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名师备考
文章标题: 《王栋生两堂作文课实录》
     阅读次数:170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栋生两堂作文课实录

【课堂实录】1

你的生活是大地

——我的一堂作文课

江苏南京师大附中 王栋生

 

这是一节写作课.试图通过对话活动,打开思路,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心灵,诱发他们的想象。
上课了,我没讲话,直接放PPT,速度缓慢。
1.
拿出纸来,
看着屏幕上的话,
把第一反应记下来。
(也可以用词或短语,只要自己明白就行。)
2.
说说今天早上看到些什么?
天气如何?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
曾经有过那样的天气……
哪一天?那一天……
3.
早饭最重要。
早晨吃了些什么?
喝牛奶了吗?
牛奶?!
早餐总是无法很从容……
高中生的早餐没有情调……
4.
今天从哪条路上来的?街上乱不乱?
车上遇到谁了?
有没有遇上好玩的事?
见到什么人了?
今天你最想见到的人是谁?结果第一个见到的是……
连翻几页,学生略显惊异,但很快就适应了。可能是对老师提这些琐碎的问题感到奇怪,偶尔交头接耳,有人喜形于色,有人苦笑。
师:和同桌交流,看看各自记下了一些什么。
5.
你的注意力可能分散了。
刚才联想到什么了?
6.
教学楼有几层?
每层有多少级?
想一想:有多少人从上面走过?
……
7.
校园里那幢楼年代最久远?
谁来过这里?鲁迅?袁隆平?……
你的一位亲戚……
你初中的同学(死党)在哪个学校?
……
每一棵树都有故事。
谁会记得这些故事?
桂花香……
这些树是谁种的?
哪一年种的?……
师:和同桌交流,看看各自记下了一些什么。
几位同学先后介绍自己刚才想到的事。有人提到了树。
师:你们从右边窗户看过去,那些树最迟是1929年种下的。看,办公楼前的那排水杉,可能是1972年种下的,我大学毕业来这所学校时,最大的一棵直径不过二三十厘米,可现在得二人合抱了……教学楼这边一棵松树,有印象吗?一棵孤松,不提起它,你甚至忘记它的存在;小路边那棵树上悬着一截铁轨,看到过吗?1946年学校从重庆迁回,曾以它代钟,上课了,就敲它……
(学生惊奇)
师:我说多了,我想说的是: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故事。
9.
猜一猜,老师这会儿在想什么?
生:可能也在琢磨我们。
师:对了。你也可以想到,老师每带一届新生,他会想些什么?谁和上届的谁长得像,谁和某某届的谁谁性格相近……你们对老师感到新奇,其实老师对你们也一样……
10.
有个人能记得500名学生的姓名。
还有个教师能叫出1700名学生的姓名。
11.
刚才那个人不是我。
(笑声)
师:你们能记住多少位教师的姓名?你们是因为什么记住他们的?或者为什么会忘了他们?
12.
这个班上有谁长得和你以前的同学长得相像?
他们的姓名有没有引起你的注意?
可能还有两名同学同年同月同日生。
师:和同学交流,看看各自记下了一些什么。
几位同学作简短发言。
13.
上午11点对一个学生意味着什么?
食堂。
今天食堂有什么?
14
……它能让你更加感受到父母的爱,它能让你更加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原谅妈妈的手艺吧。
你们将在这里开始独立生活。
有可能从此开始你将在食堂……
三位学生发言,分别说了自己对食堂的认识。有位同学对食堂的过高期望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师:在本校106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今天这样豪华的学生食堂。在很长的历史时期,直到十年前,你们的学长都只能站着吃饭。但是,那些年里,学校出过很多了不起的人。
15.
我们是不是需要转移一下思路?
16.
我害怕的一件事,一种动物。
我越是害怕越会想它。
我这样想已经很久了。
很多同学微笑点头。
17.
我最尴尬的事是……
目前还不想说,没到时候。
但是会有一天,我说给你听。
18.
我做过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我不想说了。
可是如果把它说出来有可能就解脱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恐惧的时候……
五位同学相继发言,一位说了幼儿园时与小朋友冲突的事,略显低幼儿;令人惊讶的是第二位同学坦然地说出了自己的一件隐私,她的故事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也触动了一些同学的思绪……
师:听了你们的故事,很感动。你们长大了。
19.
让我们一同来观察……
让我们一同来想象……
20.
你的生活是大地
——
打开思维之门
21.
让你的思想自由地飞翔!
你的生活很重要,
你的想象同样重要!
22.
刚才你想到的种种事物,都可以写进文章,只不过需要一些技巧而已。
23.
能不能沿着下面的话头或话题写点什么?如果不同意,也可以想到什么写什么。
A
.怎样做到既能痛快地看小说并且让所有的人为我感动?
B
.晚自修时肚子饿。
C
.怎样把测验得了65分的事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很安静甚或很高兴?
D
.怎样才能做一件引起大家注意也让自己愉快的事?
E
.为什么师长总说:不要妨碍别人

【课堂实录】2

思考问题的路数 王栋生


师:这节课,我们谈谈怎样打开作文的思路。平时,我们需要就一个问题展开思考,或者需要就一件事发议论时,有些同学感到困难,往往只能作出简单的判断,只能简单回答不是。特别在作文时,一些同学对不少于800感到困难,常把一个事例写得过于详细,如此等等,你们认为主要是什么原因
学生:我对基本的道理是明白的,就是想不深。
学生:我有时想也不想,一气写下去,写到三五百字时,就感到已经说完了,只好讲废话或者重复前面的话。老师批改作文时两次给我的评语都有未展开
学生:我觉得还是自己考虑问题不够深入。
师:好,今天我们不用动手写,只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
其实写作不是动手动手不过是写字,写作最重要的过程是思考。《庄子》中的庖丁解牛的故事你们都看过,对于牛,那个姓丁的厨师是如何看的?
学生:目无全牛
师:对。他已经看清、理清了牛的结构,所以才能以神遇不以目视游刃有余。同样,只要积极深入地思考,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有可能在分解、辨析和质疑中变得明朗,从而为自己的写作创设新意。
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事物。有些观念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有的体现认识水平上的差异,有的因出发点不同而不同。如果按照定势思维,文章很难出现新意。
我们来说一个老话题,在许多读物上,都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少年瓦特看到烧水的壶盖被蒸汽掀动起来,从而受到启发,后来发明了蒸汽机。甚至有些名人的文章中也这样说。这个材料也曾广泛地被一些同学用作作文的材料或事例。
按照习惯思维,这个材料一般被用作什么论点的例子?
学生:要注意身边的事物。
学生:观察思考很重要。
学生:要多动脑筋。
学生:许多伟大的发现有时候要靠灵感。
师:对任何问题都必须作深入的思考。现在想请同学们思考的是:瓦特真的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吗?可能未必吧。
(学生疑惑。)
思考问题有时需要假设。现在我们一步一步的思考:
常见的、带盖的水壶,在烧水时,壶盖一定会被蒸汽掀动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和下面的问题,无论用什么方式,回答都只有两种选择:是,不是;会,不会;有,没有;能,不能。
学生:会。
师:请想,我们的祖先发明带盖的烧水用具,可能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学生:是。
师:我想问的是:三千年来,绝大部分,简直难以计数的人都烧水喝,瓦特之前,难道从没有一个人看到水壶被蒸汽掀动起来的现象吗?
学生:不会。肯定有大量的人注意到这种有意思的现象。
学生:也许有人视而不见。
师:是的,一定有人注意到这一现象。在注意到这一现象的人中,有些人会想到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动力。是吗?
学生:对。人数可能不多,但不至于三千中一个也没有。
师:那么,在想到可以把它可以作为一种动力的人中,是否从没有人作过这方面的尝试?
学生:不大可能。三千年中,世界上的聪明人多呢。
师:这个判断正确。这三千年,人类发明了多少东西!但是,在利用蒸汽作动力的尝试中,绝大多数人可能经历了失败。
学生:对。
师:但是你能否肯定从没有人获得成功?
学生:不能,三千年中总会有些聪明人。
师:在获得成功的人中,有人可能向统治者及社会介绍过他们的发明,你们说对吗?
学生:有可能。
师:在向统治者及社会介绍这种发明时,他们的发现或发明有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学生:这个问题有点难于回答,因为没有史料证明。
学生:我们只能说有可能
师:好,既然有可能,为什么那些聪明人的发现没有被重视?而到了18世纪,瓦特却功成名就?
(学生讨论)
学生: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由于没有需求,科学发明缺乏动力,许多发明超前了反而不被人们接受。
学生:英国的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需求使瓦特功成名就。
师:对,任何科学技术的革命都是生产力的需求的结果。但是我们能不能说瓦特是发现蒸汽可以成为动力的第一人
学生:看来不能。
学生:肯定不是他。
师:好,大家经过思考,已经把问题大致弄清,或者说,一些同学有可能对以前的一种说法有了疑问。以前一些同学写作时往往不经思考,沿用旧说,以讹传讹。这个瓦特的确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事实是,瓦特只是蒸汽机的改进者。他在前人研究发明的基础上,对蒸汽机做了重大改进,发明了功率更高的往复式蒸汽机,在蒸汽机的发明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但他并不是第一个发现蒸汽可以作动力的人。以后大家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逐次推理、分析,这样,我们就能比较理性地去思考一个问题。
通常人们对待问题,总是很相信自己的直觉,这件事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想到的是这件事看起来是什么,其实未必是什么——这样说像拗口令了。思考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得出结论,会有一个一步一步接近正确结论的思考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思维,尽可能地运用智慧,你的思虑就有可能比一般人深刻、准确、全面。
师:下面,我们再来练练脑子。请看这道作文题:
(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静场10多秒钟,全班无话)
师:从我写完这几个字开始到现在,已经10 秒钟过去了。你们想到的是:这篇文章的应当写什么样的启示,对吗?
学生:对。
师:我还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信不信?你们打算阐述的观点是要持之以恒有志者事竟成”……
学生:(全班笑)对。
师:也就是说,全班同学无一例外都能想到这一点?
(众笑)
师:那这个题目简直没有什么价值了,按这样的思路去写,有可能千篇一律。作文要有创造,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在想到滴水穿石这个成语的时候,凡是有正常思维的人,脑海中都会出现滴水穿石的画面。因为这是个经常使用的短语,它所包含的意义几乎是常识性的。而我们平时恰恰会忽略常识性语言所包蕴的多种含义。
师:题目是启示,既然是启示,会不会只有一种?每个同学都再想想,还可以有什么启示?
(又过了10秒钟)
学生:锲而不舍贵在坚持
师:这与前面说的要持之以恒有志者事竟成不还是一个意思呀?
(学生笑)
师:想象一下滴水穿石的画面,你能否从中获得其他的启示?
(全班安静)
师:我把问题再换个方式:滴水穿石还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需要水和石头。
师:这个条件不成其为条件。不怪你,看来是我的问话不明确。
师: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能自己想出来。在我教过的班里,不管多难的问题,至少总会有一位同学想出来。
(有一位学生有醒悟的神情)
师:请你来说说。
学生:我想,如果水滴不是滴在一个固定的点上,就不可能穿石
师:你说得对!能不能把这句话表达得更准确一些?
学生:目标。目标必须专一。
师:很好。你的思考已经超越了一般人。大家说,他讲的对不对?
学生:对!
师: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两个启示,如果写成议论文,你可以有两个分论点,这样的立论,就比仅仅说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要严谨得多了。
师:那么,你们认为这样的思考是不是已经很成功了?
学生:(插话)我要是能想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学生:老师好像还不满足,这个问题可能还能朝前走。
师:如果仅仅是看出我不满足,那不过是为我考虑。现在的问题是你自己的思维能不能再深入一下。我们知道,在思考问题时,不能满足于一种答案,不要满足于自己的直觉,有的时候可以再朝前跨一步
来,说说,还有没有可能得到其他启示?有没有同学能发现其它值得议论的
(气氛比较活跃,也有学生凝神在想)
你们可以讨论讨论。不妨再想想滴水穿石的过程。
(同桌讨论)
学生:太慢了。
师:什么太慢了?声音大一些,要把话说得让全班都听见。
学生:滴水穿石的精神可嘉,但是效率太低了,水滴石穿要几千年甚至几万年的时间。
师:说对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滴水穿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要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当今社会,无论是生产实践还是科技革新,都强调高速度,社会生活也需要快节奏,要努力提高效率。就拿水来说,给水加高压,可以用来切割木板、塑料、薄钢板,可以用来做外科手术……
学生:电视上介绍过。
师:那你为什么没想起来?
学生:我想的是能不能找一个与持之以恒目标专一并列的分论点,我没想到可以换个角度,从反面去想。
师:换个角度就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其实事物未必只有反面,它也许有无数面。观察事物可以有多种视角。有位美术老师让小学一年级学生画一只茶杯,他把茶杯放在讲台上,结果小孩子们交来的临摹作业画出的茶杯不一样:前排和后排看到的大小不一样,坐在教室两侧的和中间的同学看到的茶杯形状不一样。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在生活中习以为常,可是到了写作的时候,反而会忘记。
师:我们换了一个角度思考,由滴水穿石想到要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在前面思考的基础上,又得到应当尽可能地提高效率这样的启示。这样一来,通过积极深入的思考,你有了两个分论点,文章也有了第二层次。立论就比较全面,也比较深入,如果你的表达也好,那自然有可能与从不同了。
这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我们思考问题视野狭窄或是肤浅,常在于不肯再朝前跨一步。思考问题不满足于简单的答案,不满足于只考虑出一种可能,你就能常常获得更多的启示。需要指出的是,生活中有人规劝别人忍让宽容,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朝后退一步也可能海阔天空!
师:还有点时间,我们再来讲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台湾出版的一本书中的。
上课时,教师在桌上放了个瓶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鹅卵石,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鹅卵石全放进去了,他问学生:这瓶子是不是满了?”……
学生:这个故事我听过。但说的不是教师和学生,说的是禅师和小和尚。
学生:我也听过的。
师:既然不少同学听过,我只需简单说了。
……
然后同学们说:满了。教师再从桌底下拿出一小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瓶口倒进去,摇一摇,还可以加一些,问学生:现在是不是满了?这时学生受到启发,纷纷说还可以放,放什么呢?
学生:砂子。
师:对。放过砂子之后呢?
学生:(许多同学插话)还可以倒水。
师:好,这个故事你们确实早知道了。我就不详细介绍。那么请大家说说:这位教师做这个试验是想告诉学生什么?
学生:是想说艺无止境。
学生:我记得禅师和小和尚的对话,好像是说修炼是没有止境的。
师:都对。还有没有?
学生:好像可以用来说任何事物永远有发展的可能。
学生:我看过原文,好像是说从利用空间得到启发,去利用时间。
学生:我觉得,虽然是同等的空间,有的可以放置最有价值的,最重要的东西,有的却不一定。
师:很好,还有没有?
学生:我想到一点,不太确定,我觉得:放东西的先后是有讲究的……
师:很好,你好像有点犹豫,大胆的说,机会不多了,快下课了。
学生:如果先放的是水、砂子,最大的鹅卵石就有可能放不进去了。
师:说得真好,你的思考不同一般。但是这先放后放给了你什么启迪呢?
学生:生活中,或者人生中有些重要的东西、大的东西先要解决好。
师:这重要的东西大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要先放在瓶子里?——我们可以把这个瓶子当作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当作我们的心灵。课后我们都来想一想这个问题,好吗?
这节课我们谈了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或者说是路数,这些思维方法其实没有什么奥秘,我认为,只要你不满足现成的想说、说法,只要你把自己的脑袋用起来了,好多事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我也想提醒各位:千万不要到了要写文章的时候才动脑筋,才想到要积极思维,才想到要独立思考,对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说,每一分钟都不会停止思想,所以他们能做到才思敏捷,超凡脱俗。
现在请大家记录几个话题,可以自选一个话题发议论,写在本周的随笔本上。
1
、校服问题。
2
、学生食堂买饭一直存在插队现象。
3
、星期天,某同学要请班上同学到家里举行生日宴会,他的父母在外过了一天,晚上才回来。
师:如果你不想谈上面的这些话题,也可以找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来分析


最后更新[2014-3-2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