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考聚焦谈天说地
文章标题: 《席慕容诗歌的语音风格》
     阅读次数:110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席慕容诗歌的语音风格

席慕容诗歌的语音风格

源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a1653d0100t6gb.html

 

摘要:席慕容诗歌语言的音韵美主要体现在:大量运用表柔软纡回语音效果的擦音、鼻音m、n以及带弱擦性质的j、w等声母,大量运用表现出柔和纤细风格的细声韵母和柔和韵母,大量运用表达柔和、哀怨的感情以及表现出纤细、柔美的风格的柔和辙韵脚和细致辙韵脚,大量运用重叠词、双声词、叠韵词,从而形成一种含蓄、委婉、缠绵的语音风格。

关键词:席慕容 诗歌 语音 音韵美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义的表现形式。语音系统任何要素的选择、组合、配置、运用都可以成为风格手段,发挥风格的作用。如汉语声、韵、调的安排,双声叠韵的技巧,平仄对仗的格律,合辙押韵的习惯,重音的位置,音节的重复,节奏的形成,音色的特点,音位的组合,以及儿化音变的作用,语气、语调的变化等都会造成不同的风格效果、风格色彩。

1 辅音、声母和元音、韵母

    辅音和元音的发音方法和音色音质都不同,因此,在表现风格情调上也有或多或少的不同。张德明在《语言风格学》中指出,塞音p、t、k等发音坚强爽脆,擦音j、w(带弱擦性质)及鼻音m、n等则柔软纡回。前元音宏壮响亮,后元音委婉低沉,因此在抒发感情上具有不同的作用:我国汉语“刚”、“强”、“劲”、“健”等多用塞音及前元音;而“柔”、“弱”、“驽”、“懦”等多用擦音及后元音。人们根据韵母的元音开口度的大小常把十三辙分为,洪亮级:言前、江阳、人辰、中东、发花;细微级:灰堆、一七、姑苏、乜斜;柔和级:遥条、由求、怀来、梭波。不同的韵有不同的风格色彩,是生成不同表现风格的手段。大体说来,洪亮级的韵,通常用于表达豪放、赞美、勇敢、坚强、愉快、兴奋、慷慨激昂的感情,表现出豪放雄壮的风格;细微级和柔和级的韵通常用来表达柔美、缠绵、感伤、苦闷、忧郁、沉痛、哀悼、悲愤的感情,表现出柔和纤细的风格。席慕容深知普通话语音的特点和风格作用,笔者对她的诗集作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声母调查表

诗集

A1 >B1

A1=B1

A1 <B1

《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 (总计170首)

168首

1首

1首

比例

98.8%

0.6%

0.6%

A=塞音+鼻音+w+j

B=塞    音

表2:韵母调查表

 

诗集

A1 >B1

A1=B1

A1 <B1

《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 (总计170首)

168首

0首

2首

比例

98.8%

0

1.2%

A1=柔和韵+细声韵

B1=洪 声 韵

    从上表1显示,在席慕容的诗歌中,p、t、k等发音坚强爽脆的塞音占主导主位的诗较少,仅占比例的0.6%,擦音、鼻音m、n以及j、w等表柔软纡回的声母占主导主位的诗较多,占了比例的98.8%;从上表2亦可知,用于表达豪放、赞美、勇敢、坚强、愉快、兴奋、慷慨激昂的感情,表现出豪放雄壮的风格的洪声韵占主导主位的诗较少,仅占比例的1.2%,而用于表达柔美、缠绵、感伤、苦闷、忧郁、沉痛、哀悼、悲愤的感情,表现出柔和纤细的风格的细声韵(一七、姑苏、乜斜、灰堆)、柔和韵(怀来、遥条、由求、梭波)占主导主位的诗较多,占了比例的98.8%,因此她的诗歌语言读起来感觉柔软纡回、曲折婉转,表现出含蓄委婉的语言风格。

2 同韵呼应(押韵)

    同韵呼应,通常称作押韵或叶韵,就是在上下语句或隔句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或相近的韵字,这些韵字在句末出现的叫韵脚。不管是古典诗还是现代诗,安排好了韵脚,就会前后一气,紧凑和谐,声情并茂。正如陆时雍在《诗镜总论》里所说的那样,诗“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用押韵造成同一声音的回环往复,使语言声音和谐,增强感染力。

如上文所述,利用汉语语音的特点,可以构成各种风格手段。同样,用韵既可表现出语体风格和个人风格,也可体出表达风格,例如,言前辙、江阳辙、人辰辙、中东辙、发花辙韵脚较为洪亮,一般用于表达明朗、慷慨、激昂的感情,表现出豪放、雄健的风格,如李白的诗,苏轼的赋;柔和和细致的怀来辙、遥条辙、由求辙、梭波韵和一七辙、姑苏辙、乜斜辙、灰堆辙韵脚通常都用来表达柔和、哀怨的感情、表现出纤细、柔美的风格,如以柔美见长的李煜、李清照的词。

    席慕容也非常明白现代诗歌韵辙的特点和风格作用,笔者对她的诗集作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韵脚调查表

序号

诗集

细声韵脚+柔和韵脚>洪声韵脚

细声韵脚+柔和韵脚=洪声韵脚

细声韵脚+柔和韵脚<洪声韵脚

不押韵

细声韵脚+柔和韵脚>洪声韵脚占整个诗集的比例

1

七里香(62首)

46首

3首

12首

1首

74.2%

2

无怨的青春(54首)

39首

2首

12首

1首

72.2%

3

时光九篇(46首)

38首

2首

6首

0首

82.6%

4

请柬(55首)

37首

2首

16首

0首

67.3%

总计

217首

160首

9首

46首

2首

73.7%

 

    从表3可见,表达明朗、慷慨、激昂的感情,表现出豪放、雄健的风格的韵脚(言前辙、江阳辙、人辰辙、中东辙、发花辙)在席慕容的诗歌中运用得较少,仅占比例的26.3%,相反,表达柔和、哀怨的感情以及表现出纤细、柔美的风格的柔和辙(怀来辙、遥条辙、由求辙、梭波韵)和细致辙(一七辙、姑苏辙、乜斜辙、灰堆辙)韵脚在在席慕容的诗歌中运用得较多,占了比例的73.7%,因而,席慕容的诗歌读起来让人感觉柔软纡回、曲折婉转,表现出一种含蓄委婉的语言风格。

    当然,从从表3中我们看到,席慕容还有一部分诗歌是洪声韵脚占多数的,这又该作如何解释?我们知道,用韵的风格与与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很大的关系,席慕容的诗歌从内容上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乡愁;其二是一种对爱情的信仰;其三是对时光和生命的思考与感叹。所以席慕容的诗歌也如上文所说,凡表达明朗、慷慨、激昂的感情多运用洪声韵脚,凡表达柔和、哀怨的感情多运用柔和韵脚和细声韵脚,即使是表达同一内容的诗篇,也有情感高昂与低沉之分,因而韵脚的运用也有所不同,如下文的《出塞曲》和《乡愁》。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i)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i)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i)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ü)
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uan)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an)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iang)
谁说出塞歌的调子都太悲凉(iang)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ang)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ang)
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uang)
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
想着黄河岸啊 阴山旁(ang)
英雄骑马啊 骑马归故乡(iang)
从上文可以看出,虽然二首诗抒发的都是对故乡热爱和思念的感情,但是《乡愁》中用了“笛” (i)、“ 起” (i) 、“离” (i) 、“去” (ü)属于细致辙中的一七辙, 均有利于抒发对故乡缠绵而忧伤的思念;而《出塞曲》“唤”(uan) “山” (an)属于洪声辙中的言前辙、“香” (iang)、“凉” (iang)、“望” (ang)、“唱” (ang)、“光”(uang)、“旁”(ang)、“乡”(iang)属于洪声辙中最响亮的江阳辙,均有利于抒发对故乡强烈向往和热爱之情。

    而且,席慕容的诗歌还非常注重韵脚距离的远近。中国诗词韵律的规律表明:韵脚之间距离的远近,能使人感到节奏的缓急,例如:七言而逐句押韵的“柏梁体”节奏最急,双数句押韵的,四言就比“柏梁体”缓,五言更缓,七言又更缓。席慕容的诗歌大多押的是散韵,韵脚的距离大多都比较远,连续两句押韵的很少,多数都是隔几句才押韵,因而让人感到节奏比较舒缓,而且她的诗歌韵脚还能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变化,从低沉到高昂、或从低沉到高昂再到低沉等等,让人感觉纡回曲折、缠绵婉转,更有利于表现出一种含蓄委婉的语言风格。

3 重叠词、双声词、叠韵词

    文词之美多借助于声音之美。《尚书.舜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声音是表达感情的本原,文字是人类表达感情以代声音的工具。声音之美,著于重言(重叠)与双声、叠韵。现代汉语的特点是音节中元音占优势,音节的发音清晰、饱满、响亮,声调的起伏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别意义的作用。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对音节的选择和安排表现出的某些倾向和特点,也会成为构成其语言风格的标志。席慕容的诗歌作品,也非常讲究语音的声韵美。在她的诗歌中,随处可见重叠词、叠音词。例如,《七里香》所收集的62首诗中,有42处使用了叠音词,有61处使用了双声词,有48处使用了叠韵词。对语音重叠词语及双声叠韵词语恰到好处的运用,可以产生以声表形,闻声见形的语言表达效果,从听觉上给人以美感,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有一种动人的声韵之美。

3.1 叠音词

    叠音,又称叠字。它在我国诗歌中,运用得十分普遍,如《诗经》的“关关雎鸠”、“桃之夭夭”、“杨柳依依”、《离骚》的“高余冠之岌岌兮”、“沾余襟之浪浪”、《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乔吉的“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徐志摩“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

    叠音的主要作用除了音乐性,还具有描绘性。如果巧妙运用,便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它的双重效能。如席慕容的诗歌:

⑴我孤独地投身在人群中
人群投我以孤独
细雨霏霏 不是我的泪
窗外萧萧落木(《异域》)
⑵ 那辜负了的
岂仅是迟迟的春日
那忘记了的
又岂仅是你我的面容
那奔腾着向眼前涌来的是尘封的日 尘封的夜
是尘封的华年和秋草
那低首敛眉徐徐退去的
是无声的歌
无字的诗稿 (《接友人书》)
⑶我只想如何才能将此刻绣起
绣出一张绵绵密密的画页
绣进我们两人的心中
一针有一针的悲伤 与
疼痛(《重逢之一》)
⑷海月深深
我窒息于湛蓝的乡愁里
雏菊有一种梦中的白
而塞外
正芳草离离
我原该在山坡上牧羊
我爱的男儿骑着马来时
会看见我的红裙飘扬
飘扬 今夜扬起的是
欧洲的雾
我迷失在灰黯的巷弄里
而塞外
芳草正离离 (《命运 》)
⑸莫怨我恨我 更请你
常常将年轻的我记起
请你在海风里常回首
莫理会世间日月悠悠(《最后的水笔仔》)

    席慕容灵活地继承了古典诗词中富有特色的叠音词,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创造出一种绵绵悠长的意境。如以上五例中的叠音词“靡靡”、 “迟迟”、“ 离离”、“ 悠悠”均出自:“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靡靡。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采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黍离》),“萧萧落木”中的“萧萧”出自“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准确地描绘了天气的状况、季节的变化、芳草的茂盛、时间的久远,都可以增加一种绵绵悠长的旋律。

    而且席慕容巧妙地运用叠音词,不仅可以增强声音美,而且可以抒发情感。如:

⑹“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从此生根
浮云白日 山川庄严温柔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年华从此停顿
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
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
而明日
明日又隔天涯”(《渡口》)

  运用二个“轻轻” 叠音词,可谓神来之笔,它呢呢喃喃自言自语,如梦如烟之情态纤毫毕现,不仅通过动作的轻柔表现出一种悠然远逝的韵致,而且写尽诗人对情之所钟的“你”的那种爱怜、无奈、神圣、不可亵渎的感情,可谓痴情之至、缠绵之极,令人叹为观止。

3.2 双声、叠韵词

    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说:“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睽。”这是就双声叠韵的具体运用方法而言的。至于它们的修辞作用,清代的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里表述得极为形象:“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取其宛转。”这话是有道理的。从声音的原理上看,声短而脆,韵长而柔,因此双声读起来铿锵,叠韵听起来婉转荡漾,有利于为语言创造一种委婉含蓄的风格。席慕容深深明白它们的作用,因此在她的诗歌中经常运用双声、叠韵词,从而创造出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例如:

   ⑴当迎风的笑靥已不再芬芳
温柔的话语都已沉寂
当星星的瞳子渐冷渐暗
而千山万径都绝灭了踪迹
我只是一棵孤独的树
在抗拒着秋的来临    (《树的画像》)

    “芬芳”、“ 来临”是双声,“孤独”是叠韵。两者连续运用,声音婉转荡漾,清脆悦耳。

    双声叠韵如果运用得好,不仅能够增强声音的美感,而且还能帮助思想情感的强化。例如:

 在漫天风雪的路上
在昏迷的刹那间
在生与死的分界前
他心中却只有一个遗憾
遗憾今生再也不能
再也不能 与她相见
而在温暖的春夜里
在一杯咖啡的满与空之间
他如此冷漠 不动声色地
向她透露了这个秘密
却添了她的一份忧愁
忧愁在离别之后
将再也无法 再也无法
把它忘记    (《重逢之二》)
“刹那” 是叠韵词,它与“昏迷的”巧妙搭配、与“在生与死的分界前”巧妙相连,说明这个时间的重要性和他这份感情的真挚性;“忧愁”是叠韵词,说明即使彼此心中相爱,但是现实中无法相聚、相守的彷徨与苦闷,这个叠韵词反复出现两次,意在以特有的声音印象来强调愁绪的绵长幽深、不可断绝,正如李白所说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秘密”是双声叠韵词,说明这份爱深藏于“他”的心中,是如此珍贵、如此神圣、如此不可侵犯。这二个叠韵词和一个双声叠韵词不仅增添了声韵美,而且强化了缠绵感情的抒发,增强了语言的委婉性。
总之,席慕容的诗歌语言总体呈现出一种委婉、含蓄、缠绵的音韵之美,让人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 张德明,语言风格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2] 黎汉运,汉语风格探索(M),商务印书馆,1990

[3] 黎汉运、盛永生,汉语修辞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8)


最后更新[2014-5-2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