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作文教学及评卷问题答读者问
程少堂
(说明:本文应深圳特区报之约而写,将发表于该报2004年4月16日)
自拙作《不及格还是优秀:一篇作文的命运》在本报发表以后,语文教师的审美疲劳与作文考试评卷等问题,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下面就读者关心的主要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映》文为什么不可以打61分?
有部分读者很喜欢《映阶碧草自春色》一文,认为这篇文章不仅反映出小作者写作功底很好,而且心地善良,因此应在满分60分基础上再加1分,打61分,以资鼓励。
这部分读者的喜爱之情完全可以理解。但就目前高考、中考作文评卷机制来看,只有得满分的作文,没有在满分以外再加分的。以后即使修改了评卷规则,可以在满分以外再加分,那加分也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我个人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作文评分不可能在满分以外再加分。满分就可以了,因为满分虽不意味着完美,但意味着一流或最好。
二、《映》文是“情调不健康”吗?
有少数读者认为这篇作文流露出孤独、孤僻的倾向,情调不健康,因此应打不及格。这就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正确理解“情调不健康”;二是孤独是否等于孤僻。
首先是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情调健康,什么是“情调不健康”。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所谓“健康”有两种意义,一是指人体生理、心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二是指事物情况正常,没有缺陷。说一篇作文“情调不健康”,实际上是指作文中的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不正常有缺陷。池莉是目前很著名的一个女作家,但文学评论界几乎众口一词批评她的作品,认为她的作品对庸众的生存状态过分肯定,缺少文学应有的对理想和激情的追求,因而格调不高。《映》文前半写小时侯由于居住条件的限制缺少玩伴而带来的孤独,但是那几株有生命力的小草给孤独的“我”带来幸福的慰籍。后半写长大后搬了新家,物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来往的人多了,但由于成人世界的功利与世故,缺少纯真,因此让“我”产生真正的深层的孤独。这种对纯真的渴望,对童心的追求,对美好的人际关系的呼唤,是一种对真、善、美的追求,实际上也是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一个母题,怎么能说是不健康呢?
再进一步说,忧愁、苦闷、彷徨、抑郁、颓丧、孤独、失落、恐惧、焦虑、绝望乃至仇恨等等究竟算不算是不健康的情感呢?如果是,那么,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有几部不是写这些“不健康的”情感的(情绪)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淡淡的哀愁”、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算不算“不健康的”情感?对宋词稍有点感性知识的人都知道,所谓体味“词境”,实际上是在体验“愁绪”,“愁绪”算不算不健康的情感(情绪)?如果把中外一切优秀文学(包括艺术)作品中这些“不健康”的情感(情绪)去掉,还剩下什么?显而易见,这些“不健康”的情感(情绪)不是不能写,而是如何写。如果作者是想通过抒写某种所谓“不健康”的情感(情绪)引人向真、向善、向美,那么这个作品的基调就是健康的;如果是引人向假、向恶、向丑,那么,无论他写的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情感(情绪),其作品的格调都是低下的,不健康的。
另一个问题是,孤独等不等于孤僻?孤独是独自一个人或孤单的意思;孤僻则是指性情怪癖,是一种心理疾病。两者绝不是一回事。2004年4月9日《文汇读书周报》转载了一篇《斯大林的女人们》的文章,文章说,斯大林“十分聪明,爱饶舌,好交际,是个很好的歌手,但也是个孤独、冷漠和不快乐的人。”可见斯大林虽不孤僻,但却孤独。人类思想史上许多大哲学家也是如此,他们大多数人并不孤僻,但是却大都陷入深深的孤独。我对人类文明史的初浅阅历告诉我,真正的孤独不是封闭而是一种高层次的开放,是与人类最伟大的心灵、与作育万物的大自然产生深层次的共鸣。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人是需要孤独的动物,因为人需要在孤独中认识他自己,从而确证自己的存在。人需要在孤独中,也只有在孤独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这大概是中国古代儒家高度重视“独”,提倡“慎独”哲学的深层原因,这大概也是尼采感叹“我站得太高,我寂寞”的深层原因。
三、作文评分不可以见仁见智吗?
古今中外乃至将来,作文评价的准确性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准确的打分。如果有人说他评作文能绝对准确,那是梦呓,别相信。
但是“见仁见智”不是说没有任何客观标准。“见仁见智”,“仁”就是“仁者”的客观标准;“智者见智”,“智”也是“智者”的客观标准。而“仁”与“智”,又是大家公认的可以作为“尺度”的因素。不错,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一千个哈姆雷特仍是哈姆雷特,而不会是贾宝玉。作文评价有一定误差是正常的,但误差太大,甚至指鹿为马,那就不是“仁智”可以解释的了。
四、考试作文应该点题
大多数读者都认为《映阶碧草自春色》是一篇好文章。这篇作文分数打得太低,除了有评卷老师 “审美疲劳”这一原因外,作者忽视了考试作文的特点是一大原因。考试作文和平时创作是不一样的,平时创作完全可以不点题,文章主题可以说越含蓄越好,甚至朦胧一点也没关系,也许朦胧一点更美哩。但考试作文应该点题。《映》这篇作文写得比较含蓄,没有按考试作文套路点题,因此在大型考试的评卷场上容易吃亏。
五、审美疲劳:仅仅只是语文教师才有吗?
语文教师的确存在审美疲劳问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语文教师的审美疲劳应尽快克服。
但是,要解决语文教师审美疲劳问题,既要就教师的审美疲劳谈审美疲劳,又不能只就教师的审美疲劳谈审美疲劳。因为语文教师的审美疲劳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只要我们实事求是,我们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语文教师这个群体存在审美疲劳。在功利压倒一切、物欲横流的时代,整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都在审美疲劳。关心教师审美疲劳问题的每个人(包括我自己)都应该向自己发问:我们看的是流行刊物,还是经典名著?我们是不是天天只看电视,却不再或很少看头上的明月?网上聊天消耗了我们多少精力,我们还有时间去大自然倾听清风的细语、小溪的淙淙吗?垃圾信息不断充斥我们的大脑,优美的古典音乐在哪里立锥?不错,我们的钱是越来越多了,但我们的心是越来越软还是越来越硬?是的,我们应该扪心自问:究竟是时代越来越缺少诗意,还是我们的心灵渐渐远离审美,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在整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都审美疲劳的情况下,要语文教师不产生审美疲劳是不是太浪漫了一点?只有整个城市整个社会都不审美疲劳,才有指望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师的审美疲劳问题。
六、高考中考评卷是可以放心的
在讨论中,不少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语文教师这样审美疲劳,打分这样不准确,我们的孩子中考高考怎么办?高考中考究竟是怎样评卷的?
这种忧虑可以理解,但似无多大必要。多次参加高考评卷的经历告诉我,高考语文评卷问题不少,最主要的问题是速度太快,平均每两分钟就要评一篇作文。显而易见,评卷速度太快容易出问题。但是,由于采用每份作文两个老师独立评卷,取其平均分为考生最后得分,两人间评分误差如超过百分之十(7分),需由复查组重新复评。因此,总的来看,高考作文评卷大体上是公平客观的。
至于我市中考作文评卷,组织比高考作文评卷科学严密得多。我们的做法是:每份作文由三位评卷老师背靠背独立打分,最后由复查组复查,如发现三个评卷教师的打分误差超过规定,即由复查组复评。而且我市中考作文评卷速度比高考慢些,因此家长对中考作文评卷尽可放心。
(作者单位:深圳市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