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考聚焦问题讨论
文章标题: 《程少堂:语文教学要“得体”》
     阅读次数:84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程少堂:语文教学要“得体”

 

 《语文味教学法》章节顺序做了一些技术调整。比如,作文点评章,提前放到了写作指导部分后面去了。比如,小学邹先平、赵云的文字功底好,两章都写得不错。我就考虑选择其中一章压轴,最后从文体出发,选择了说明文压轴。

分论部分第一章(全书第五章) ,原计划的是倪岗的记叙文写作阅读放为分论第一章。这当然合适。但是倪岗写作前要求提出自己不写,找人写,我没有同意;后来在我做工作后他同意写,但他提出用我2007年发表的《七年级战争单元:悲欣何时交集》的设计,我当时内心不是很愿意——因为这这个单元不是纯粹记叙文单元。但是考虑倪岗好不容易答应执笔,我就答应他用《悲欣何时交集》的设计。初稿写出来后我就后悔了不该答应这个要求,因为这个单元几篇文章毛《横渡长江》新闻、孙犁《芦花荡》小说、雨果的圆明园信、於梨华《亲爱的爸爸妈妈》、《蜡烛》,其中大部分课文,大部分一线教师不会认为是记叙文,尽管倪岗修改后补充了一些学术界关于淡化文体等方面的观点,但这些观点本身的效果很可疑,相当多人认为最近些年淡化文体有不可弥补的恶果。所以,这个单元放在第一章会引起读者对全书的严肃性、严谨性的怀疑。这一章不能放分论开头,是绝对的。

后来我又考虑将议论文阅读章放分论第一篇,但是这样的话,倪岗的记叙文阅读也在这一部分,位置还是很靠前。就是说,我考虑记叙文阅读一章要靠后一点,这样让读者接触它晚一点,让读者多接触几章“纯粹”的,再看这章“越轨”的。最后决定把写作部分的五章和作文点评放分论第一部分。

把写作部分提前,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二点:

一,把写作放前面,可以潜在地(就是我没有明说这点,但放前面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强化写作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语文界有写作为中心、阅读为中心两派,我主张写作为中心,以写带读)。

二,梁青在写作散文写作章过程中,阅读参考较多关于散文研究的书籍、文章,视野开阔,引用切当,分析稳妥中有创造,没有荒腔走板的东西,有力度有说服力,统稿基本没有变动什么。她对语文味和丰肚法理解透彻,文章写得很丰满,读者看这一章,就能初步把握语文味教学法。这一章显得学术性较强(相较有些章节,除了引用我的教学法论文、课标,基本没有注释,显得学术视野不够开阔),作为分论第一章,能在总论之后,让读者仅凭一章就对语文味教学法有全面、准确了解。

当然,写作部分提前,也有一些问题,主要是向晓璐记叙文写作章,向晓璐尽力了,但是里面有一些糊涂思想(我指出后她还有信心说我狭隘)。葛福安任务最重,但暑假给向晓璐加的有些文字,有些我是不能同意的。

例如:

1 .真实写作                                                                      

    记叙文写作的真实性要求是指写作内容和写作方式符合逻辑,主要是符合生活的逻辑、情感的逻辑以及写作本身应有的思维逻辑。“所谓作文的真实性,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指学生作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生活中真实产生的,学生作文是把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作为书面语言表达练习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指虽然动笔之前学生的情感是单薄的、被给予的、甚至所写人物事件都是虚构的,但是当学生在作文表达中运用写作思维、语言技巧的基本原理、规律对其进行反复渲染、强化、反衬,从而使这种情感逐渐清晰、充实、深刻、丰满、生动、感人以至具有不同程度的艺术性、审美性、文学性,这也应该是作文真实性的一种类型。”[i]这是对于作文真实性比较全面、具体而严格的界定。可见,记叙文写作的真实性并不仅是绝对意义上的真实,也可以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的真实。

文学评论家王先霈教授认为:“中学生的作文不能仅限于讲我本人的真心话,还要够写出各种人的真心话。不能够只是‘以我手写我心’,还要以‘我手写你心’‘以我手写他心’,以我手写各种各样人的心,这样的作文训练才比较好,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要求。”则是对平常我们所说的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这一目标提出更高程度的要求。

 ——以上第一句“记叙文写作的真实性要求是指写作内容和写作方式符合逻辑,主要是符合生活的逻辑、情感的逻辑以及写作本身应有的思维逻辑”是葛福安加的。这句,一般人可能还加不出来。但是,前半句我同意,后半“主要是符合生活的逻辑、情感的逻辑”,最好讲小说讲戏剧时再谈。我认为这句话放到文学教学中更合适。 

我觉得这句是把文学创造的思想拿来谈中小学记叙文写作。按一语三文,小说可以当文章来学习一遍,记叙文也可以学习里面的文学因素。但是文章和文学原则上的本质区别,学术界基本有共识:是能否虚构。在教记叙文写作“真实性”时谈符合情感的逻辑,基本就是说可以虚构。

记叙文教学谈虚构,我个人认为是要不得的。

记叙文里有没有虚构?应该有。但是,记叙文里面有没有虚构,与记叙文写作指导能不能指导学生写记叙文可以虚构,是两码事请。像《史记》,像《背影》,里面完全没有虚构?我不信。没有一点虚构,霸王别姬,司马迁在场?《鸿门宴》写的那样细节丰富,司马迁派人偷录了?这里当然有想象或道听途说。但是,《史记》《背影》里面细节可能有虚构,但是我们讲《鸿门宴》,讲《背影》,能讲这些文章如何虚构吗?不能讲,因为这些文章本质要求不能虚构,至于作家写作,他在一些细部有艺术加工,这是可能的,但他究竟在哪里加工,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只能看它整体是否真实。像《背影》,故事主体绝对真实,朱自清对父亲的复杂情感也绝对真实。至于父亲攀爬月台的过程,里面不排除有一些艺术加工,但确实爬了。

 

总之,记叙文的虚构,和散文、特别是小说、戏剧的虚构,是不一样的。一些理论家谈中小学生写作可以虚构,我个人有条件赞成)就是看些什么问题。除了写想象作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原则上不能虚构(有些人写这些东西里面有虚构,那是另一回事。偷税犯法,但是好多人偷税,我们是不是要给学生讲有时可以偷税?)。不注意这种区别,讲记叙文的时候符合“艺术真实”“情感逻辑”即可,或引导或暗示学生可以“虚构”,我认为会误导学生。前几天我说过,新洲中学副校长官选艺(我的老乡朋友),六七年前中考,语文只考70分,要我查分,我查了,作文两个老师同时打不及格。这小子作文标题第一句就是“今天,我走进高考考场。”他用小说形式。被评卷老师认为胡编乱造,打不及格。

 

当然,记叙文教学不是不可以讲虚构和艺术真实,但是按向晓璐现在的情况,她认识不清楚这些问题,讲不好。

真实和虚构之间不是截然对立。但正如圣经上说,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记叙文里面最好不要讲虚构,而要讲纪实,在纪实的前提下谈文学手段合理润饰。

象向晓璐这一章“真实”小节最后一句——“当然,记叙文写作的真实性并不仅是绝对意义上的真实,也包括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的真实。”,放在这里也不太妥。我多次考虑是否删去。 

还有,向晓璐这段最后引用我认为是不得体(不得文体)——

文学评论家王先霈教授认为:“中学生的作文不能仅限于讲我本人的真心话,还要够写出各种人的真心话。不能够只是‘以我手写我心’,还要以‘我手写你心’‘以我手写他心’,以我手写各种各样人的心,这样的作文训练才比较好,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要求。”[ii]则是对平常我们所说的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这一目标提出更高程度的要求。

——我原则上同意王先霈教授的观点,但是我反对在记叙文教学讲这个。王先霈教授谈的实际上是要求中小学培养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他没有说记叙文写作可以虚构。

我能不知道有些理论家主张中小学生所有写作都可以虚构吗?我只是不同意而已。我认为,主张所有写作都可以虚构,语文教学会培养大批的骗子和小人。

其实,主张中小学生写作可以虚构的专家,都没有明说所有文体都可以虚构,而是泛指学生写作。细读他们的文章,你会发现,他们强调的,是既要培养写实能力,也要培养虚构能力,而我们当下的语文教学对虚构很忽视——他们针对的是这种现实。但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我认为虚构可以在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写作中还有小学想象作文中培养。 
 

 



 

 


最后更新[2014-8-2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