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考聚焦谈天说地
文章标题: 《孙道荣:不许是最大的诱惑》
     阅读次数:93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孙道荣:不许是最大的诱惑

不许是最大的诱惑

 

大洋新闻 时间: 2014-03-11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孙道荣

  看过一部电影:数九寒天,滴水成冰,学校管理员在楼前的铁栏杆上贴了张纸条:不许用舌头舔。结果,第二天早晨,让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栏杆前齐刷刷站着一排学生,个个低着头,撅着屁股,红彤彤的小脸紧贴着铁栏杆。原来,他们的小舌头,都被牢牢地冻在了冰冷的铁栏杆上。

  越是不许孩子做的事,他们往往越要去做。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是盲目跟风,还有的则是逆反心理作祟。

  父母不许孩子看电视,不许孩子打电脑,不许孩子打游戏,不许孩子看课外书,不许孩子早恋……自认为是为了孩子好,可父母们设置的一道道禁令,多半却适得其反。你越不让孩子看的课外书,他越要想方设法找来,深更半夜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偷看;你越不让孩子与某个你认为不良的孩子交往,他越可能与其打得火热;你越阻碍他(她)与异性同学来往,他(她)对异性的兴趣可能越浓厚。

  我有个朋友,为了防止孩子放学回家后偷玩电脑,将电脑所在的房门锁上,将电脑设置开机密码,将电脑里的程序重新进行了设置……所有的招数,都被孩子一一破解了,他偷配了一把房门的钥匙,一次次成功破解了父母费尽心机设置的密码,甚至学会了更新电脑程序。朋友不但未能有效禁止孩子玩电脑,反而刺激孩子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一次次“探险”。

  其实,不光是孩子,在成人的世界里,诸多“不许”,很多时候,也是流于空文,或是,反而因为“不许”,招来了更多的试探者和践行者。

  不许倒垃圾的地方,偏偏垃圾成山,蝇虫满地;不许走捷径穿过的草坪,往往被踏出一条条羊肠小道;闲人禁入的一个个“重地”,总是招来更多窥探的目光;不许偷摘的枝头,果实还没成熟,就被摘得一干二净。

  听过一个笑话:有位老兄忽然内急,四处找不到方便之地,迫不及待之时,猛然看见街角,用朱笔写着几个血红大字:此处严禁小解。这位老兄停下了脚步,四处看看,无人,便对着墙角,一阵哗哗啦啦。人问,为什么那里明明禁止小解,你却偏偏选在那里方便?老兄讪笑着说,那标语说明,那个拐角常有人小解吧,我就想,反正也不多我这一次。

  这是一个有点混账的逻辑,却也反映了很多人的真实心态。你越禁止,越说明常有人这么干。

  有一首歌《老虎与女人》,很有意思。“小和尚下山去化斋,老和尚有交代,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见了千万要躲开。走了一村又一寨,小和尚暗思揣,为什么老虎不吃人,模样还挺可爱,老和尚暗暗告诉徒弟,这样的老虎最厉害,小和尚吓得赶紧跑。师傅呀……坏坏坏,老虎已经闯进我的心里来……”老和尚恐怕没有想到,越不许小和尚接近“老虎”,他越觉得她们可爱,迷人。

  “不许”,听起来很吓人,又很诱人。很多不许,因而失效,甚至适得其反。

  有位母亲却很聪明,反其道而行之。小孩子不喜欢吃东西,很瘦,让人心疼。哄他,喂他,奖励他,恐吓惩罚他,都没有用,就是见了食物远远地躲开。那天,母亲又买回一袋食物,这次,她没有直接给孩子吃,而是告诉他,这东西不许吃呀。晚上下班回家,却发现,那袋食物被孩子打开了,已经吃了很多。

  禁书,往往是最畅销的书。不许,有时候恰恰是最大的诱惑和鼓动。


最后更新[2014-3-3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