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说,《红楼梦》和鲁迅的文章是中国人的两面镜子,我深以为然。
鲁迅短短的杂文,让我们很熟悉的想起身边很多重要的文化德性,鲁迅就是这样提醒中国人去归宗的知道自己骨子里头的精神,鲁迅没有恶意,很客观,正是这种真实的客观,使精神优劣的认识自然的黑白分明了。要相信人的头脑具有天然净化的能力,对真实的东西会天然的具有良知认识。
鲁迅的深刻,就在于指出中国文化最大价值的真实,一件东西还原它本来面目,人们就会自然的依靠头脑的净化而形成共识,正是这个原因,中国思想进取的人都喜欢鲁迅,因为他激发了中国人头脑中闲置的精神净化的力量;也是这个原因,中国人薄于思想共识,懒于精神信仰,是因为中国文化中不真实的东西太多,于是中国人精神净化的良知,无用武之地。
思想的第一要素是真实,思想的第二、第三要素还是真实,我写过一篇关于真善美的文章,是突然间的思想火花让我明白为什么“真善美”三种人性,要把“真”放在第一位,它们是先验的绝对精神逻辑。没有真实,就没有善和美。
没有真实就没有思想,枪毙真实就是枪毙思想,这是什么道理?用孔子思想解释,这是天命,这是“人能弘道”,孔子以“古之学者为己”表达真实是思想最大属性;用老子解释,这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用西方文化解释,这是精神信仰的根本,失去真实性,就不会有精神信仰。
很多人喜欢鲁迅的文章,为什么?因为鲁迅的文章是精神的真,中国文化有太多的假,鲁迅文章几乎篇篇在揭露了它的假,鲁迅揭露的方法是摆出事实,指出它说的和做的矛盾、混乱,以致精神沦落到不知所归,鲁迅的天才不在于精神思辨,而在于极擅长表达精神原生态的朴实、激昂、幽默。因为中国文化的精神还是处于荒芜,第一步的精神工作不是高级抽象的思辨,而是要让中国人首先知道精神真实的存在,这种启蒙,鲁迅是通过揭露中国人失去精神或者是精神虚伪(丧失精神真实性),而如何导致荒谬泛滥成灾的事实,鲁迅以精神真实的镜子,使中国人照到自己精神病态的假装,不愤不启,鲁迅就是用这种激将法劝导中国人精神醒悟。
鲁迅骂了中国人,但是中国人还很喜欢他,这就是精神力量的第一性,鲁迅“恨其不争”的骂中国人,中国人反而被骂出了精神骨气,正所谓相反相成。
毛泽东认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这种硬无疑只会是精神的,而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传统的物质权力追求的属性,精神的硬,是“不自由毋宁死”,物质权力的硬,是“有奶便是娘”。
日本一位著名学者认为,从鲁迅到毛泽东存在精神的相系,毛泽东也承认鲁迅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旗手,准确的说是中国旧文化批判的旗手。但是毛泽东不能代表鲁迅,毛泽东的精神和鲁迅一样,是和中国旧文化彻底决裂,“文化大革命”天大的意义,是毛泽东去实践轰轰烈烈的批判中国旧文化,它呼应着鲁迅前面做的对中国旧文化的精神批判。没有鲁迅精神批判铺垫,恐怕不会有毛泽东文革的意志和笃信。
鲁迅的精神批判是直觉的、本能的,这种直觉本能的爆发,是受到西方精神文化的刺激(不读中国书是鲁迅干脆的说明),当时中国这种直觉本能的批判是很普遍的(比如五四是精神的直觉,尚远不及精神思辨),在这个文化批判普遍的时代精神中,鲁迅是最艺术天份的,两者相加——社会普遍直觉本能的批判旧文化以及鲁迅的直觉天份——成就了鲁迅。
鲁迅精神意义几乎全部是精神真实意义的批判,即追求精神真实存在的价值,鲁迅精神的认识并没有进入精神的思辨,即没有进入精神逻辑理念建立意义的创造,这一点决定了鲁迅的思想并不深奥,阅读鲁迅的精神,要比阅读西方哲学精神的书轻松的多。
这一点的影响是很复杂的:一方面鲁迅精神的通俗性,使他的精神启蒙产生了广泛的文化影响,以致中国人头脑中一面有孔子、老子的思想灵魂,一面又增加了鲁迅对孔子、老子的反讥和鞭挞的精神。但是,精神真正的存在,必须上升到崇高的思辨,没有精神的思辨,就没有精神的逻辑,没有逻辑,精神就会空洞,精神空洞,精神就会像泡沫一样破灭,精神破灭,精神就又重新回到不真实。
因此鲁迅精神的意义,有大的局限性,鲁迅很早就具有很大的中国文化影响,但是被鲁迅影响的几代人,却是未产生一个能够影响中国历史的有精神创造意义的思想家,以致现在中国学术界还普遍的认为,中国思想人物的影响,没有一个能够超过鲁迅。
这是鲁迅精神意义的有幸还是不幸?鲁迅和孔子一样,精神思想都是感性的呈现方式,这种方式能激发精神,但又会阻碍精神,尤其阻碍精神的深入。中国人陶醉在鲁迅精神批判的文字中,但结果仍然是离精神远远的,这就是鲁迅精神的局限性。鲁迅的一个“对手”说,鲁迅没有能够说明新精神,我也认为,没有新精神逻辑理念性的博大精深的内容,便是鲁迅精神的硬伤。
正是这一特点,便不能以为毛泽东推崇鲁迅,于是认为文革和鲁迅也有精神联系了,诚然它们有一点联系,但联系仅仅表现在一致的对中国旧文化深深的失望和彻底的破除,但是如何建立中国新的精神文化,鲁迅是没有精神理论过,更是无从有毛泽东手中巨大的权力来躬亲的实践。
鲁迅的聪明,在于能自知之明的把自己能做的事做的最好!中国未来精神的道路,鲁迅自知是没有能力指引的,因为鲁迅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而不具有对西方文化认识十足的自信,就根本无从完成中国文化新精神的创造,鲁迅劝年轻人尽看西方的书,侧面的也在反映他对西方精神认识的如饥似渴,这便是鲁迅的聪明和不张狂。
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反省,没有谁能超过鲁迅,因此中国文化近百年来“瞎”折腾也就不足为怪,鲁迅是中国文化思想现代化努力的标杆,他都感到力不从心,没有去理论建设中国文化未来精神的路径,那么低于他思想才能的中国人,在设计中国新精神文化的时候,能不头痛医头和井底之蛙的犯幼稚的错误吗?
精神的文化,关键要有精神的逻辑,精神逻辑必然是抽象深邃的,精神直白的文化,必然是感性肤浅的,如同自然科学的公理,不像经验性物质技术会自动形成的信手拈来,而是不断、乃至几代人前赴后继不断纯粹精神思索的结果。
由此,可以知道为什么毛泽东的文革会失败,因为它没有强大的深刻的精神理念逻辑,没有深刻性,就没有绝对性,就没有信仰的坚定性,越是深刻的东西,人们才越是相信它的真实性,因为人类有追求终极真理的天性,而终极真理的标志就是精神思辨而又清晰的逻辑深刻性。
毛泽东精神如同孔子,矛盾的地方比比皆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渊,都不能清晰的认识孔子的精神,中国文化精神信仰,岂不如同登天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因此,就明白为什么文化大革命目的是革中国旧文化的命,但它事实上却大踏步的倒退到旧文化,它又回归中国专制政治的绝对文化价值。
有人会反驳,说毛泽东的专制内容和中国历史传统的有本质区别,在此我以黑格尔的话回答:“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专制便是中国文化的方法,它的灵魂是精神不真实,不论专制打着什么旗号,这一灵魂是永远不变的,因此毛泽东时代专制文化最大特征:理论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到处泛滥的情况,比之中国旧历史有过之无不及。
形式主义是真实精神最大的敌人,鲁迅精神批判对象,主要就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不真实,因此从文革结果来看,毛泽东最终和鲁迅是分道扬镳的。
这是中国文化的悲剧,这恐怕不是毛泽东本意,这个悲剧的原因,就是因为毛泽东对精神认识不深刻,而又急于去精神创造,结果是旧瓶装新酒,空洞的新精神在旧专制精神面前不堪一击。 |
来源: 共识网 | 责任编辑:余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