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中考试题
文章标题: 《翠园初中2003-2004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出处:李伦琰 编    作者:陈岚   阅读次数:266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翠园初中2003-2004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翠园初中2003-2004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年级:初三   科目:语文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陈岚 

(请不要使用涂改液)

 

一、书写能力考查。(4分)

1、把下面一首诗用正楷或行楷抄在方格里。(4分)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二、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6分)

2、请把下面的名言名句补充完整。(6分)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

      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④________,儿女共沾巾。

⑤ 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   ⑥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

3、读下列各组句子,指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组。(4分)

A.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今天我家来了很多亲戚

B.      往来而不/络绎不

C. 且夫人之学也,不其大/故为之文以

D. 天下之所以无忧/有无恐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4-5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从“山水之乐”到“其乐”,乐的内涵有了怎样的变化?(4分)

 

三、           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40分)

(一)     课内现代文考查(4分)

回忆我们学过的鲁迅作品《故乡》和《孔乙己》,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6、对于中年闰土和孔乙己这样可怜可悲的小人物,鲁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请你思考一下,在中年闰土和孔乙己身上有哪些相同的不幸?造成他们不抗争的原因又有哪些是相同的呢?

(二)     课外现代文考查(36分)

I、阅读下文,回答8-10题。(8分)

①忧天,人类才可自救.。

②不必援引枯燥的数据,不必借用古老的格言,我们只需用肉眼仰望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四种颜色——黄、翠、白、青,为什么那样清晰,只是因为那时的“天”是“原天”,清澈、透明得近乎庄子笔下的“无”——无尘、无垢、无形、无秽。

④今天全世界每年有56万吨矿物燃料变成烟灰,滞留在大气中。老实说,我们不仅失去了“原天”,此外还失去了原云、原霞、原雨、原雪、原气……

⑤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中和视野中,已无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铬沉积,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于流星撞向地球产生的有毒烟尘,今天呢?

⑦今天,地球上每天平均灭绝27种生物,死去4万名儿童,有400万人患上各种环境病。和“龙”比肩的物种——“虎”,九个亚洲种现已灭绝四个;仅仅50年,亚洲虎的总量就由6万只锐减为两千只,中国境内的虎则由2万只暴减为不足100只。

⑧人类唯一的生存场——地球,已在呻吟,在呼喊:“我好痛……”

7.2段划线句子中,“它”指的是             ,文中有一句话是对“天的原稿”的解释,这句话是                                                          (2分)

8.5段中,选取“珠峰”“大西洋海底”“南极”“北极” 为材料,而不用大城市为材料是因为                                                                。(3分)

9.文章结尾写道:“地球,已在呻吟,在呼喊:‘我好痛……’”。结合全文分析,痛的原因有哪些?3分)

 

II、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12分)

读书·养气·写作

  ①人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②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③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补充先天不足,避免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邪气,戾气,迂腐之气,狭隘之气,也可以养。因此,在读书时,要吸取精华,剔除   ,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所说的那样: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④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人们平时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体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风格就不同,形成的味道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风如泉,欧阳修文风如澜,苏轼文风如海,就是指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渗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⑤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宜言”——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读书少的人,自身气弱,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成为死读书的“两脚书橱”,作文时就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读书多的人,自身气足,学养丰富,不仅读书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⑥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出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多久,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了。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

10.联系上下文,在第③段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1分)

  吸取精华,剔除      

11.第③段中加点词“气”具体指的是    (2分)

12.第④段中加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分)

13.第⑥段引用庄子的话是为了论证                                     这一观点。(2分)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第④段中说:“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请你从课外阅读中举出一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III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16分)

江南古镇

杨国民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

当你参观了一座座江南的古镇后,就会惊异地发现:这些古镇的设置是那么的规整,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缱绻缠绵处就是一座古镇。假如说长江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穿梭往来的舟舸,举帆落帆,扬桨收桨之间,就把一座古镇同整个江南人文大背景勾织得异常和谐熨贴。

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一条,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见其对水的依傍。青石板的街面,被千万双脚打磨得发亮,把一段邈远的历史融凝进去,却不留一丝痕迹。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之于平直简约,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折曲折地延伸过去,把整个一座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绵长清丽的诗意就该由古镇的小巷里演绎出来。而夜卧古镇的吊脚楼上,听橹音从远处飘来,又从你枕下飘向远方,载去你的遐想和憧憬。一座座“如虹饮水”的古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帧行草书法,笔墨淋漓之间,有一缕墨韵衔接着,构成了整体的韵律和完美。

对一条条漂泊的远舟来说,那古镇就是一处驿站。白天,他们在河道里经历了风与浪的搏斗,在夕阳西下,落霞铺彩之时,挟着唱晚的渔歌,沾着浪尖的飞沫,泊进古镇平静的港湾里。那掌舵的老大或拉纤的汉子便循着窄窄的石级缓缓地走上来,在古街上溜达一下,舒张舒张疲乏的身躯。然后在临河的一小酒店里坐下来,沽一壶酒,买两碟菜,慢悠悠地喝,把余下的一丝精力蘸着浓浓的酒液,直喝到酥酥的微醉,然后枕着古镇的恬静酣睡一夜,蓄养出勃勃的精力,再供明天的风浪去销蚀。明天路程的终点也许还是一座古镇,就那么山一程水一程地漂泊过去,一座座的古镇就钩连着他们的今天、明天和后天,在时空的坐标轴上,古镇就勾画出他们一条条生命的曲线。古镇的性格异常温顺,就如羞于表达的朴实纯正的村姑。眉宇举止间却还是掩饰不住那脉脉的柔情。吊脚楼下笼着的一片幽水,正是她那诚挚的的情怀,临河的一扇扇木窗,启阖之间,纳下片片匆匆去来的帆影。

在古镇的人流里,你若驻足细听一听,就会发现许多还没有完全同化的口音,他们的祖先或许来自戈壁瀚海,漠漠黄土,因为那贫瘠的土地难以负载他们生存的沉重叹息,遂逐一脉弱水,在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后,终于择定将古镇作为自己的永久居地。只是用保住那方故土的语言,来寄托对它的永久思念。

江南的许多古镇,你别看它貌不惊人,它或许就孕育过一代名震寰宇的文人墨客,一派流芳百世的学者教授。你看,古镇的四周是广袤的田野,一带萦回的清流,一抹起伏的山影,就凸现出这么一个恬静的处所……在一条幽深的小巷里,在一处青藤垂垂的院落里,隔了外界的喧嚷,避了市井的诱惑,面壁十年,精研邃思,而一旦出露,怎不叫世人惊愕瞩目?!一部部煌煌巨著,一幅幅珍奇墨韵,蕴足了文化底气,就从这里展开它的册页。

16.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   )           静(    )

17.“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这是为什么?(3分)

18.最能体现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有哪些?(2分)

19.文章写在古镇的人流里,有许多是从外地迁来的,其用意是什么?(3分)

20.从文中找出你最欣赏的一句话来,说说你欣赏的理由。(3分)

21.结合本文内容,仿照例句造句:(3分)

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

四、写作能力考查(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据报载:由于幼儿园老师教了女儿一个英文字母“O”,一位母亲将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因为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女儿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赔偿。 
    此案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被这位母亲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她说: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的公园里见过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一边翅膀,被放养在一片较大的水塘里,因无法保持身体平衡,飞起后就会掉下来;一只完好无损,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起飞时会因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只好老实地呆在水里。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但今天,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我女儿变成了幼儿园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她的一只翅膀,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这位母亲的辩护词后来成了美国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

其实不仅天鹅需要翅膀,人类更需要翅膀。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无论自然、社会、人生,还是文学、艺术、科学,都需要翅膀。有了翅膀,我们就会拥有最珍贵的心灵的自由。

请以“翅膀”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迹清楚工整;③字数600字以上;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单位和姓名。

 

翠园初中2003-2004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答题卡

题号

一书法

二.文言文

 

2

3

4

5

 

得分

 

 

 

 

 

 

题号

三、现代文阅读

四、作文

7课内

说明文

议论文

文学作品

得分

 

 

 

 

 

 

 

 

 

 

 

 

 

 

 

 

 

 

 

 

 

 

 

 

 

 

 

 

 

 

1、书法:(4分)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6分)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

 

3、(4分)相同的两组是  ___   ___

 

4、(2分)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分)“它”指的是             ,文中有一句话是对“天的原稿”的解释,这句话是              

 

                                                                                       

 

8、(3分)答:                                                                             

 

                                                                                          

 

9、(3分)答 :                                                                           

 

                                                                                             

 

10、(1分)            

 

11、(2分)答:                                                                               

 

12、(2分)______________ 

 

13、(2分)                                                                       

 

14、(2分)答:                                                                              

 

15、(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分)着(         )           静(         )

 

17、(3分)答:                                                                                    

 

18、(2分)答:                                                                                        

 

19、(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分)最欣赏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翠园初中2003-2004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答案

一、1、书法:略(4分)

二、2、(6分)①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枯藤老树昏鸦           

 ④无为在岐路        ⑤人不寐     ⑥濯清涟而不妖

3、(4分)相同的两组是  B      D  

4、(2分)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理,寄托在喝酒上。

5、(4分)答:“山水之乐”是指作者纵情山水之乐(是欣赏自然之乐;或是个人之乐),“乐其乐”是指作者以老百姓的快乐为快乐,是与民同乐。

三、6、(4分)答:(2分)相同的不幸有:①经济上:都非常贫困②社会地位:都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③思想上:都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④对悲惨的命运都毫无觉悟和反抗(答出两点即可)

2分)相同的原因有:①性格中都有软弱、逆来顺受的一面②对悲惨的命运都毫无觉悟②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都缺乏抗争社会的力量,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答出两点即可)

    本题鼓励学生发表独到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7、(2分) “它”指的是   头顶的天空    ,文中有一句话是对“天的原稿”的解释,这句话是 清澈、透明得近乎庄子笔下的“无”——无尘、无垢、无形、无秽。

8、(3分)答:这几个地方都是地球的“边远地区”,按理说应该是最纯净的,可是也受到了污染。那么大城市作为人口密集之地,污染程度就可想而知。以此说明地球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9、(3分)答:①大气污染②有毒的化学物质残留③生物的灭绝和锐减④人类由于环境而致病和死亡

10、(1分)糟粕

11、(2分)答:精神力量或气质

12、(2分)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  

13、(2分)读书可以养气

14、(2分)读书可以养气,养气有利于写作(或“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如抄写“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给1分)

15、(3分)要点:(1)课外阅读的篇名(书名)(2)从中的得益(3)表达完整(三个要点各1分,如以课文为例,不给分)

16、(2分)着(  zhàn  )           静(  tián   )

17、(3分)答:因为“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因为古镇文化是江南的文化历史中非常重要、精彩的部分。)

18、(2分)答:清澈的河流(清流)、吊脚楼、青石板的街面、小巷细弄、古拱桥、小酒店、木窗等。(答出四种即给满分)

19、(3分)答:突出古镇生活的宁静、安定并且相对富足;表明古镇的文化具有相当的包容性。

20、(3分)略

21、(3分)要求:仿写内容必须与文章内容一致;句式相同。


最后更新[2004-4-1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