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模拟试题
文章标题: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阅读次数:65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惠州一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北宋绍圣元年,因反对朝廷推行新法而被贬南下,五十多岁的苏东坡一路风尘仆仆来到了广东惠州,担任那所谓的“宁远军节度副使”,尽管仕途受挫,然而,惠州的秀绝山水,却让他心怀大畅。客居惠州四年,苏轼纵情山水景物,写下了一百八十多篇的诗词佳作,那首“不辞长作岭南人”就是其中最脍炙人口之一,这是如何旷达的情怀,才使他如此甘之若饴?
  身为一代大文豪,他的到来对于当时尚属蛮荒之地的惠州来说,影响之巨大,是可想而知的,清代诗人江逢辰诗曰:“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意思是说,自从苏东坡被贬到惠州和海南之后,天下便再也无人敢小看惠州这个蛮荒之地,这是对苏东坡在惠州的建树的最好说明。他肃整了当时扰民的地方驻军;他在诗词中极力歌咏惠州景物,使得不少文人纷纷来惠,他还提倡重视科举,使得当地的文化建设达到空前的盛大。
  然而,我更耿耿于惠州“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的合江楼、逍遥堂、丰乐桥、“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泗州塔、“淡妆浓抹总相如”的丰湖和丰湖上以他姓氏命名的苏堤(惠州丰湖又名惠州西湖,因为苏东坡而与杭州西湖齐名。)、“永辞角上两弯触,一洗心中九云梦”的九龙潭、“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的罗浮山、“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的六如亭……惠州数之不尽的古迹,自苏东坡的品题后便足已名垂千古了,因为,秀绝的山水,必然要有高绝的文章来赞颂才更显出那一份美丽。那山山水水的一须一鬓、一眉一颦,都在他那支历史的巨笔中,描上了一点的墨意。就是这一点点的墨意,香韵流传过惠州那千山万水,带起的罗浮的爽风、东江的浪涛,不断冲刷着长空之下的这一块能生人生物的土地。时空的漩涡并不能吞噬一切,只有人心的流散才是文明消逝的本因,在惠州,我所能看到的是一点绝大多数城市都已经没有了的传统的星火,在这星火之下是苏东坡于数百年前便架设好的柴薪,但得到有一段好风,这股能完全燃烧起来的底蕴,绝不亚于任何一个历史名城。
  来到惠州一个星期,天天奔波穿走于那卧山而过的道路,我更深的感悟到这其中蕴含着的深厚的山水气量,我无时不在心里默念,我这是走在那写“大江东去”的苏东坡曾经到过的路上。尽管晚年的苏轼渐溺于佛道的领悟中去,然而这其中的旷达情怀,已并非我辈所能了悟,他在惠州所和作的那些陶渊明诗,更不是黄庭坚一句“彭泽千载人,子瞻百世士。”所能赞叹得了的了。从东、西新桥到罗浮山,我仿佛能想象到东坡那“时见幽人独往来”的身影,他大笔一挥便足以将那万千气象揽入胸怀,而后倾吐在那“三日饮不散”的大醉后的纸笺之上,这份千古气概,万世豪情,细想来,连我等蝇蚁之辈,也禁不住生起那份欲仰天长啸的感觉,这是从心底里发出的一份呐喊,苏东坡以一介文人的身份,在无权无势的情况下,使得天下不敢小惠州,这一份文化的力量,今辈后人,宁不有愧?
  然而,我更为惠州丰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的六如亭而叹息,亭上那一副苏东坡亲手撰写的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最是让人肃然起敬。被贬惠州时的苏轼年已五十多,兼之仕途受挫,身边的侍妾逐渐离去,一如当年离开白居易的樊素那样,然而,当时才三十多岁的朝云却一路跟随苏轼,爬山涉水来到惠州,可惜天妒人意,朝云最后在惠州染病,最后因病而逝,她并没有陪着苏轼走到最后,以致去世前的那一刻,尚拉着苏轼的手,念了一句《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她带着无比的遗憾了悟了,然而这份了悟背后的不舍,而今又有谁明白它的沉重?除了苏轼自己,无人知道。
  苏轼遵循朝云的遗愿,把朝云葬在了孤山之上,与山上的僧人在墓旁盖了一座六如亭,并写下“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的千古名联,这其中的痛惜,难道还及不上那一句“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吗?时至今日,此联早已被岁月的风雨所消磨掉,连六如亭也是清朝重建的,亭上的联对已换上陈维所书的:“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自东坡去后,夜灯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真真是好一句的“一亭湖月冷梅花”!陈维以旁观者的角度,却把这一段深厚的情缘写得淋漓尽致。
  很早的时候便听过苏轼和朝云的故事,她那一句说苏轼“满腹都是些不合时宜的牢骚”更赢得苏轼平生唯一的一句“知我者,唯有朝云也!”,这要是何等聪慧的性格才能作此言语?然而朝云并不善诗词,只粗识韵律,但她的歌唱得很好,每当她唱起苏轼那首“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蝶恋花》时,都忍不住会潸然泪下,彼情彼景,尤如在眼,她是真当得起苏轼那句“知我者,唯有朝云也”的啊!如今东坡已去,孤坟尤在,只不知这数百年来,坟头上岁岁都吹又少的柳绵,可有曾慰解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的佳人孤魂?
  只今穿越山水,满城烟雨,当时,惠州的千古传说让我欣然而来,今日,惠州的风土令我流连忘返,惠州的工业化不重,这里的安静一如当年,也只有在这里我才明白为什么以苏轼的满腔济世胸怀也能在这里安安静静地度过四年,这里由不得人不安宁。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再多的诗书都不如到那古迹处寻觅来得更实切。我只希望,在我离开这里之前,一定要抽空到惠州西湖和罗浮山去一趟,我要看看这个传统底蕴未曾完全流失的城市,是否还能如当年苏轼所写的那样“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
  苏轼惠州诗词三首

  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游惠山(并叙)】
  余昔为钱塘倅,往来无锡未尝不至惠山。即去五年,复为湖州,与高邮秦太虚、杭僧参寥同至,览唐处士王武陵、窦群、朱宿所赋诗,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追用其韵,各赋三首。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还従世俗去,永与世俗忘。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湿人。萧萧松径滑,策策芒鞋新。嘉我二三子,皎然无缁磷。胜游岂殊昔,清句仍绝尘。吊古泣旧史,疾谗歌小旻。哀哉扶风子,难与巢许邻。
分享:  分享到微米  分享到新浪Qing   
最后更新[2014-10-1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