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浅谈语文课的教学魅力》
出处:责编 朱碧波    作者:河南/李景霞   阅读次数:209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浅谈语文课的教学魅力

                                   浅谈语文课的教学魅力

                                        河南/李景霞

怎样让每一节语文课富有活气,充满魅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在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受到教育,这历来是语文课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去欣赏祖国的语言美,陶醉于语言艺术的意境之中,我想语文课应把握下面几个环节:

一、  导语眼新颖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开课就必须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育实施告诉我们:“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在课文导入上要做到:(1)自然,紧扣题意,切中要害。(2)新颖,不落俗套,有趣好奇。(3)灵活,形式多样,方法多变。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去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兴奋起来,产生求知的欲望。例:讲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教师可以从绘画导题,教师快速在黑板上画出连绵不断的远山,搏击长空的雄鹰,层层叠叠的树林,万舸竞发的帆船,自由游动的小鱼,这简笔画可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兴奋,教师及时引导,这幅画上的景物处在深秋,看毛泽东在1925年是怎样用词写出深秋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样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再如:在教学《雨中登泰山》时,上海特级教师于漪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棒日之势,多少历代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名句‘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绝顶’,才能领略到那壮美雄奇的风光。今天,我们请作者为向导,跟他攀登游览巍峨壮观的泰山吧!”这段导语于老师声情并茂,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激起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为上好这节课作了有力的铺垫。岛屿还可以用听录音,看录象,讲故事,讲历史等方式进行。凡此种种,不一而组,归纳起来,不外乎直观式、联想式、悬念式、启发引导式等几种,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调动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就算达到了目的。

二、  语言要优美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语文教师更是如此。假如一个语文教师知识很渊博,课堂设计合理,教学方法也得当,但却是一个语音不准、吐字不清、词汇贫乏的人,上课只能照本宣科,这岂不使学者重效和之哭,何谈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语文教学要想取得成功,语文教师必须运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形神兼备的教学姿态去打动学生。再引于漪老师在讲《茶花赋》一课时的这样一段话:“如果华庭寺那树茶花是‘点’。那么黑龙潭大理就是从‘面’上勾勒茶之盛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花期一到,百般红紫斗芳菲,春城无处不飞花,作者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沐浴在祖国的大好春光里,饱享着祖国现实生活的美。怎能不心醉了呢?”老师边读、边议,边讲,用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语句,饱含激情的语句,形象地把文章的神韵发挥地淋漓尽致。当学生听到这样优美的语言,怎能不侧耳静听,在这艺术的殿堂中被陶醉呢?

三、  角色要转换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不能在课堂上搞“一言堂”,如果教师总是从作者介绍、段落分析、概括中心到艺术特色,无不面面俱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淡淡如水,毫无味道,这样,很难起到积极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上颠倒了“主次”关系。作为主体的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学生哪有不厌之理。因此,要解决课堂上的主次问题,就需要教师彻底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这里仅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教师应如何摆正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完成角色转换。

     这是一堂高二说明文的写作指导课,然而此时却听不见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好奇的目光却专注于讲台,讲台上放着一盆郁郁葱葱的吊兰。原来老师正在指导学生实物观察。短暂的观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内容,经过有目的的筛选,大家一致认为,应该观察吊兰的外形、色彩,尤其要观察“吊”的特征。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假如要写介绍吊兰的说明文,你准备选择什么内容,采用何种顺序?”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已见。教师要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明确:内容包括形态,习性,功用:顺序可以从外形入手,再深入到生长规律,教师及时提问:“你们谁了解吊兰的生态习性?”不少学生面面相觑,少数学生只能说出一鳞半爪。教师及时引导:“写说明文要讲究科学性,不能信口开河,资料、数据必须准确。”于是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查资料。为写文章做好了准备。在轻松热烈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完成了饿丛感性到理性的写作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最后结果是学生觉得写说明文并不难,大家都乐于写。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堂作文课教师已经由“幕前”退到了“幕后”,把学生推向课堂当主角。教师的身份仅仅是幕后策划者,是导演,从而由浅入深地把学生带入“剧情”进入“角色”,较好地作文,特别是写说明文难的问题。如果作文课老师在黑板上一写题目了事,那学生怎样有写作的灵感,又怎能写出好文章呢?

四、  教师要博学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在语文学科内知识渊博,而且要在相关的学科如书法、绘画、音乐、天文地理诸方面都要有一定的造诣。语文课包罗万象,如不能成为一个多面手,要想把语文课讲活,是很难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刻苦学习。磨棒成针,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把教学水平不断推向新的境界。像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上初中时,口吃得非常厉害,后来经过刻苦磨练,终于成为一个伟大的演说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充分肯定,广大语文教师经过努力,把语文课上生动活泼,充满魅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学习学习语文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就能在语文课艺术的海洋里吸取营养,获得知识,提高读、写、、会话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最后更新[2004-4-1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