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难点6突破之三
让笔下文才飞扬
周世忠 李红梅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移之于高考作文,该是“言之无文,难得高分”。因为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明确要求“富有文采”,那些语言平淡,索然寡味,瘦得难看。像个“瘪三”的文章,理所当然地被打入低档。看那些考场佳作,总是铺采摛文,摇曳多姿,文采飞扬,人见人爱。请欣赏下面的精彩范例:
猛虎与蔷薇
“名山大川,小桥流水,可悦人目;蝉吟虫唱,风声雨声,可愉人耳;涛走云散,潮涌星移,可启人思;珍器古玩,诗文书画,可怡人情。”这斑斓绚丽的事物,给了我们最直观的认知。
高山流水,天涯吡邻,给了我们知已的感动;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给了我们爱人的感动;合家欢乐,天伦之乐,给了我们家的温馨。这何尝不是感情的体会?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里夫曾写过一行不朽的绝唱“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这说明人拥有两面性:感性和理性。感情亲疏是感性的,对事物的认知是理性的。从历史的源头漫步到现代,我们人类便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演绎着动人的人生哲学。
我们往往因过分亲近或疏远是感性事物的认知蒙上了一层稠密的感性云雾。子曰:“仁者这是必然的。但如果因此而悖驳事物价值的惟一性,这是荒谬的。楚国国君不就因为听取爱妃谗言而使屈原因直谏而放逐吗?夫差也饿是因此而丧国的,历史中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昏君,有太多太多这样的历史闹剧。
当然,也有看穿迷雾而感悟觉醒的人。邹忌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他运用这琐事中的感悟,成功地说服了齐王广开言路。
其实,对事物的感知也需要感情的柔化。正如棱角突兀的坚石需要柔水圆润,奇伟雄丽的火山需炽热融化为岩浆,这样才能在逆境中“柳暗花明又一村”。亲情留予我们关怀,给予我们安慰,当我们对事物越发亲近,我们的认知就越发深刻。纣王曾问云中子:“先生何处而来?”答曰:“公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纣王发难:“云散水枯,君归何处?”答曰;“云散皓月但高空,水枯明珠出现!”正是这种对自然的无限亲切,才孕育了博大的旷达的人生哲学。
然而真正的大智慧,是兼容二者的。庄子便是这棵享有阳光同时设下树阴的哲人之树。他妻子死后,他大哭须臾,后又会心地笑了起来。正是这种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他物我合一、无所依赖的无我哲学。
用感性赋予理性以灵性,用理性铸造感性的肌骨。山高月小,落花流水,当我们寄以情思,这种认知也富有哲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种认知也可勾起我们奋斗的冲动。
在情感亲疏面前,我愿做一株蔷薇;在事物的认知上,我愿是一只猛虎,用理性的心细嗅感性的芬芳。
(2003年重庆考生)
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笔下呈现出斑斓绚丽的自然万物,丰富多彩的社会人情;诗词歌赋、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洋洋洒洒,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它显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表达技巧。
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了光彩。开头两段排比,气势贯通,表明了“情感与理智”之间关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排比之中见文采。论述中化抽象为形象,“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蒙上了一层稠密的感性云雾。”“庄子便是这棵享有阳光同时设下树阴的哲人之树”,比喻之中见文采。谴词造句方面。也可见作者精深的语言功底。开头两段排比可谓字斟句酌,“从历史的源头漫步到现代,我们人类便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演绎着动人的人生哲学。”形象生动而富有深意;“用感性赋予理性以灵性,用理性铸就感性的肌骨。”精警而又有哲理蕴味。。还有骈散结合、灵活多变的句法,都使文章文采翩翩,摇曳多姿。
高考佳作的成功之处昭示了作文备考的途径。欲使笔下文采飞扬,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广采博学,增加语言积累。增加语言积累的途径是广采博学。一是向生活学习。生活是提炼作文语言的源头活水。中学生应该留心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酿出丰富多彩的语言。二是向课本学习。课本是精心挑选的古今中外的名篇,精心品味。默默记诵,然后灵活运用,会为我们的饿作文语言增添亮色。三是留心记诵诗词歌赋。“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临场作文,随手引用或化用优美的歌词和诗词名句。为我所用,铺设文采,我们的笔下就一定会亮起来。
2.锤炼词句,力求生动传神。其一是精心选用词语。写景状物,力求绘形绘色;写人叙事,务能生动传神;议事言理,当求形神兼备。要找准惟有的无可替代的“这一个”,苦练咬文嚼字的功夫。还要学会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让语言活起来。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化静为动,便给人以灵动的形象、生动的感受。其二是灵活变换句式。如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常式句和变式句、陈述句、感叹句或反问句等等。变换交替,各得其所,可以使语句节奏鲜明、生动活泼。在灵活变换句式的同时也可以在文章中适时来点幽默,讲点俏皮话,不仅读起来活泼有趣,而且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文采。
3.巧用修辞,丰厚文句意蕴。修辞使文句优美。不论是写记叙文、议论文,还是散文,都可用修辞使自己的语言优美生动。这就要求我们养成一种善于比赋、精于排比、巧于骈散的行文习惯,使语言形象鲜明,气势贯通,音韵和谐,使文章显得文采翩翩。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还要求文章语言“富有意蕴”,就是说不能把意思都浮在语言的表面,应该含而不露,曲而不直,留有想象品味的空间。我们通过巧用修辞,加上精心炼句炼意,就可以使文句富有意蕴,耐人寻味。
下面的模拟演练题给你提供了铺采摛文的广阔天地,不妨一试。
● 细读南宋诗人卢梅坡的《雪梅》。按要求作文。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平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人对梅雪争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你有什么启示?使你有哪些联想?请以“梅雪争春”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标题自拟,文体自定,8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