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逸闻轶事
文章标题: 《【转载】韩咏梅:如果孔子在今天》
     阅读次数:111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韩咏梅:如果孔子在今天

韩咏梅

2014年09月28日

韩咏梅

今天来看孔子,读书学习如果只是文凭的追逐,最后不能用于社会,看到正义的事不去做,有错误不能纠正,只是希望完成了读书的阶段后,能够换来名声和个人利益,那才是令人担忧的。

先给大家说个故事。

孔子而立之年开始向师襄学琴。师襄教了他一首曲子之后,他每天练习,丝毫不倦,渐渐熟练了。

10天后,师襄对他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很不错了,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恭敬地说:“我虽然学会了曲谱,可是还没有学好弹奏的技巧。”

又过了一些日子,曲子已经弹得很悦耳,手法也很熟练,师襄又对孔子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再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虽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是还没有领悟曲子的思想内涵。”

于是他继续练习,直到一天师襄到孔子家,在门外就听到他弹琴,被他精妙的演奏迷住了。最后一个音符弹完,师襄长叹一口气说:“我想你已经领会了这首曲子的思想内涵,可以再学新曲了。”

孔子还是说:“我虽然弹得有点像样了,但是还是无法体会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啊!”

师襄无言,只能离开。

过了一些时日,孔子请师襄到家里听琴,最后一个音符奏毕,师襄感叹地问:“你已经知道这首曲子的作者了吧?”

孔子说:“是的。此人魁梧的身躯,黝黑的脸庞,两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他莫非是周文王吗?”

师襄惊讶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向学生一拜说:“对!这首曲子就是《文王操》。”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2500多年前没有印刷乐谱、没有录音技术,更没有互联网可以搜索,孔子踏踏实实地通过练习、领悟出乐曲的精髓,通过音符栩栩如生地让作曲者重生。这种精神和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想起孔子,是因为这两个星期,儒学界庆祝孔子2565年诞辰以及新加坡南洋孔教会100周年纪念的关系,我国两位部长陈振声和林瑞生分别以“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和“修身、齐家”来说明儒家可以在今天社会发挥的积极作用,希望儒家能在我国主流社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发表讲话“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

儒家的伦理概念、经世济国,兼济天下的精神,是亚洲政治的道统,这个道统在历史上大部分时候是显性的,即使在反儒家时期,它也隐性地主导着人们的观念、思想与行为。所以,在太平的时候,需要加强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时候,儒家在历史上一再被政治人物提起以匡正时弊,建立新的秩序与威信。

而我怀念的是大学时代,通过教中国哲学的龚道运老师和教文学史的王国璎老师认识的那位,温柔敦厚、胸怀宽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孔子。

孔子一生谦逊,但是他对自己的好学,可以说毫不谦虚,他说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而他对学习的态度,是我们一直推崇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尚贤。前面讲的那个学琴的故事,就说明了孔子学习任何技艺都追求精专的态度,也正是《大学》中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基本态度,儒家那个时代背景下,最终希望能够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目”,而处于今日的我们成就一生的道路更宽广,未必需要有“平天下”的大志,至少要能够做个有用的人。

孔子认为,学习可以广泛但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要“学以致用”。他说,如果熟读《诗经》,把任务交给他却办不成那有什么用?我们跳脱那个读书人只能“学而优则仕”的时代局限,今天来看孔子,读书学习如果只是文凭的追逐,最后不能用于社会,看到正义的事不去做,有错误不能纠正,只是希望完成了读书的阶段后,能够换来名声和个人利益,那才是令人担忧的。

如果个人抱着功利的态度学习,获得一个学术上的认证后,认定社会就必须给予他赚钱和出头的机会,这个社会的培训体制必定走向功利,只将资源投注在有经济价值的未来技能上过去一个多月来,人们积极讨论的理工学院及工艺教育学院应用学习教育检讨委员会(简称ASPIRE)的建议,很多舆论聚焦在应不应该重视文凭,至于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术,能够如何用于社会、如何在工作上追求精专的讨论,则集中在个别的成功案例,而这些案例反映出的“成功”定义,最终也是职场上的升迁,而这往往又不是一个政策或制度上可以替每一个人解决的。一个人的前途不是文凭决定的,也不是凭制度就可以改善的,它取决于个人先天的智力和后天的努力、性情和际遇。

重点是抱着积极的学习态度,从知识中寻找乐趣,而不要从学了之后能够获得什么利益回头来肯定学习的意义,那样的终身学习,终身尚贤,才能成就一个快乐的人生。

正如我最喜欢的《论语·先进》中,孔子和学生谈志向时,曾点所说:“我只想当春天来了,穿上舒适的春服,和五六个成人与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祈祷天降甘雨,五谷丰收。尽兴后,再快快乐乐地唱着歌回家去。”(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听了,感叹地说:“吾与点也。”

如果在学习上已经尽力,事业上也尽了力,人生的快乐不需要以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来衡量,只要能够衣食无忧,就相当充实了。在强调儒家的入世精神时,原始儒家这种淡泊的本性如果也能同时传达,那才是真正的理想世界。

(作者是本报副总编辑兼采访主任 hanym@sph.com.sg)


最后更新[2014-9-2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