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程少堂草稿:中国教师,你为什么不幽默?》
     阅读次数:101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程少堂草稿:中国教师,你为什么不幽默?

(堂2014年11月16日按:这是十年前写的草稿,在网络流传。再挂一下。)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到学校听课,主要是听语文课,有时也听点其他学科的课。我的感觉是,有的老师的教学不大受学生欢迎,有些甚至很不受学生欢迎。在这些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的课堂上,我发现不光是学生难受,听课的人难受,讲课的教师自己也难受,这样的教学不是“享受教学”,而是“难受教学”——我私下把这样的课命名为“多方面或全方位难受课”。这样的课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时候甚至是促进学生全面不发展,或干脆是促进学生各方面全方位后退。这里面有个性(特殊)原因,但也有共性(一般)原因,其中之一就是,这些教师的教学都缺乏幽默感。
  
  我们都知道,人是喜欢幽默的动物,恐怕很难找到不喜欢幽默的正常人吧?就是老师自己,谁不喜欢看幽默听幽默?但是,教学有幽默感的教师并不多见。我觉得,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一个人在监狱里,想哭总可以哭一哭,想笑也可以笑一笑吧?但是,我们有些老师的课,让学生哭笑不得,学生成年累月地在缺乏幽默的课堂上痛苦复痛苦,煎熬复煎熬,不是比坐牢还难受吗?可怜天下孩子心。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都是不幸碰上这样的老师,那不等于坐了12年牢吗?
  
  于是我常常思考:中国教师,你为什么不幽默?
  
  儒家文化传统的潜在束缚,是中国教师在课堂上不幽默的深层原因。幽默一词(humour)在西方的发源地是英国和法国,但是,世界上幽默范畴起源最早的是中国。中国本是有悠久幽默传统的民族,从《诗经》及稍后的先秦诸子寓言,都闪耀着中国人民特有的质朴内涵、不动声色的幽默感,其中有些篇章至今是世界幽默文学中的名篇,但这种传统后来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尽管民间文学中幽默一直比较风行,正统文学中却所见不多,甚至可以说,正统的郎庙文学是一种充满腐儒气味而毫无幽默的文学(幸而中国又有源泉浩大的道家文化,才使得中国的文学未能全部陷入僵硬死板)。因而,东方朔、嵇康、吴敬梓、蒲松龄、鲁迅、老舍、赵树理等以幽默风格见长的艺术家就显得格外珍贵。这显然同中国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社会的长期高压政策,同儒家“文质彬彬”、“不苟言笑”的封建桎梏有关。儒家文化道貌岸然,将人的快乐本性视为轻浮,要人们老成持重,言词表达要严肃规矩,不可带有谑趣意味。这种假正经的道学文化,使得中国人的性格变得僵硬死板。(本节除参考陈孝英《幽默的奥秘》有关章节外,还参考了曹文轩等专家的一些观点)这种文化传统 “执著如怨鬼,纠缠如毒蛇”,对包括中国教师在内的中国人产生巨大影响。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家里被窃,有个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谢谢你的来信,我现在心中很平静,因为:第一、窃贼只偷走了我的财物,并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窃贼只偷走一部分东西,而非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次演讲刚刚进行到一半时,台下突然有个捣蛋分子高声打断了他:“狗屎!垃圾!”威尔逊虽然受到了干扰,但他情急生智,不慌不忙地说:“这位先生,请稍安勿躁,我马上就会讲到你所提出的关于环保的问题。”全场人不禁为他的机智的反应鼓掌喝彩。你能设想这样的幽默会出现在中国的政治家身上吗?就中国老师而言,有的教师,课下很幽默,一上讲台,就正儿八经,一副让人讨厌的“教师爷” 面孔吗?二十年前,我在内地工作时,听人说广东沿海一带的人不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特别是不喜欢看《新闻联播》,当时我还不理解;等我来广东工作后,马上明白了其中的一个缘由:你看香港、澳门、台湾和西方国家的电视新闻播音员,既亲切又幽默,哪像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整个一个“活死人”啊!

  
  政治运动的深层伤害。幽默是需要一个宽松的精神环境的。但是,建国以来,经过一个接一个的无情的政治运动的打击,中国知识分子和广大教师的精神过度疲劳,乃至产生“精神断裂”,失去了“精神张力”。政治运动使幽默丧失了生发的空间。换言之,要幽默就要不怕讲错话,但是在中国最怕讲错话,“讲错话”往往比“做错事”后果更不堪设想。北京市长王岐山曾大胆地提出一个观点:“要允许领导干部讲错话。”这本来符合人之常情,外国有些总统经常讲错话,但是,“允许领导干部讲错话”在中国很难做到。姜昆说,西方人是将幽默实用化,而中国人只是在闲暇或是无拘无束的场合才想起幽默,一般在所谓正式场合大多数都不幽默,讲的全是套话。“中国人不是不想幽默,但都知道太随便容易‘招事儿’”(姜昆《幽默的遭遇》南方日报99年4月14日)例如,中国当代政治家中,毛泽东、周恩来、朱镕基都具有杰出的幽默才能,但是,比起西方来,中国这样具有幽默感的政治家的数量的确太少,而且他们在许多可以幽默的场合不敢幽默,有时他们很有个性地幽默起来,我们一方面被他的幽默所吸引,另一方面可能还在替他担心:“他这么幽默,讲得好是好,但不会出事吧?”比如不少人听朱镕基总理答记者问时就是如此心理。香港、澳门、台湾和西方国家的电视播音员经常念错稿子,但他们都大方地说声“对不起”,然后加以纠正。但你听过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当场纠正过自己的错话吗?实际上他们也出错,但是从不纠错,而是蒙哄过关。就教师而言,我想大部分人不是不喜欢幽默,而是不敢幽默,怕被人抓辫子。不是吗?我的课堂实录中,不就是出现了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我小时候以为毛主席是女的” 这样两句所谓“错话”,(是不是错话后边再说),不就是被几个全国人民逮住猛批不放吗? 


最后更新[2014-11-1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