万言的长篇硕士学位论文《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已由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语文味教学理论与实践不断光大的这十几年间,我从来没有忘记(将来也永远不会忘记),在“开宗立派”之初,《中华读书报》给我的教研之路以及执着坚守语文味实践之路的动力。至今我仍认为,《中华读书报》所给语文味理论的“处子秀”,是本理论发展演进过程之最初阶段最大的一次动力。这份缘分还要从2001年3月的一天上午说起。

 

那天上午,我到深圳市罗湖区一所民办中学听课。听完三节课后,和几位老师进行了交流。评课过程中,我认为其中一位老师的课有5条优点,在他征求意见时,我提出一个我此前从没有用过、也没有见过的词:语文味。我当时说的原话是:“有的教学环节语文味还不够浓。”这位老师很敏感,马上问:“程老师,我以前还没有听说过语文味这个概念,你能给我们讲讲吗?”我说,下午在罗湖区有一堂全区公开课,邀请我评课,我中午思考一下,下午详细讲讲,你可以去听一下。当天晚上,我把这次评课内容整理为一篇题目为《语文课要教学出语文味》的小文章,全文不到1500字,也无法对语文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但是,专业的敏感让我认定,这语文味三个字的背后,应该有语文教学的一片别样天地。经过后续研究,我撰写了《语文味:中国语文教学美学的新起点》这篇文章,文章的境界与立意显然远远超过那篇小文章。在文章中,我尝试把语文味定义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与意理阐发、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这个关于语文味定义的基本精神,在我以后的研究中,只有发展与丰富,没有根本性改变。这篇文章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确定了我们要构建语文味教学流派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的远大目标和构建这一新体系的基本思路。这篇文章写完后,我寄给一家颇有影响的语文刊物,寄出一个多月,编辑部没有回音。于是,我将这篇文章寄给了《中华读书报》。

 

虽然此前我也曾在《教育研究》《北师大学报》等杂志上发过一些较高质量的论文,有多篇论文也被《新华文摘》等国家级文摘刊物转载,但是,对于《中华读书报》这样有影响的报纸能否刊用这篇稿子,并没抱什么希望。只因为我是《中华读书报》的老订户,就试着投一下。大约在投稿两周后的一天傍晚,我下班后从家里信箱拿到新到的2003年7月16日《中华读书报》时,赫然看到,这篇近5000字的论文基本没有删节,全文照发,占了该版从上到下的大半个版面。那一排黑体醒目的“语文味:中国语文教学美学的新起点”的标题,看上去是的确很有一点冲击力的。两年后,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先生到深圳文艺界讲学,我去看望他,他还提起我这篇文章,说:“我都感叹,《中华读书报》用这样大的版面发程少堂的文章!”我笑着跟他说,我很感谢那些编辑老师,尽管我至今一个也不认识,电话也没有联系过。这篇文章是十年前语文味理论研究的突破性成果,也是我构建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学术理想的最初表达。所以《中华读书报》用大版面发表这篇文章的举动,给了我很大鼓励和信心。我后来十多年的语文味研究与实践,都是从这篇文章中生发出来的。换言之,没有这篇文章的发表,很可能就没有语文味教学流派的今天。

 

一份专业的读书报纸,一个语文教学流派,二者的“亲密接触”,看似是“远亲”,实则如此这般“亲密”,我至今仍不知二者之间的“引力”在哪里。但是,我相信“福田广种”的信念。也许那位选用那篇稿子的编辑当时不会知道此举于我而言有着如此大的功德,而在我心里,《中华读书报》,是我的“福田”,是语文味教学流派永远的“福田”。

 

写到此,我攀爬上家里的阳台,从专门存放我的文章论著的密封箱中,翻找出2003年7月16日的《中华读书报》。十一年了,这张报纸似旧如新。我抚摩良久。我的论文刊登在第15版。15版天头右上角印有:“本版编辑 张继清 陈香”。

 

(2014年3月8日初稿,10日定稿于深圳。)

 

 
 
 
 (说明:《中华读书报》2014年3月26日发表时用的标题是《我的精神“福田”》,中华读书报发表拙作网址: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4-03/26/nw.D110000zhdsb_20140326_2-21.htm
 
———————————————————————————————————————————————
 

最后更新[2015-10-1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