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工作室报 > 文章转载
文章标题: 《【转载】湖北新洲名人目录大全,陶希圣为最》
     阅读次数:942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湖北新洲名人目录大全,陶希圣为最

新洲名人目录大全

 (2010-08-30 22:02:31)

 

新洲名人目录大全

 (2010-08-30 22:02:31)

  孔夫子周游列国时以“子路问津”于当地的典故而命名的千古“问津书院”。到清初,有一代大儒士曹本荣。《清史稿》载其曰:清世祖甄拔词臣品端学裕者充日讲官,后升秘书院侍讲、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读,日侍讲幄,辨论经义。敕撰《易经通注》,镕铸众说,词理简明,为说经之圭臬。

  道家有明代陶仲文,深得明嘉靖皇帝宠信,初被授为“神霄保国宣教高士”,后又封为“神霄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兼支大学士俸、进封为“恭诚伯”,荣显一时。上世纪中叶有出家在黄陂木兰山的全真教传人刘理忠道长,修行极深,募捐创建由木兰山至大别山的道观数十余座,世称“八道人”,其徒子徒孙至今遍布全国道教各大道观。

  释家有清末一代大师月霞法师,以“教宏贤首、禅继南宗”为己任,讲《华严经》、《大乘起信论》等经论。在湖北、江苏、上海等地创办“僧教育会”、“僧立师范学堂”、“华严大学”,时以弘法贤首(华严)宗著称。还有民国初年大居士李开侁,由儒转佛,被推选为武汉佛教会(为佛教正信会之前身)会长,特别是他与太虚大师、梁启超等人创办的“武昌佛学院”,使中国佛教界始有佛学院之名。当今海内外尊为佛门泰斗、一代宗师本焕大和尚;中国佛协副会长、著名佛学家净慧大师都是新洲人。(以上引用 李森林:初探大雅冲)

 

洪良品(1827--1897),出身鄂东黄冈洪家湾(今属武汉市新洲区徐古镇洪家大湾)。14岁时就读于道观河紫霞寺。是晚清政治和学术舞台上比较活跃的人物之一。
王会厘(1844--1913),湖北黄冈县王海橖湾(今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人。光绪进士,曾陪慈禧躲到西安。
萧耀南:北洋政府时期湖北督军。

夏寿康:北洋政府时期湖北省省长。

李开侁:北洋政府时任广东民政长(即省长)后改巡按使。黎元洪大总统府秘书长。

王黻炜:北洋政府中央司法会议议长、交通部次长、内务部次长、蒙藏院副总裁。

朱怀冰: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代主席、中将,曾任27军军长。

朱邦复:台湾作家,被誉为“中文电脑之父”。

朱鼎卿: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中将。

徐源泉:新州人,国民党军队二级上将。

万耀煌:新州人,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中将。

林熏南:新洲人。1941年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参谋长、广东省防空副司令。1945年任中国驻日军事代表团中将顾问。

蔡文治:国防部作战厅长,中将,国民党著名将领。

蔡文政:蔡文治的弟弟。1943年任第二十七军少将参谋长,后任武汉警备司令部少将副司令、西北运输司令部少将司令。

韩 浚:国民党中将军长,电影《南征北战》里张军长的原型。

钟 鼎:护法战争时任鄂豫靖国联军豫军少将参谋长,北伐时任二十七军副官处少将处长。

程树芬:抗战初期任一七二师师长,后任鄂东游击总指挥兼第七军副军长、升任鄂东挺进军总指挥。

林英灿:抗战时任一五二师少将副师长,以身殉国。

李懋东:国民党反共救国军少将副司令。

程守箴:北伐军第一军参谋长,总统府中将顾问。

陶季贤(1891--1949)中将。字振祖,湖北黄冈人(今阳逻墩子湾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毕业。历任中山先生大本营参谋部上校参谋、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十九军参谋处长,陆军第九十四师参谋长、鄂东抗日游击总指挥部参谋长,湖北省黄冈县县长。

陶希圣(1899-1988)著名学者。曾任汪伪中宣部长,蒋介石侍从室少将组长、中央日报社长、国大代表 、国民党中宣部次长、国民党中常委等。为蒋介石代笔撰写《中国之命运》。

陶述曾(1896-1993)著名水利专家,曾任武汉大学教授、湖北省副省长。

涂长望(1906~1962年),祖籍黄冈阳逻涂家岭(今属武汉新洲)。涂长望曾任中国气象局首任局长,是中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陶德麟:1931年10月生,武汉大学校长、哲学教授、博导。

林少南(1924-2000)历任湖北省财政局长、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

李悔吾:湖北大学中文教授,著《中国小说史漫稿》等。

陈济廷:1941年生,1964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院长、研究员,省畜牧兽医学会副会长,曾培养出“杜.湖猪”。

本 焕:生於1907年,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

魏文伯:前司法部长。

王 群:中共武汉市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区人大主任。

王 平:前荆州市长,河南周口市委书记,河南人事厅长,现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

吴诚真:长春观住持。现任湖北道教协会会长、武汉市道教协会会长、湖北省政协常委。2009年11月15日,荣升为我国首位女方丈。

巴曙松: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副局长。少壮派经济学家。

孙善武:1947年生,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双规)。

库桂生:少将,国防科技大学军事专家。

周继红:中国跳水队领队,跳水世界冠军。

贺祖明:嫦娥奔月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

李金文:1949年10月生,少将,历任湖北省消防总队总队长,上海消防总队政委。

林晓华:新洲人,中国体育总局外联司副司长 中国足协副主席 。

 

新洲简介

新洲区是武汉市的远城区之一,位于武汉市东北部、大别山余脉南端、长江中游北岸,界于东经114°30′—115°5′和北纬30°35′—30°2′之间,东邻黄冈团风县,西接武汉市黄陂区,南与武汉市青山区、鄂州市隔江相望,北与黄冈市红安县、麻城市毗邻交错,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山岗与河流呈“川”字型排列,俗称“一江(长江)、两湖(武湖、涨渡湖)、三河(举水河、倒水、沙河)、四岗(楼寨岗、叶顾岗、长岭岗、仓阳岗)”,为武汉大武汉东部水陆门户。1951年6月建立新洲县,隶于黄冈地区。


1983年8月划归武汉市管辖,1998年9月撤县设区,成为武汉市的一个新型城区。全区版图面积1500.6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占82%,水域占18%;总人口98.7万,辖10街3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风景旅游区,是全国闻名的“双孢蘑菇之乡”“建筑之乡”,享誉荆楚的“教育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区政府所在地邾城是武汉市的卫星城,阳逻开发区是市区共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道观河风景旅游区是武汉市四大风景旅游区之一。

 

武汉市新洲区其实也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好地方,名声仅次于“四大书院”的问津书院就位于新洲。但是,因为设县晚,很多新洲名人介绍为黄冈人,一直想弄清楚两地的关系,李森林、周叶青两位的《寻访  从“举洲”到“新洲”》一文,让我释疑不少,摘录《“旧州”变新洲》一节,作为背景资料,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新洲名人。 

“旧州”变新洲  

    公元1951年6月21日,新中国又多了一个县级政权,新洲县。经呈请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将原黄冈县划分为黄冈、新洲两县,从而结束了新洲地方由唐中和5年(公元885年)县衙迁至黄州后,千余年无县治的历史,也从根本意义上由旧州变成新洲。  

    在历史上新洲这个地方从未用新洲之名设置过县级政权,在明、清两代《黄州府志》和《黄冈县志》以及《史记》、《括地志》等书中都记载,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曹侠为武王“挟毂骖乘”因而有功,封国于邾,名邾子国,都城在今新洲城区一带。  


    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吴芮在此置衡山国。公元前196年汉高帝以其长子刘长为衡山王,后来刘长叛乱被赐死,衡山国废除,改为邾县。南北朝时废邾县置齐安郡。隋文帝开皇5年(公元585年),废齐安郡改为黄州,至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改黄州为永安郡,设黄冈县。唐高祖武德3年(公元620年),改永安郡为黄州,置总管府,统黄、蕲、亭、南四州,仍设黄冈县,州、府、县并治于新洲。  

    唐末,由于战乱,纷争割据,《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唐中和3年(公元883年),杭州镇将董昌反叛,拒绝朝廷派去的刺史路审中入城,路在逃时客居黄州,闻鄂州(武昌)刺史崔绍病故,便在黄州地方招募三千兵马,前去占鄂州。唐时鄂、岳、黄三州同属武昌军,武昌牙将杜洪随之与路审中勾结,并一同占领岳州,自封刺史。他们占领了鄂、岳二州,仍然据有黄州,为了军事上的进退便捷,于是他们擅迁黄州治所于今黄州禹王城。  

    后来,杜洪趁安陆周通率兵攻打路审中时,乘虚入鄂州,被唐僖宗拜为本军节度使,杜企图将鄂、岳、蕲、黄之地连城一片,谋求更大势力,但遭到四方军阀和土团头领的猛烈攻击。时永新吴讨率土团军占据了黄州,为了有别于杜洪所据的旧黄州,于是打出了新黄州的旗号,也就是后来出现的“新州”一说,时达八年之久。  

    《资治通鉴》载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3月,黄州刺史吴讨举州降杨行密。”由此可见,吴讨的黄州刺史也是得到朝廷认可的。当时出现了杜洪所据的黄州(今黄州禹王城)、吴讨所据的黄州(今新洲)两个黄州。  

    由于吴讨降杨行密,黄州城即废,州、府、县衙迁至禹王城,并沿用了黄州之名,因此,才有了今黄州、黄冈之名。黄州故城则被称之为“旧州”。长期的战乱,人民群众受尽煎熬,后民间约定俗成称“旧州”为“新州”,一个“新”字期盼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明弘治《黄州府志·古迹》称:“邾城,今名旧州城,俗又呼新州。”《湖北通志》载:“旧州,俗改名新州,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即齐安郡旧治。”  

    以上所说的新州的“州”字,都是“州”行政区划的专用词,而今新洲区所写的“洲”字是专指水中陆地的洲,音同义不同。这个行政区划专用“州”字在新洲的历史上,从唐末废州开始沿用了几百年。  

    明初江西移民到湖北,古举洲由于河道的变迁,长江主流向南移,宋渡一带逐渐形成为举水河下游的一个大岛。明万历36年(公元1608年),因为古举洲一线的治水问题,黄冈知县茅瑞徵在一章治水的《上御史台条议》文中,首次出现用水中陆地的“洲”字写“新洲”。顾名思义,州改为洲,在当时与新洲的地形地貌相合,与举洲相应。  

    后来,新洲作为地名,它既指城镇,又涵盖举水下游沿岸地区,直至成为黄冈县西乡的代名称,所以1951年设县时,定名为新洲县。1983年新洲县由黄冈地区划归武汉市,设武汉市新洲区,成为武汉的一个远城区。 


最后更新[2014-5-2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