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考聚焦考纲研讨
文章标题: 《盐田外国语陈筑:中考散文阅读技法》
     阅读次数:253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盐田外国语陈筑:中考散文阅读技法

 

中考散文阅读技法:

抓线索,理思路,明结构

                   盐田区外国语学校 陈筑

【知识点扫描】(此文已发表《作文周刊 中考版》)

所谓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它可表现为人物的某种行为、情感或某一样事物等。

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脉络,是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活动过程。

结构,即是作者思路的反映,分析结构把握线索,不论是何种文体的文章,其结构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结构,一是横向结构。纵向结构包括总分式、分总式、逐层式、因果式等,横向结构包括并列式、对照式等。若能迅速辨别出文章的结构特征,弄清文章的层次特点,文章的线索和脉络就可以轻松把握了。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解题金钥匙】

这些考试题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行文线索型。

首先明确,行文线索也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者描写、记叙的脉络。文章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可以以物为线索,以事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情为线索,也可以以时间、地点为线索。

所以在处理行文线索型试题时,要去分析文章的中心人物、典型事物、事件等。当然还有一些小技巧:如①关注文章的标题。有很多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行文的线索,也有一些文章的标题隐含了文章的行文线索;②找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特别是托物抒情散文行文的重要线索。③各段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散文中,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有些句子反复出现,称之为反复句。反复句显示了散文的脉络层次。

④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情感变化。

二、段落层次型:

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一般我们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来考虑:①按时间划分; ②按地点划分; ③按事情发展过程划分(如:事前—事中—事后等)

当然这中间也有一些小技巧:如①找出各段中心句、关键句(常在文段开头或结尾),并加以理解,从而明确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②关注过渡衔接词句(如:此故,以上……,就像……说的,其实)或过渡段,他们一般标明几个段落之间的关系;③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段落。散文中,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有些句子、段落反复出现,这些反复出现的句子、段落也显示了散文的结构层次。

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只有这样几个方面:统摄全篇,领起下文,奠定基调,制造悬念,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呼应开头,总结全文等。掌握了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不难对号入座。

三、句段作用型。

句段作用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段在文章中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答题时应从这两个角度对应组织语言。

1)结构上:统摄全篇,领起下文,奠定基调,制造悬念,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呼应开头,总结全文等。

2)内容上:描写(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出人物……心情;渲染烘托气氛,含蓄蕴藉,给读者留有对故事的想象空间;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点明中心);令人警醒、深思,深化(升华)主旨。

 

【模拟训练题一】

                        枯竹

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____ 。”它是苏轼,“____ 。”它是郑板桥,“____ 。”

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

……  ……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9期有改动)

 

1.这篇散文以什么为线索?

2.从全文看,选文第3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何作用?

3.请结合第5段,说说句中加点的“更高远的生命” 是从哪两方面来表现的?

 

 

【模拟训练题二】

 

每朵花本应芬芳
一帮年轻的父母聚在一起,话题不知不觉扯到孩子身上。要说自己孩子的趣事,谁不是几箩筐也盛不完啊? 
   
一位妈妈讲了自己2岁半宝宝的故事。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调皮,带她的外婆根本对付不了。有一天,她正在上班,宝宝又在家里淘气了,她就打电话回去,想吓唬吓唬她,故作严肃地对她说:你要是不乖,等会妈妈回家了,一定要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不吱声了,哈哈,一定是被唬住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宝宝喜欢的颜色是粉红色哦。
多可爱的妞妞啊。众人都笑翻了。
   
另一位妈妈接着说。她家的宝宝,是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不,问题又来了:妈妈,为什么地球在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妈妈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我们很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儿子说,但是我有个办法可以感觉得到它在转。说完就在原地转起了圈圈。一连转了十几个圈,最后东倒西歪地停了下来,晕晕乎乎地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地球在转了。
多伶俐的孩子啊。众人笑得也是东倒西歪。
   
一个爸爸接了茬。那天,带四岁多的儿子骑车出去玩,骑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带有丝丝寒意。慌乱之中,赶紧拿出雨披穿上,怕儿子淋雨,用雨披将坐在后座上的儿子挡了个严严实实。儿子躲在雨披下面,两只小手将雨披撑起一角,高兴地大叫:包头雨,今天下包头雨!
   
多乐观的孩子啊。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一位妈妈笑着讲起了儿子的一桩糗事2岁多的儿子在拉便便,突然,放了一个响屁,站在一边的奶奶故意逗他,佯装嫌恶状地问:宝宝,你刚才是不是放屁了啊?儿子抬起头,想了想,很镇定地回答道:不是的。是我的屁股在唱歌呢。
   
多幽默的回答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孩子使他们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快乐。
   
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讲述。我的孩子,今年已经读高中了,即将迎来人生中最重要最艰难的考试——高考。一天24小时中,除了睡觉和吃饭不得不浪费(儿子的原话)掉的八九个小时外,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看书和大量的习题上,甚至连和我们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了。而我们,因为害怕打扰他,在家里走路都是小心翼翼地踮着脚尖的。看着眼前这些年轻的父母们,我忽然想,我的儿子,在他年幼的时候,也是充满童趣,活泼、调皮、可爱、搞怪,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欢笑很温暖,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生活突然变了,变得如此沉闷,如此压抑,如此不堪了呢?
   
忽然明白,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快乐的,是我们自己先掐灭了孩子的天性,也掐灭了自己的快乐啊!那么,我眼前这些年轻的父母们,在不久之后,他们会不会也和孩子同时一步步地失去快乐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呢?
   
我嗅到了芳香,我希望她们不要夭折。不知道这能不能做到?
 
1.      文中写了几位孩子的趣事,你感受到了孩子的哪些天性?
2.      文章写的几件趣事有什么作用?
3.      请结合文章,探究标题“每朵花本应芬芳”的妙处?、
4.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属于什么结构?
 

【模拟训练题一】

1.在文章中作者以“枯竹”贯穿始终,着重写由“枯竹”引发的回忆与遐想,因而它就是文章的线索。

2.在结构上,为下文抒写对竹的种种遐思作铺垫。

3.全段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又或”之前,主要从精神层面;“又或”之后,主要从物质层面。

 

【模拟训练题二】

1.全文写了四位孩子的趣事,表现了孩子可爱、伶俐、乐观、幽默的天性。
2.这四件事与下文“我”孩子失去芬芳的高考生活形成对比,引起“我”的思考,有利于揭示文章主题,让文章的写作思路更清晰。
3.文章的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4. 1//2-10//11,总--总。

 


最后更新[2014-4-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