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话语飘香满堂彩》
出处:程少堂编辑    作者:王立青   阅读次数:250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话语飘香满堂彩

话语飘香满堂彩

深圳市南山区桃源中学:王立青

听好的语文课如同读一本好书,让你爱不释手,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于耳。语文老师以其自身典雅优美、风趣幽默、生动活泼、冷静剖析、充满智慧的语言引领他的学生喜爱文学、走进文学艺术的殿堂。许多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不都是中学时代语文老师的崇拜者吗?!

我看语文课堂有三美:一是语文老师的语言美;二是文本之精美;三是学生即兴发言之妙趣美。这里,笔者认为:语文的课文之美自不消说,学生的表现精彩总是来自老师的引导。所以要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最根本的就在于这个教师的语言美了。以下,试图从四个方面谈谈教师语言的魅力。

第一,      导语要精美。导语要起到创设情境,启发智慧,点燃学习欲望之火的作用。先来比较一下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两种导语设计以及分析。

方案一: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作为学者的胡适在自己的传记里是怎样写自己母亲的呢?作者回顾自己做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语言记叙了母亲含辛茹苦地教育子女的几件事,我们来学习本文,体会一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学习这篇文章,或许你会受到人生的教育和启迪。母爱也可以说是一个学生谈的太多写得太滥的题目。学生会从这种导语里感到学习的兴趣吗?或许还会心生反感呢?因为很多人对母爱的真正理解接受是在自己做了父母之后。如果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看问题,如果你的班上有没有母爱的同学,听了你的导语又会作何感想,这节课他将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学呢?再有,还没有开始读书,老师似乎就在导语里给文章定了调子,确定了学习的目标,这也不符合新课标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啊。

方案二:有一个人,一生荣获了三十五个美国博士的头衔,从中国安徽一个小县城走出来,做过驻美国大使的职务,曾经担任中国著名学府——北京大学的教授;也曾经引领了波澜壮阔的中国新文化运动。他是谁?答曰:胡适。为什么他能这样的出色,你想知道原因吗?那就读读他的回顾性散文吧。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可以说个人的成功是每个人都醉心追求的目标。君不见,书城堆积在最醒目位置的大多是传授成功方法的东西么?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说成功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感兴趣。同时,教师的导语中还暗示了一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研究的效果,自然会不错。至于课文感情体验,我想这么深情的文字,谁会不动情呢?

再比如一堂作文评讲课,教师的开场白是:过去,我们学习别人的文章,今天,我们学习自己的文章;过去我们无法与作者见面,今天我们直接与作者对话;过去,老师评改我们的作文,今天我们自己评改自己的作文。这样的语言,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快速投入到教师预设的情景中去。

第二,      教师提问要简明、清晰,指向明确。这一点,我认为我们很多语文老师要向理科老师学习。搞文学的人总是喜欢绕。例如:教学《藤野先生》中,老师提问:促使鲁迅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也就是说哪一件事情导致了鲁迅决定放弃学医而改学文学?到底是“匿名信事件”还是“看电影事件”亦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教师还在上面滔滔不绝地问下去。老师在这个扑朔迷离的“绕”中,显示自己的学问精深。殊不知这样一来,把学生绕晕不说,还耽误时间。降低四十五分钟的效率。学生不是低能儿,只要第一个问题就可以了。因此,要精心设计问题,而不是随心所欲地提问题。某老师教学《范进中举》时提问:找出课文中可笑之处,并简析它“可笑”之因。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阅读课文,找到“可笑”的地方,再交流分析,思考。学生精力集中,既欣赏了小说的讽刺艺术,又明确了文章的主旨,既培养了阅读检索材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分析评价的能力。

第三,      课堂活动的设计语言要生动活泼。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活动,锻炼并展示他们的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活动是不可少的环节。开展活动需要语文老师这个总设计师和总调度师。好的活动开场白起到非常独特的作用。例如,教学《端午的鸭蛋》时,教师设计男女生赏析文字比赛时,说:“下面我们来一场划龙舟比赛。”课文中讲端午节,讲端午节习俗,教师巧妙地移用“划龙舟”一词,多么生动有趣。学生一下子就活起来。在汕头听同行上课,开始语言赏析的时候,老师说:下面我们来品一盏功夫茶吧。喝功夫茶是广东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把这样的生活化语言溶进课堂,品一品,味道好极了。还有针对初中生年龄特征的活动用语如“下面我们全班一起开火车”(轮流起来发言之意)等等。生活就是语文,语文也是生活。

第四,      教师对课文的综合性赏析用语要意味深长,并留下一个思考的尾巴。让学生把课堂学习研究延伸到课外

例如,教学《我的第一本书》这样综合评说:“作者的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那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精美的遣词造句,“镶嵌”情感,“镶嵌”人生的苦乐。学生可以从老师的示范那里找到用词的感觉。品味这样的语言何尝不是又一轮思考的开始呢?教师还可以再加上一句让学生反思自己生活的话语:“读完本文,你想说说你的人生第一课吗?不妨把心里的话儿写下来。”我想:有心的同学一定已经在老师的带动下开始了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则更是一门艺术。”

我们喜欢阅读,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后花园里读《西厢记》,如痴如醉。我们喜欢听语文课,好的语言,将我们带到一个鸟语花香的境界,流连其间,乐不思蜀。学校里搞教学大赛,老师们最愿意听的一定是语文课。为什么?因为好听!并不是别的课堂不精彩,而是语文课最有味道。在娓娓道来之间,叫你沉思、叫你欢笑、叫你泪流满面,叫你悟啊!所以讲:语言是有颜色的,语言是有形状的,语言是有感情的,语言更是有韵味的。语文课,让飘香的语言赢得满堂的喝彩。

 

 


最后更新[2004-4-1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