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2014年3月30日14:31:26按:最近几天想念祖母爹和父亲,今天中午在网上看了曾获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奖项的日本著名电影《入殓师》,看的过程中多处被感动得泪如泉涌,祖母爹临终时的情景,父亲临终以及送他进火化炉我在火化监视窗口看见他的遗体在烈火中燃烧成灰但依然是父亲模样的情形历历在目。)
如诗般的电影―评《入殓师》的艺术风格
这部影片是亚洲近几年唯一得过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的电影,由日本著名导演泷田洋二郎执导,本木雅弘、山崎努、广末凉子主演,叙述了因交响乐队解散二失去工作的大悟回到家乡,误打误撞从事殡葬入殓工作的故事,引起人们对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死亡的思考。在我看来,影片的动人之处不仅在于它上升到对于生命思考这深奥的主题,影片的成功还由于它不可缺少的艺术特色,这部典型的日本慢节奏电影以优美的画面,淡雅的色彩,轻柔的音乐,舒缓的节奏,娓娓道来的方式,让人感觉到一种如诗般的美。
营造影片艺术风格最有力的是故事背景的设置和影片基本色调的选择。影片一开头就是大悟开着车行驶于乡间小路上,交待了故事背景在冬天的小镇,满天满地的白雪让环境显得那么单纯,充满纯洁宁静的美,全景拍摄远处的雪山,冬天的树木,乡间的木屋,予人的感觉仿佛一幅幅水墨山水,在清雅淡远的意境中烘托出浓浓的抒情氛围。坐在车里的两位主角身穿黑色西装,黑白的调和营造出一种庄重的氛围。影片后半段故事背景的色调由白色慢慢转变为绿色,说明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是和影片情节上大悟的心理转变过程相适应。
我最喜欢的是贯穿于全片的背景音乐,该片由日本著名音乐大师久石让配乐,全片大提琴演奏的悠扬的背景音乐让人十分舒服,背景音乐也和故事情节发展有着重要联系。大悟找到多年未用的大提琴晚上独自演奏,轻柔的曲调反应他内心对这份工作的不安。圣诞夜在店里演奏时,悲伤的曲调,社长和助手的脸部特写,似乎述说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影片专门一段大悟在路边拉的大提琴作为背景音乐,随着曲调由轻柔慢慢转为欢快背后的风景也由冷色调变为暖色调,这也说明大悟由死亡领悟到生命的美好。
影片的镜头描写同样出彩。如几处给死去的人化妆的镜头,导演采用了俯视镜头,缓慢平静,抒发一种凝重的氛围,说明工作态度的认真谨慎以及对死者的尊重。镜头同时不断切换于死者家属,对他们进行脸部特写,充分表达人们失去亲人的悲痛从而触动观众的内心。
影片还有不可缺少的对光的使用,大悟独自拉大提琴房内灯光是较暗的暖褐色,暖褐色又突然变亮,镜头回到大悟小时候拉大提琴的情形,说明了对刚逝去的母亲的怀念以及记忆中的父亲的思念。影片最后大悟在给死去的父亲入殓完后光透过米色窗帘打在大悟和他孕妻美香的脸上,这似乎表达了一种生命的传递与生活的希望。
总之,《入殓师》的高度不仅在于它关于生命的思考,更从色彩安排、声音配合﹑镜头运动﹑光线处理,以及叙事节奏等等各个方面营造出了优美的抒情氛围,如同诗一般给予观众美感。
[摘 要] 影片《入殓师》中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跌宕的情节构架,甚至连配乐都是朴素的。这部影片主要采用顺序式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异常简单的故事,影片叙事平凡简约,节奏处理舒缓淡然,却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达到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并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从表象分析该片日本文化呈现的大有人在,但真正就影片本质来分析其打动人心之成因的却少之又少。本文旨在对该影片的叙事策略做一些分析探究,以期能对非好莱坞式影片的创作有所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 《入殓师》;叙事策略;艺术特色
《入殓师》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异常简单的故事。影片基调朴实淡然,却夹杂着生、死、爱、恨等多种情感。“死亡”是《入殓师》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也是决定影片基调和气质的首要元素,更是影片中每一段故事的切入点。
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叙事结构是影片的骨架。如果说主题的确立是为了保证作品言之有理,那么叙事结构的安排则是为了使作品言之成序。①因此,相对于主题思想来说影片的叙述方式在剧作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入殓师》带给观众的,并非好莱坞式的视听感官盛宴,而是饱含人文关怀的现代精神佳酿。②至于该片获得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笔者认为完全归功于影片的叙事策略――平中寓奇的复合式叙事结构。
一、线性叙事平淡如水,娓娓道来震撼人心
影片遵照叙述时间的单线,有明确合理的开端和结尾,故事的内在逻辑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环环相扣,走向高潮和结局。这种因果线性模式贯穿整部影片,营造出一个缜密的叙事空间。因此,总体看来,《入殓师》这部影片采用的是同类影片中相当常见的因果线性叙事结构。
影片总共安排了九场入殓仪式。第一场的逝者是一位孤寡老太太,逝去两周,情况可想而知。小林看着连哭带呕,而社长郑重地骂了小林。由此可以看出社长处变不惊、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而第一次处理完尸体回到家中的小林,在深夜回忆起了逝去的母亲,也记起了父亲模糊的脸。这时大提琴、石头这些意象一一呈现,儿时的画面在这种静谧的氛围下再现。大提琴略带沉重的音符所流露出的是对生命的迷惘以及哲思。第二场的逝者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开始逝者的家属对入殓师是不屑的,甚至是侮辱的,而后来社长真诚地向家属表明要用逝者生前最喜爱的口红为她化妆入殓,逝者的家属看到了社长的平静细致以及对逝者的尊重,他们感动并且真诚地感谢。这向我们展示了人们对入殓师这一行业的态度变化的过程。在一旁默默观看的小林也大为触动,他领悟到把逝去的人重新唤回,赋予其永恒的美丽,这个过程平静、细致而温柔,重要的是要充满爱。这是小林态度变化的转折点,目睹每一次的生死离别舒缓完美,他慢慢地接受了这份工作。第三场被巧妙地安排在小林妻子反对他做入殓师这一工作并要求他辞职之后。这一场的逝者是一位误入歧途的少女。逝者父亲的那句“你是不是想一辈子做那个人的活来赎罪啊?”尖刻得像一把利剑,深深地刺痛了小林的内心。原本因为妻子的反对就有些动摇的他更加承受不了世俗的压力。第四场的逝者是一位双性人,这是小林第一次亲自为逝者安排入殓仪式,他并没有草率地为逝者安排入殓,而是在社长的辅导下征求了逝者家属的意见,最后帮逝者按照女孩的入殓方式安排了入殓仪式,仪式结束后逝者的家属看到了逝者久违的笑脸。入殓师这一行业是温暖的、神圣的。
影片在第五、六、七场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但是观众能看到小林的入殓手法明显变得娴熟起来,入殓仪式的氛围也不再像之前那样肃穆,影片用逝者年轻时心爱的长筒袜和脸庞的唇印这些元素将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起来。入殓仪式中,导演向我们展现了类似逝者生前心爱的口红、长筒袜、丝巾以及脸庞的唇印等颇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这也是影片的整体叙事策略之一。
第八场将影片推向了高潮。这一场非常详尽地描述了整个的入殓过程,一直持续到火化。这一场的逝者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人物――澡堂的老板娘。她是小林和他的妻子都比较熟悉的,就连最后一刻还在默默地奉献着,她对澡堂的经营透露出了她的人生观念。而小林的妻子目睹小林为她入殓的过程之后也被深深打动,这是小林妻子态度变化的重要转折点。最终,见证着一次又一次死亡的火化工人道出了生命的真谛“死亡就是一扇门,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进入另一阶段,其实就是一扇门”。
最后一场的逝者则是小林的父亲。这一场充满了矛盾纠葛,父子亲情在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中蔓延着。导演安排了两名殡仪馆工人的出现,他们机械的工作方式与冷漠的工作态度以及入殓师及时阻止这一段看似顺理成章、平铺直叙,实际上导演旨在强调二者之间的反差,突出入殓师这一形象的与众不同。当小林欲为父亲入殓的时刻,小林的妻子轻轻地告诉殡仪馆工作人员“我的丈夫是入殓师”,她终于接受了这一切并深深引以为荣,轻描淡写的一幕让人十分触动。最后,小林父亲手中滑落的那颗鹅卵石让剧情变得饱满起来,我本来猜测父亲最终的行李箱里都是二十几年来每年为小林准备的石头,但其实这一颗便足以展示出父亲对儿子执著却痛苦的思念与爱了,一切源于爱的恨都最终释然。当鹅卵石被贴在小林妻子腹部的时候,这份爱也将被延续下去。这种平静的叙述方式,这样出奇的表现手法,观众在不经意间重新审视了入殓师这一行业,对“死亡”也有了全新的感悟。
二、非线性叙事平实别致,浑然一体引人入胜
线性叙事的结构方式使得剧情相对而言简单易懂,一目了然,主次分明。而缺点则是线性叙事有时会将剧情处理得单调乏味。因此,导演在此基础上巧妙地把握了叙事策略,在线性叙事为主导的同时大胆运用了非线性叙事的辅助叙事手法。普遍来看,比较常见的“非线性叙事”是插叙、倒叙等,而较新颖的也有“循环叙事”和“交叉叙事”。
影片开头交代的简短入殓仪式形成了一个潜在却完满的倒叙式非线性叙事结构。这一部分讲述的是入殓师和社长为一位双性人实施入殓,整个过程的描述非常细致,人物的动作表情纤毫毕现。很多人认为从影片叙事的角度来看,这一部分可有可无,它并不影响观众对于影片的感知。但是从影片整体结构的高度看来,这一部分恰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为双性人入殓这个片段是整个故事中相对典型的部分,出于表达影片中心思想的需要,导演把这个片段提到影片的开头来叙述,主题鲜明、立场明确。其次,这个片段以影片名称字幕结尾,接着笔锋一转,由舒缓的入殓仪式迅速转为铿锵的交响乐会,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一一演进,衔接自然却富有张力。影片的整体结构灵活别致、富于变化。最后,出于表现效果的需要,这个部分的设置又增强了影片叙事的生动性和戏剧性效果,影片叙事曲折有致,既制造了悬念,又引人入胜。
影片中男主人公深夜回忆的片段是整部影片中最典型也是最具特色的交叉型非线性叙事结构。这个片段开始于影片主线中男主人公深夜拉提琴的场景。导演也正是从影片主线中男主人公拉提琴这一点切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完美的无缝转场将回忆时空与现实时空串联在一起。因此,这里的时空对接十分自然和谐,观众丝毫不会感觉到突兀。小时候,父母欣赏自己拉提琴的场景、父母带着自己去澡堂洗澡的场景、同父母一起在河边嬉戏的场景……儿时的一幕幕与影片主线中的现实场景交叉迭现。两个不同的时空却始终贯穿着一脉相承的内在情绪和气息,它们各自演进又交织对照,把整部影片的内在气质和人文主义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时空交叉型非线性叙事结构既拓展了影片的深度和广度,又丰富了影片的内涵,使得整部影片情节饱满、浑然一体。
三、音乐叙事平仄起伏,贯穿全篇提升高度
音乐在电影艺术的情感表达层面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帮助电影给观众提供画面以外的信息,揭示电影画面所能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同时也可以表达作者对其所表现内容所折射的生活、艺术和对现实生活更深层次的思考。当音乐空间与视觉影像形成艺术上的统一时,影视作品才能更具魅力。③
影片《入殓师》中,音乐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朴素的大提琴配乐贯穿影片的始终。因此从配乐的角度来看,《入殓师》是一部“完全被音乐笼罩的影片”。不难发现,整部影片的叙事结构简单洗练,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交代,因此在一些场面调度与时空组接的环节在形式上很容易产生支离破碎感。而音乐的完美承接恰好淡化了这种感觉,并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影片叙事的空白。导演并没有把音乐置于影片中背景的位置,而是大量采用有源音。入殓师抚摸琴弦时低沉流淌的提琴声与画面是平行的关系,我们看不出明显的声画同步,但事实上此时的音乐却在着力刻画着人物的心理状态。入殓师和同事们一起过平安夜的那一幕幕就很好地彰显了这部影片音乐叙事的特色。伴随着悠扬的大提琴配乐,影片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贯穿了四个仪式、一段葬礼、美丽的白天鹅、雪山风光等场景。其间还交错着多种情感:温情、神圣、欢乐、感动。整个片段的剪辑率较低,多处运用叠化效果,节奏舒缓迷人,叙事蒙太奇和抒情蒙太奇的综合运用无形中扩大了影片的信息量,整部影片情节丰满,引人入胜,给人一种MV式的视听享受。而这些场景的衔接和情绪的调度完全是依靠音乐的介入来完成的。至此,音乐成为影片中的另一个主角,它以一种独特的叙事符号形式刻画出了史上最迷人的死亡场面,整部影片所要表达的情感呼之欲出。
《入殓师》这部影片以平淡如水的因果线性叙事结构为主,使整部影片环环相扣、逻辑缜密、层次分明;以平实别致的潜在倒叙、交叉型非线性叙事结构为辅,调动观众参与理性思考和判断;加之以平仄起伏的音乐叙事结构,把观众融化在了影片中。这种平中寓奇的复合式叙事结构策略将三重叙事结构的优势叠加,生动形象地向观众呈现了综合的、立体的日本殡葬文化现象,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也是任何一种单一的叙事结构都难以媲美的。
《入殓师》以它独特的叙事策略让人生成为一次旅行,用近乎诗意的方式将死亡娓娓道来。笔者认为影片呈现的主题:人生是艺术,“死亡”是艺术中最完美的乐章。影片无论是在剧情安排还是结构设置上都没有太多惊喜。然而,导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成功地运用这种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手法让影片看起来细腻而温暖,从而达到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影片的整体基调就如同舒缓悠扬的大提琴配乐一样,始终流淌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力量。在静谧的环境中,这一切显得温暖而神圣,人们的心灵有了全新的感悟和洗礼,人性也有了某种意义上的回归。
注释:
① 王丽娟:《影视鉴赏与影评写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4页 。
② 刘明:《日本电影〈入殓师〉浅析》,《电影文学》,2011年第10期 。
③ 车珂:《电影〈阿飞正传〉的写意化音乐叙事》,《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18期 。
[作者简介] 曹蔚(1990― ),女,江苏盐城人,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团支部书记,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及影视艺术。
—————————————————————————————————————————————————
1电影剧情
大悟(本木雅弘饰演)原本是位管弦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家,然而因为乐团的解散他不得不放弃了演奏家之
路,而返回到了故乡。这时他发现了一则征人广告“年龄不拘,保证高薪。实际劳动时间很短。旅行的家务助理。NK代理商。”看着这个门槛要求很低的工作,于是大悟欣然前往应聘,他来到了一间不知为何摆着棺材的旧事务所里,社长佐佐木(山崎努饰演)连看也没有看他的履历表,光是看看他的脸便决定录取他了。然而当吃惊的大悟问他关于工作的职务内容的时候,没想到并不是“旅行的家务助理”而是“安乐出发的家务助理”,NK便是纳棺的NK。看着这份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工作,惊慌失措的大悟一边犹豫着,一边也只好和妻子美香(广末凉子饰演)说是找到了一份在婚丧单位的工作,美香便以为大悟从事着浪漫的婚庆服务。
大悟的新人入殓师的生活就此开始了,在见习的这段时间中,他看到了尸体腐烂不堪的孤寡老奶奶、长相是美女但实际身为男儿身的人、留下年幼的女儿死去的母亲、脸上留下后辈尊敬爱戴的唇印的寿终正寝的爷爷、穿着长筒袜离去的奶奶……在这里有着各式各样遭遇的离别在等待着。不知不觉中,大悟也开始能够理解入殓师的工作了,但是因为美香的误解,在事情败露之后,很不能理解他,丢下一句“肮脏”便跑回了娘家。对于大悟来说,美香是他唯一的亲人,因为母亲早已在几年前过世,而父亲则在他年幼的时候便和自家咖啡店的服务员失踪了,所以美香的离开对于大悟来说是件很令人难过的事情。不过为了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大悟还是拿出自己最真挚的态度来出席仪式,另一方面他也在等待着美香回来。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大悟已经很熟稔入殓师的工作了,而且在各式各样的仪式中他都可以感到很充实很骄傲。然而面对美香的怀孕、童年好友的母亲过世以及30年来不知去向的父亲的死亡,到底身为入殓师的大悟要怎样去面对自己作为丈夫的角色,而面对身边重要人物的去世又应该怎样去面对呢?
从这部难得一见的日本式哲理电影,透过陆离的世事,看到亲人逝去不同的悲哀,看着一次次的入殓,想着父母终有一日也会离去,观众不禁泪流满面。
当然,主角先是阴差阳错被逼无奈选择这份工作,后来,竟爱上了这份工作。面对朋友,妻子的威逼,他选择了坚持,澡堂的老婆婆的去世,也终于让妻子理解了丈夫。最后,主角是给自己恨了30年的离家出走的父亲入殓,故事也自此推上了高潮。父亲手中的石头默默地告诉了儿子他很快乐,观众一时间又被泪水遮住了眼睛。
电影中有两个片段很值得深思,其中一个是美香带回一条邻居送的章鱼,但是章鱼是活的,她让小林大悟扔回河里。但当章鱼回到河里时死了,大悟看到那样的情景,触景生情,发现自己的命运是自己所不能掌握的。
第二个场景是大悟伏在桥边看逆流而上的鲑鱼。为什么那些鱼总是要拼命游回去,途中有大量的鱼死亡,但仍然孜孜不倦。洗澡堂的大叔经过他身旁时,也看到这样的情景,随口说了一句:“它们大概就是那样的吧!”死亡是谁都会经历的,但是死亡的原因不同,入殓师只是人生通向死亡道路上的一个过客,他做的只是让活着的人记住死去的人。所以在大悟和妻子争吵入殓师的工作的时候,大悟说你会死,我会死,大家都会死,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入殓师也没有什么丢脸的。电影中发人深思的片段很多,例如店长请大悟吃河豚时的对话,以及大悟在为洗澡堂老奶奶入殓时,妻子对他工作态度的转变。
电影中描写了很多入殓的场景,其中最精彩的要数当店长和大悟因为争吵而耽误了顾客家人入殓时间,被顾客奚落的那一段。开始时顾客对他们的态度非常的冷淡和蔑视,但是当入殓完毕,顾客看到生前的妻子从来没有像死后被他们打扮的那么漂亮,非常悔恨自己没有好好照顾妻子。通过入殓师,顾客看到了自己犯的错误,所以在最后店长和大悟告辞的时候,顾客对他们的态度完全改变了,送给他们一些贵重的东西。这些入殓场景是对那些顾客对自己亲人的一次忏悔,忏悔自己的过错等等。同时这些场景也让作为观众的我们体会到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是多么的可贵,不要真的等到亲人离开了才去后悔。我想这是这个电影中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本片会聚了一批实力派演员。除了本木雅弘之外,片中的老入殓师由演技不凡、存在感强烈的山崎努饰演,大悟的妻子美香则由如今已经脱去偶像气质的广末凉子出演,老牌名配角余贵美子、《武士的一分》中的笹野高史等也前来加盟。他们以多彩的演技出色地诠释出这个深厚动人的故事。
音乐大师久石让也为本片增色不少。他为影片谱写了以大提琴为主要乐器的背景音乐。琴音时而激越、时而温柔,仿佛主人公本木雅弘内心的情感之流。这样的配乐与电影的舞台——山形县庄内平野相得益彰,充满自然气息的四季风景在琴音的烘托下,显得抒情怡人、格外美好。
每个人都会成为送别之人和被送别之人。这是一部描绘生死这一普遍性主题的电影,它诉说着骨肉之情、夫妻之爱、朋友之义以及对工作的自豪,给人带来笑、带来泪,带来一份别具一格的感动。
影片的男主人公大悟的扮演者是号称日剧新一代偶像的本木雅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红极一时,到九十年代迅速成为了有口皆碑的演技派演员的本木雅弘,曾获得过东京国际电影节以及日本国内各大电影奖项,最值得称道的便是曾经三次夺得日本电影学院奖影帝。在影片中他将扮演一个曾迷失在人生中,仍然持续成长的新人入殓师。
出演他妻子的则是实力与人气兼具的广末凉子,广末凉子曾是日本清纯玉女的代名词,曾经风光无限。近几年来,她依旧坚持不懈的努力着,不断有新作问世,一直活跃于日本影坛上。在影片中,妻子美香最初并不能理解丈夫,觉得那是一份令人感到很恶心的工作,但是渐渐的她开始理解丈夫,尊重这份职业。此外扮演资深入殓师的则是实力派演员山崎努,虽然山崎努在片中并非男一号但是凭借着其飘然感的风貌以及具有深度的演技还是极具压倒性的存在感。再加上曾出演过《佐贺的超级阿嬷》的吉行和子、《咖啡时光》中的余贵美子、《转转》中的笹野高史等,这些具有丰富多彩的演技经验的演员的加盟,着实让影片更像是一场实力派演员的竞赛表演。
3精彩对白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
全世界的城镇都是我们的新居,一边演奏一边旅行,一起走吧。这是我求婚时的话,但现实是严峻的。不,我再早点发现自己才能的极限就好了。
我打算迎来人生最大的转折点,但卖掉大提琴时,很不可思议,觉得很轻松。觉得被一直以来的束缚解放了。自己以前坚信不移的梦想,可能根本不是梦想。
小林大悟和女助手的对话:
女助手:5万、10万、30万。有这么大的差别啊。左边的是胶合板的,接下来是金属装饰两边雕刻的,最贵的是扁柏制成的。
小林大悟:材料和装饰不同啊!
女助手:是啊,虽然烧起来都一样,躺在里面也一样。人一辈子买的最后一样东西,是由他人决定的。
小林大悟:总觉得有点讽刺。
澡堂大叔(遗体火化师):感叹之后,就开始一点点回忆过去。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我作为看门人,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说着,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
我到底被骗了什么?是没见母亲最后一面的惩罚么?以后究竟会怎样呢?这样想着,不知为何想拉拉大提琴,卷进过去的回忆之中。只是,只是想拉大提琴。
加油加油!总觉得让人悲伤,为了死而努力,终归是一死,不用那么辛苦也可以吧。是自然定律吧,它们天生就这样。
我第一次看到入殓,我想自己死时一定要让他来帮忙入殓,怎么说呢,那个人和别人完全不一样。
我只想让你做普通的工作。普通是什么啊,谁都会死的吧,我也会死,你也会死,死本身就是很平常的事。
那是我老婆,5年前死了。夫妻总有一天会因为死亡而分别,被留下的人是很痛苦的……把她弄的漂漂亮亮的,送走了她。她是我的第一个客人。她死后我就开始做这份工作。
这个,这个也想这么说。生物吃着其他生物生存下去,对吧。它们倒是不同(指盆栽)
不想死的话,就要吃。吃的话,好吃的才行。好吃吧?好吃得让人为难。
止夫变成那样后,总是和人打架。我没好好看过他的脸,但是看到他的笑容,我突然想起来。啊,他是我的孩子啊。即使打扮成女孩子,果然还是我的孩子啊……
我丈夫是入殓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