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留学后在国外工作,平时主要靠微信或QQ和我们联系。
在我家下一代中,这丫头是最能吃苦的一个。这一点自她出国之后我才逐渐认识到,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得很深刻。虽然她能吃苦,但在国外毕竟举目无亲,孤军奋战,常有孤独感。于是我常鼓励她。
我呢,本来属于那种人生定位较高,甚至算得上人生定位很高的人。用时髦的话说是,身上“正能量”比较多。几近40年工龄,无论在哪个单位学习、工作,总能于无形中,成为那些稍有上进心的同学或同事事业上的标杆。他们中的一些人,常常被我的事业心所感奋。举一个最近的例子吧,我离开珠海15年后,于2014年8月26日偕夫人重返珠海讲学,15年前的同事、现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授游安军和我们一起吃饭时就说:
“程少堂一走,我就觉得没有目标了。”
我女儿性格像我,有很感性的一面,也是常常被我的事业心所感奋,常被我的微信或随笔搞得很激动,有时甚至落泪。我常鼓励她,人生不可能都是牛顿、爱因斯坦、乔布斯、邓小平。但年轻时要有远大理想,要勤奋(我的“名言”“人要牛逼,先要做牛”最先就是对她说的);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用心投入,都要用研究的态度去干好,行行出状元,要力争把自己的工作干得出类拔萃,力争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推动历史车轮前进。
有次她问:“你在自己的领域推动历史的车轮前进了吗?”
大概算是吧。我说。
于是,女儿玩笑地叫我“车轮”。有时在我们一家三口的微信群里找我,就说:“车轮呢?”并把我的微信名字改为“车轮”。
我常用自己奋斗的经历鼓励她,女儿很受用。有次她回国,正好出版社给我快递5本职高语文教材来。这教材有一篇课文是我的演讲词。她代我收了,打开看后,竟有点不屑,说:“要像我读高中时的教材,和李白、苏轼、毛泽东在一起,那才牛。”我接过书一看目录,我的文章在第二单元,把目录往后一翻,发现毛泽东的文章和文言文古诗文在后面,拉过她说:“过来看过来看,李白、苏轼、毛泽东在后面哪!”
女儿只知道我在我的领域干得不错。但究竟如何不错,她并不知道详情。有一次问我:“老子不会是你领域天下第一吧?”
我说文无第一,谁敢说自己第一啊!不过干到前列那是肯定的。
例如教育部语文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名师讲语文”丛书,全国20人入选,《程少堂讲语文》排第六,且是华南地区唯一入选者。
例如2009年教育部《中国教师报》《基础教育》杂志社举办“建国六十周年专题活动——从课堂里走出的100位教育家”评选活动,我入选。
例如四川师大许书明教授在川师大开设的“中国当代十大名师教学艺术研究”课程,在入选的10人中,我排第七,前面都是退休的老一辈。
例如最近我这个领域评选全国“十大学术领军人物”,我也当然入选。
例如东北师大硕士生张岩近30万字的优秀长篇硕士论文《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013年9月在北京正式出版,该书为国内学者独著的系统研究在职语文教师的语文教育思想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此前我国当然是出版过书名为《××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之类的书的,但要么是研究古人或作古之人的,要么是研究退休多年或七老八十的名师的,而且都是多位学者研究某位名师的文章合集。在我国,由学者独著的、系统研究“在职”语文教师之语文教育思想的专著,张岩的《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是第一部) 。
例如我是广东省我这个行业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研究员(不是“中学研究员”,也不是“中学正高级”)。
例如我和语文味还进入河北教师理论考试题。河北大城2009年中学语文教师考试理论知识(教法)部分复习题中有一道题目为: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核心人物是(C):A赵谦翔 B程红兵 C程少堂 D程翔。
例如2013年5月7日,《南方都市报》用十数版大篇幅推出“深圳教育发展白皮书”,其中发表题目为《朱清时、章必功、李庆明、程少堂、严凌君、王铮、唐海海这些名字让深圳的教育具备改革锐气,生动如诗》的长篇报道,报道首段指出:“他们都以卓越的方式在深圳教育史簿上留名。”。
特别令我高兴的是,在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了14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年第二期,用接近杂志三分之一的篇幅,主办“程少堂教改之探索”专题,其中转载我的两篇重要论文《从语文味到文人语文》《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还有四川师大许书明教授的《程少堂教学艺术论》等文章,它昭示着,至少在未来十年,语文味理论与实践将会以一往无前的态势在中国语文界继续扩大着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这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对我的简介沿用了原发我论文的杂志的简介:“程少堂,当代语文教育家”。虽然这样的简介不是我自己写的,我当然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离语文教育家的距离很远,但多家媒体这样的肯定,也给了我巨大鼓舞。毋庸讳言,成为语文教育家是我的奋斗目标,多家媒体这样鼓励我,必将成为我继续努力前行的强大的动力。
女儿语言能力、概括力都强,说:“那老子天下第六或第七。”
我一笑,道:“每个人的专业席位不是自己能排的,就是自己排了也不能算数。但我相信,中国语文教育史会给我一个该有的位置。”
前些日子,我在语文味网挂出《少堂志林(29):“一骑绝尘”之魅》这篇随笔,女儿在微信上读了,很激动,发来微信鼓励老爸道:
“写的好!”
“太励志了!”
“奔跑吧少年!”
正像女儿喜欢我对她的鼓励,我也很喜欢她对我这个老爸的这几个字的鼓励。
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的自传《我的,伤感的人生旅程》序言有一段话我很喜欢:“如果问什么是青春的定义,我的回答是思索,烦恼,迷惘便是青春。那么不管活到什么岁数,即使是五六十岁,也还是有着太多的思索,迷惘,烦恼的。”
渡边淳一还说过:“我认为,一个生命的伟大并不能够以年岁的多少来衡量,而是要看其拥有多少值得回忆的闪光点。”
是的,人不管活到什么岁数,总有太多的思索、烦恼与迷惘。一个人如果失去这些,安于现状,缺少创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春的完结。
我这个女儿是懂我的。
我是富有事业激情的。我的内心是很年轻的。
革命人永远年轻。
我是一个“革命者”。
写到最后,忽然想起今天是鲁迅先生去世78周年忌日。鲁迅先生去世时仅仅55周岁。就是说,在我这个年纪,鲁迅先生已经死了。到今天,鲁迅先生已死了78年了。
鲁迅真死了吗?
(2014/10/19晚23:50)
————————————————————————————————————————————————
相关阅读:
少堂志林(29):“一骑绝尘”之魅
【转载】湖南名师吴春来:语文狂人程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