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
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
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
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
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
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锺。
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译文】
自古中州形势优胜,为之销磨、多少英雄!
那位披铁甲双眼球的,有乌骓汗血宝马,身后兵帐入云
当四面楚歌子弟兵散去,想来梦魂应不能回到江东
只留下一线黄河,乱山盘旋入云如龙
汉家高阁陵墓又兴起在秋风中,好一片庄稼富庶关中
终也难逃变更之运——看跑马台荒废,善于画眉的多情人远逝,燕子飞去楼台成空
人生百年如寄宿在客旅,何不开怀畅饮,一次连续喝它千盅!
回首看荒野伴髙城落日,凭栏却目送那远去的飞鸿
毛泽东十分喜爱这首词,曾手书之数次。
又据回忆录,毛泽东曾对秘书林克说:“这是元代泰定四年(1327)的进士萨都刺写的。萨都剌是蒙古(一说回纥人)人。他的词写得不错,有英雄豪迈、博大苍凉之气。这首词牌叫《木兰花》,原题是《彭城怀古》,彭城就是古徐州。”
毛泽东又说:“萨都剌写了这些有关徐州的典故,吊古伤今,感慨人生,大有英雄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乱山川的情调。初一略看,好似低沉颓唐,实际上他的感情很激烈深沉。”
萨都剌字天锡。元泰定四年进士。博学能文,其诗词作品传世数百首。最著名的是几首怀古词,寄托历史兴亡之感,意境沉厚、苍茫、悲凉,遂传世成为经典。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词作于徐州。徐州即古彭城,城南有云龙山,北有黄河古道。此地曾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有项羽演军场名戏马台。所谓“铁甲重瞳”之人,即指项羽。
[关于“重瞳”,民间俗称“双对子眼睛”,现代医学解释,这种情况属于瞳孔发生了粘连畸变,从O形变成∞形,但并不影响光束进来。现代医学认为此应是早期白内障的现象,而古人则认为有这种怪眼睛的都是圣人。最出名的“重瞳”人是两个,一个是上古之大舜,第二个就是项羽。 清儒钱谦益《徐州杂题》诗之二曰:“重瞳遗迹已冥冥,戏马台前鬼火青。十丈黄楼临泗水,行人犹说霸王厅。”清儒周龙藻《大墙上蒿行》:“亚父好竒策,终被重瞳误。”]
词中“画眉人远”一句,典出《汉书·张敞传》,长安京兆尹张敝与妻子恩爱,亲自“为妇画眉。” 但私意则窃以为“画眉人”虽用张敝典故,但词人在此所指实当为项羽爱妾美人虞姬也。
“燕子楼空”一句,则借用苏东坡词中成句。事出晚唐贞元年间,武宁军节度使张愔(字建封)守徐州,爱名妓关盼盼,为之特建一座小楼,此楼年年春多招引燕子栖息。关盼盼死后而荒废。张愔死后,关盼盼守节不嫁,十余年后绝食殉情而死。
苏东坡守徐州时曾留宿燕子楼,夜梦见关盼盼,作《永遇乐》咏之曰: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至元二年(1336)春,萨都剌南行入闽,途经徐州、扬州、平江、杭州、桐庐、兰溪、仙霞岭、崇安、建溪等山水胜地,均留下诗篇。《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词应作于此时。其词沉厚苍凉,极尽古今兴亡之感。
“雪白杨花扑马头, 行人春尽过徐州。
夜深一片城头月,曾照张家燕子楼。(燕子楼)”。
“黄河三面绕孤城,独倚危阑眼倍明。
柳絮飞飞三月暮,楼头犹有卖花声。(黄楼)”
彭城自古即为英雄美人之城,因之引发代代诗人不胜今昔之感。
每登临古城,看黄河远去,云龙山傲立,追寻霸王遗迹,而成王败寇,则始终似乎是历史中不变之铁律。
当年刘邦击败项羽,关中繁盛一时,徐州遂荒落,但纵有多情人如张敝、张愔、关盼盼,到头来不是也风流云散终归化作前尘往事么?百年人生,不过如梦亦如戏而已。
故苏东坡怀古词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也同样正是这种悲剧感、喜剧感,以及不尽沧桑之历史感,构成了萨都剌《彭城怀古》一词的无边意境。
萨都刺身后不久,不过数十年间,小和尚朱元璋平地而起,推翻大元,遂又一轮改朝换代矣!
[本文录自何新读书札记中的旧作,在本博初次发表。]
1957年春季,毛主席四天之间到了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除了徐州外,毛主席每到一地,都在干部大会上作报告,讲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匆忙而紧张。但到达“其山嵯峨,其士颇多”的古城徐州,毛主席突然问及徐州辖区内的刘邦故乡沛县,并提议去那里看看。
3月19日上午,我们从徐州登机赴南京,可古城风物人情,似仍在毛主席的意念中盘桓。他问我有没有读过萨都剌的《徐州怀古》,我没读过。他随即在我正看的一本书的扉页和正文边角上写下了这首词:“古徐州形胜,销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子弟(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张敞),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寄耳,应(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毛主席告诉我,萨都剌是蒙古人,出生在现在的山西雁门一带。他的词写得不错,有英雄豪迈、博大苍凉之气。这首词牌叫《木兰花慢》,原题是《彭城怀古》。彭城就是古徐州,就是那个传说活到八百岁的彭祖的家乡。接着毛主席便向我解说起词文,重瞳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司马迁《史记》中提及项羽其貌不凡,铁马重瞳,他的坐骑叫乌骓。起初兵多势大,可惜有勇无谋,不讲政策,丧失人心。最后,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此时毛主席思如泉涌,又在我书上写道:“项羽重瞳,犹有乌江之败;湘东一目,宁为赤县所归。”他放下笔说:“湘东一目,指的是梁武帝年间的湘东王萧绎,幼年时瞎了一只眼。他后来好学成才,平定侯景,即位江陵。”
随后,毛主席话锋一转,讲起词的下半阙。“戏马台”原是项羽阅兵的地方,刘裕北伐时也曾在此大会将校宾客,横槊赋诗,气势如澜。“画眉人”用的是西汉张敞的故事。此人直言敢谏。
“燕子楼”为唐朝驻徐州节度使张煜(原文如此,有误,当为愔)所建。张煜(愔)袭父职驻节徐州,结识彭城名姬关盼盼,收娶为妾。她歌舞双绝,尤工诗文。张死后归葬洛阳,盼盼恋张旧情,独守空楼十余年。小楼多燕子,故名燕子楼。诗人白居易过徐州,因此故事写了一首七绝:“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讲解完毕,毛主席对我说:“萨都剌写了这些有关徐州的典故,吊古伤今,感慨人生,大有英雄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乱山川的情调。初一略看,好似低沉颓唐,实际上他的感情很激烈深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