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转载】“暧昧”在日本》
     阅读次数:119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暧昧”在日本

“暧昧”在日本

 

今天开始发表红叶的中日文化比较文章


"暧昧"在日本

 



                     

   说到日本文化,缺不了“暧昧”二字。但国人说日本的暧昧,不敢说百分之百,恐怕绝大多数带有贬义。因为国人好从别人的言谈举止中,寻找自己行动的方向。可是,这日本人的社会,在国人看来就是一个毛玻璃的世界,似是而非,让人无所适从。

   几千年封建文化教化出来的我们,失去了平等、独立做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所以,国人与人相处,先要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目的是在一群人中找到自己该有的位置,才能得以安心。是盛气凌人摆“老爷”谱呢?还是“伶牙俐齿”“乖巧可人”奴颜讨人欢心呢?

   可憎的是这个暧昧的毛玻璃世界,让国人迷茫了!找不到“北”了!日本的上司一般没有表扬鼓励部下的习惯,更不会给部下未来发展的远景暗示。于是,国人心里没底了,所有的怨恨都归结到“暧昧”的日本文化。

   其实,我想说,在我近二十年的业余中国料理教室里,习惯“跟着感觉走,抓着梦的手”的我:和面的软硬、温度的高低、调料的多少、火候的把握……从来报不上个数字来。可日本人,这时候不但没了暧昧,反而死认真。温度要用温度计、材料多少要过秤、连油温也要说出个数字来……记得一次看日本电视里,一位年轻的中国姑娘,给日本示范中国菜的做法。几瓣蒜上案,中国菜刀“啪”一拍,蒜皮开了,扔掉蒜皮,啪啪!连拍带剁,好了成蒜末了。她边示范边自豪地说:“一把中国菜刀,没有解决不了”……

   我想她的自豪神情中,一定缺乏对日本人“细节、过程精益求精”的了解。日本人的荞麦面条,就一个擀面棍,粗的细的长的短的都有一大堆。对料理用刀就更讲究了,生的、熟的、肉、菜、水果、蛋糕等不同种类自然要用不同的刀,那生鱼片的刀工、刀法就更有讲究了……

   细想起来,在日本语里,名词极其细致具体,无论何物无论大小都有一个名字。学习日语对我最难的就是记不住名字,也可以说,懒得去记。在高中上中国语课,一个年级十个班。合计四百多人,我的天哪,怎么可以记住名字呢!好在我的职业给了我发挥国人善找借口毛病的优势:我总说中国语,当着对方的面,不用称呼姓名,一个“您”字把敬意囊括,要不“部长、处长、局长、科长”不加姓称呼更受欢迎。不然就“大爷、大妈、阿姨、叔叔、大姐、大哥……”地套近乎。不需介意时,一个“你”字,万事大吉。

    和日本人相比,我们除了做事习惯“一锅煮”。小草小鸟不需要叫什么名字外,我们的语言里更不乏“暧昧”之能。“锣鼓听声听话听音”不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嘛!指桑骂槐、声东击西、借古讽今……不懂中华文化的大背景,还真是无法明白国人的暧昧所在。

   日本式暧昧,特征是避免“一针见血,锋芒毕露”唯恐伤害到对方。比如说,如果是一个三角形,一定一层一层包装得看不到菱角为止。那么,这样的表达方式,让人不知所云。听者最多“两眼一抹黑”“读不懂空气”而已。但毕竟日本人说的话不假,“三角形在里边呢!”。

   中国式暧昧,特征是“弯弯绕”,要表达的意思根本就不在所说的话里头。只是给对方一个暗示,要对方去联想!所谓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老外”听着听着,越听越不知道“这是在唱那出戏”?结果只能是:你说的话都是假的。

   言归正传,我是想说,暧昧是东方文化共有的特点。无论日本还是中国都带有东方文化的柔软性,只是日本的柔软性表现出的是“一团棉花”;中国的柔软性表现出的是“能屈能直”弯弯绕。如果您出拳打日本,表面上柔软的棉花,绵里藏针;如果您出拳打中国,面对的就是游击战,地道战的弯弯绕。

   “暧昧”不仅仅在日本!只是日本暧昧的方式与暧昧的用场与中国不同罢了。

 

红叶随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50818-835928.html 

最后更新[2014-10-1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