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代表课展
文章标题: 《2500多年前,孔子是怎么给学生上课的》
     阅读次数:64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500多年前,孔子是怎么给学生上课的

2500多年前,孔子是怎么给学生上课的

9月28日,是孔子的2565周年诞辰纪念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中央专门举办了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探讨儒学的古今。今天,咱们聊聊孔子的教育思想,算是对这位老先生的纪念。

孔子被封为很多“家”,我认为他首先是个教育家,整本《论语》则是他的教学实录。从这本教学实录里,我们能看到作为一位教师的孔子,而不仅仅是后世传颂的圣人孔子。

说到孔子的教育思想,很多人会想起“因材施教”,也有人会说起“有教无类”,不过在自媒体“古语今世”作者“何评时代”看来,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是“自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曾经说过: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讲得既是人生境界,也是教育境界。看起来教无定法,却能够切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实际。这才是,作为教育家孔子的最高境界。

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由自”,就是由自己决定自己自己的事情。在论语里,孔子一句话特别适合解释自由的含义:随心所欲不逾矩。落实到教育教学上,随心所欲,就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教学方式方法,而不逾矩,就是总是离不了教育教学的大规律。

孔子在教育教学中的“自由”体现在几个方面:自由的授课地点、自由的课堂气氛、自由的师生问答、自由的授课内容、自由的评价方式。

1、自由的授课地点:时时处处皆课堂

现在的教学,包括大中小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实验室里。孔子上课则不然,除了常用的杏坛之外,其他地方也处处皆可成为课堂。弟子们随孔子周游列国,课堂也就设在了风尘仆仆的路上。就算被困在陈蔡之间,上顿不接下顿,随时有性命之忧的时候,他还给弟子们上课:“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在不同的地方,结合他们的生活现状进行教育,最早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观念。

2、自由的课堂气氛:活跃到老师、学生“吵”起来

孔子上课,主要采用师生问答、讨论,很多时候学生比老师说得都多,气氛很轻松。这种课堂气氛,让今天看惯了满堂灌的学生无比艳羡。体现最集中的是《侍坐》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老师孔子旁边,孔子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谈治军,冉有谈治国,公西华谈祭祀,而曾皙这时却一直在弹琴,老师点名让他说的时候,他说自己喜欢跟几个人一起去春游。过后老师点评,自己最喜欢谈春游的这位同学的观点。

孔子的课堂气氛自由活跃,甚至到了老师和学生可以吵起来的地步,学生直接批评老师迂腐,而老师则骂学生粗野。子路问老师:“如果卫君让老师您会治理国政,您将先做什么呢?”孔子说:“那一定是先正名分吧!”子路说:“老师的迂腐竟然到了这种程度!那名分有什么可正的?”孔子说“好粗野啊!子由!君子对于他不了解的事情,就不应该发表意见。”好家伙,你看这气氛!换了今天的有些老师,也会被这当众顶嘴的学生气得打颤的。

3、自由的师生问答:真正的因材施教

师生之间的问答非常自由,学生问同样的问题,老师可以给出各种不同的答案。这要放在今天,学生们就会彻底晕菜了:老师,考试的时候我们该写哪个才对啊?孔子对每个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不是随着心情来,想起什么算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回答,这便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子路问孔子:“听到了就要去做吗?”孔子说:“你的爸爸哥哥都在,要先去请教他们,怎么能听到就做呢?”后来冉有也问:“听到了就要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要去做。”公西华被搞糊涂了,就问孔子:“同样的问题,您老人家为什么给他们两个不同的答案呢?”孔子说:“冉有做事总是退缩,所以鼓励他;子路胆大莽撞,所以约束他。”这种思想,就是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刀切

4、自由的授课内容:综合课程教学

孔子上课,没有进行科目的细致切分,学生可以向孔子提各种问题,孔子就顺着学生的问题开讲。子路喜欢问作战的事儿,子张喜欢问当官(干禄)的事儿,还有一些学生喜欢问历史、伦理的事儿,孔子都一一作答,并顺势利导。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这就是早期的“综合课程”教学教育教学不分科,培养学生的综合逻辑思维能力

5、自由的评价方式:多元评价

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没有通过标准化的考试进行,而是在授课过程中,在进行问答时,就进行即兴口头表扬或批评。他对好学生不吝表扬,如他对颜回赞不绝口:“贤哉回也”。他对学生不好的表现,也及时提出批评。他批评最厉害的是宰我。宰我白天睡觉(不知道是课间休息还是老师讲课时就睡),孔子竟然直接骂上啦:“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

通过平时自由、灵活的评价,孔子的学生不但评出了优秀,还分出了具体的类别: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6、让人顺应天性、全面发展

自由的授课地点、自由的课堂气氛、自由的师生问答、自由的授课内容、自由的评价方式,这五个自由使教育没有僵硬死板的框框套住,让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最终服务真正的育人:让人自由发展,从而全面发展。

让人自由发展,在儒家经典中是有充足依据的。《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也就是说,所谓的教育就是要遵从人的个性,尊重每个个体的个性,让教育保证他们能够“率性”成长。柳宗元后来写种树的郭橐驼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就是从这儿引申出来的,也完全可以运用在教育中。

而让人全面发展,孔子表达得更为明确:“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能成为一个只有特定用途的器具,应该明德守仁,全面发展。有一次,子贡问老师:“你看我的表现怎么样啊?”孔子说:“汝,器也。”子贡问:“什么器具呢?”孔子说:“瑚琏也。”瑚琏是宗庙里的玉器,非常贵重,宗庙祭祀是国之大事,那孔子是在夸子贡吗?不是的。孔子是在委婉地提醒子贡,你在某些专业上(经商等)是个高级人才,但是还需要在明德上努力,还需要全面发展。反观今天的学校教育,德智体美本来四足并立,最后成了智育一家独大,智育一家也营养不良,更多的是知识的灌输,重点落在了获取什么知识,而不是如何获取知识。

人的自由发展,会让人产生自由思想。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力主恢复礼乐,提倡仁爱,那还允许学生有自由思想吗?答案是肯定的。他要求学生自由思考,不能对老师的观点无条件接受。

他曾经这样评价颜回:“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可见,孔子认为,老师讲课时,从来不提反对意见,也没有疑问,就是一个蠢蛋,而不是一个好学生。所以,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而不是老师说一就学习个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启发式教学的起源

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会有很多时候跟老师意见不一致。孔子能接受学生的不一致甚至批评吗?答案又是肯定的。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意思是说,面对仁义,学生即使是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这颇有点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的味道了。

这个要求,孔子的学生的确做到了。孔子因为一些原因,去会见了名声很不好的南子(卫国统治者卫灵公的宠妃,有“美而淫”之名),子路非常不高兴,并在老师面前表现出来,急得孔子抓紧对天诅咒发誓。

你看,不管从培养过程还是培养结果看,孔子教学的自由元素还是不少的。有很多教学思想和实践还是值得今天学习的。

(中国教育报特约自媒体“古语今世”作者“何评时代”撰写。)

【摘自《中国教育报》微信2014929日】

 


最后更新[2014-9-2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