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考聚焦试题分析
文章标题: 《200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其分析》
出处:李伦琰 编      阅读次数:365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其分析

   

语文

   

教科版

   

2329

   

初三

编稿老师

裴淑琴

审稿教师

阎福新

 

【同步教育信息】

. 本周教学内容:

    200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其分析 

. 点点提示:

  1. 重点:试卷结构特点。

  2. 难点:与前两卷试卷作比较。

  3. 亮点:各部分试题新、实。

 

. 试卷分析:

  1. 把握重点。

    这套试卷由七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对全卷书写特意给了4分。表示强调对书写的重视。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考生的书写能力很不理想,一些字体潦草,书写不工整,二是随意涂改,乱写乱画,三是个别考生乱写与试题无关的脏话,很不礼貌。从整体上讲,学生的书写能力在逐年提高,但仍有必要提出要求。有的试卷在作文书写方面也有要求,但阅卷者很少按要求去做,形成虚设。这种从试卷总分中先提出4分,视整卷书写最后给分,就能得到落实。因此,此题设在开卷第一部分很有必要。

    第二部分由7个题组成。第1题在特定的语境中考查读音,由拼音写出汉字。这是目前对拼音考查的一种形式,这种考查形式体现了目前对拼音教学的要求。这一题拟得好就好在代表了教学方向。

    2题由成语考查对课文内容、人物的把握,即考查成语的出处。这四个成语见教材中。

    3题是句式仿写,这类题可以考查考生平时积累的知识是否充实,是否有能力运用,是否有想象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这是一道综合性考查题。

    4题考查概括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阅读一段文字,能抓住这段文字表达的中心,并能用语言进行概括。在平时阅读训练中,若没有一定能力,到考时就很难出色地完成此题。

    5题说是“读文填空”,实则是对这段文字寓意的理解。这个题的形式好、体裁好、内容好。

    6题是考查对古诗中好字好词的品读。诗人写诗善于炼字、用词,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读诗也要咬文嚼字,把诗人的功夫、心血都品读出来。此题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虽然只填两个字,但这是全诗的精神。

    7题名曰“联句”,实际上是默写,根据上句,填写下句。这八句都是名家名篇中的名句。这是古诗文背诵默写的原则,也是命题的一贯指导思想。

    这一部分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基础知识是活知识,充分考查了语文能力。正如考生答完试卷走出考场时说的那样:“题不难,我都答上了”,表示很满意,但结果得分却不理想。原因是答上了并不等于答对了。

    第三部分是文言文阅读考查,也是从调整后新篇目《三峡》中节选的一段文字,共设了四个小题,题型全是选择题,比如对加点的词的理解、对译句的理解、对结构内容的理解等。考查的也很典型且全面。

    第四部分是记叙文阅读考查。材料选自很畅销的《读者》杂志,文字简短,内容很丰富,又符合社会背景,意义深刻。考题完全从阅读的角度拟定,突破了那种只考文体知识的习惯,真正体现阅读的特点。其中考查了概括文章大意、确认主人公、划分层次、对句式的把握、对文中语句的理解,甚至根据选文内容,从做人的角度拟设人生格言。这是记叙文阅读考查的一个亮点题,也是目前各地中考的一个趋势。

    第五部分是议论文阅读考查。材料选自《中国青年报》,属于杂文、随笔一类的议论文,可以说是对日常生活现象观察与思考的结晶。作者由赛跑、拳击这一体现项目,联想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以史蒂文森与艾森豪威尔为例,说明生活是赛跑而不是拳击,是对手而不是敌人的道理。选文虽短,但道理深刻,事例生动,读后给人启迪。其中考查了续写、欣赏语句、结构特色、概括大意、阐明观点等内容,其特点也是淡化对文体知识的考查,重点考查阅读能力。

    第六题是说明文阅读考查。材料选自《我们爱科学》,属科技说明文,从人的神经系统到飞机的“神经系统”,说明了飞机的发展与仿生的关系,轻松地介绍了飞机的有关安全系数的知识。六个考题中,大部分是围绕阅读能力拟题的,考查了某些词的指代内容、某一段在文中的作用、对过渡段的把握、对关键词语言外含义的理解等等,只是对说明内容、说明方法有所考查,但也不是死扣哪种说明方法,而是举例分析某种说明方法的特点,这样,就把死知识又考活了。所以,试题的死与活,全靠命题者的指导思想,对选文的理解程度和思维方法。如果30题这样拟:“指出选文有哪几种说明方法。”这个题不仅浅显,而且呆死,有考死知识的嫌疑。而“简要例析本文在说明方法上突出的特点”则灵活多了。同是考查说明方法,前者考查的重点在“有哪几种”,后者考查的是“突出的特点”,可见,拟题的思路不同,题的死与活、浅与深,考查面的窄与宽则不一样。

    第七题是对作文考查。题目界于给材料、半命题、话题作文之间。说是给材料作文,是因为有提示的材料;说是半命题作文,是因为需要完成题目;说是话题作文,是因为提供的材料、所填写的题目,都可以视为一个话题。比如“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就可以认为是“以生存环境”为话题中拟出的一个具体题目。

    整个试卷虽说分了七部分,其实也不外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三部分。不难看出,不论怎样分,试卷也就是三大块,只是表述不一样,其考查实质内容万变不离其宗,因此,不要被某种包装所迷惑。就语文来讲,首先要积累必要的知识,而知识积累的渠道是阅读和写作,阅读又是写作的基础,可见阅读的重要。

 

  2. 突破难点。

    200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二)相比,可以说三套试卷各有特色。模拟试题(一)和本套试题相比,整体结构基本一致。

    模拟试题(一)分六部分,其中在题头有“注意事项”,对试卷作概要提示;本套试题特意提出书写要求,并有分值分配,也列入整体结构中。

    模拟试题(二)明确出三部分。突出默写、阅读、写作三大块,而(一)、(三)两套题没有细分,按序号一直排下去。

    严格讲,结构大同小异,没有本质的区别。

    从选材上比较,模拟试题(一)选文更前卫、更时尚,文字也较长,有阅读难度;模拟试题(二)选文则显一般,特色不明显。本套试题选文则在两者之间,选文短小精悍、内容新、寓意深,更适合作考试材料,符合初中生阅读水平。

    从试题设计角度比较,最好的是模拟试题(三),其次是(一),(二)则显缺乏开拓创新意识,仍处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水准。

  3. 透视亮点。

    现将三套模拟题闪烁亮点的题列在下面,供学习时参考。

    200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1)文言文阅读第13题(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根据你读书、作文的经验,谈谈养气与读书的关系。”(2分)

    2)记叙文阅读第18题(《杏花儿》):“杏花夫妇捐资修了小马路,建了小学校,却不声不响地搬走了。搬到哪里去了呢?请你为这篇小小说续个结尾,50字左右。”(6分)

    3)说明文阅读第28题(《21世纪将是什么世纪》):21世纪将是生物学世纪、信息学世纪还是人的世纪?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4分)

    4)作文题三题任选一题,命题作文:遥远的山村;半命题作文:精采的____世界;话题作文:以“展望”为话题作文。(见试题分析)

    除去作文题,前三小题就占了12分,而这种开放型试题没有唯一答案,很不易得高分,考生失分,往往在这类试题上,因此,不能不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200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1)第一部分第2题中的第<3>小题:“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赞颂大海的一、二个句子。”(2分)

    2)记叙文阅读第24题:“这两篇文章中的‘爸爸’在家庭教育上有什么不同?你想对这两位学生家长说点什么?”(3分)

    3)记叙文阅读第25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是谁?他具有什么样的形象?(3分)

    200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1)第二题的1——6题均有特点。(见本套试题)

    2)第四题的19题:“结合文章内容,从怎样做人的角度自行设计一条‘人生格言’”。

    3)第五题的24题:“文章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试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4)第六题的30题:“简要例析本文在说明方法上的突出特点。”

    5)作文题。

 

【模拟试题】

. 全卷书写分(4分)

. 完成下面1——7题(20分)

  1. 根据课文内容和拼音填空。

    我们党领导人民奋斗八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荣业绩,如同一幅wěi yí(    )而又气势páng bó(    )、xióng hún    )而又xuàn lì(    )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2. 写出下列成语涉及的人物。

    1)三顾茅庐     2)讳疾忌医     3)老骥伏枥     4)卧薪尝胆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3. 在横线上写一个句子,要求与下面这个句子的句式相同。

    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定是蜜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一句话提炼出下面语段所透露出来的主要信息。

    绿色,代表生命,代表健康和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为了使人们较系统的了解,一些环保专家把绿色消费概括为5R,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生存这五个方面。具体地说,“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和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5. 读文填空。

    一间蜂蜜工厂的仓库里洒了很多蜂蜜,吸引了许多苍蝇飞来吃,因为蜂蜜太香了,它们都舍不得离开。不久这些贪吃的苍蝇都因脚被蜂蜜粘住而飞不走了。当它们快溺死时,很难过地说:“我们真是太贪心了,为了短暂的快乐却赔上了宝贵的生命。”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6. 读《春望》并答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中;后四句抒怀,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动作(细节)将一位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7. 联句。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

    4)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

    5)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

    6)无限河山泪,_________________

    7)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

    8)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

 

. 完成下面8——11题(8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8. 选出加点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春冬时,则素湍绿潭

       吾欲南海,何如?

    D. 渔者歌曰

       而知新

  9. 选出对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   

    A. 沿(逆流而上)阻绝

    B. 乘奔(驾)风

    C. 夏水襄(高山)

    D. (连续)引凄异

  10. 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   

    A.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B.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C.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D.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初晴的阳光和早晨的霜花,使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11. 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   

    A. 文段描绘了三峡四季美景。

    B. 第一段“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写出三峡夏季急流之壮丽。

    C. 第二段以“素”“绿”“清”“影”等字状出三峡春景之清丽。

    D. 第三段以“寒”“肃”“凄”“哀”等字绘出三峡秋景之奇丽。

 

. 完成下面12——19题(16分)

另一扇门

    1)这一天,49岁的伯尼·马库斯像往常一样,拎着心爱的公文包去公司上班。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才坐到职业经理人的位置上,其中充满了艰辛困苦。他只要再这样工作十一年,就可以安安稳稳地拿到退休金了。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天,竟是他在公司工作的最后一天。

    2)“你被解雇了!”

    3)“为什么?我犯了什么错?”他惊讶、疑惑地问。

    4)“不,你没有过错。公司发展不景气,董事会决定裁员,仅此而已。”

    5)是的,仅此而已。一夜之间,他从一名受人尊敬的公司经理变成了一名在街头流浪的失业者。那段日子,他常常去洛杉矶一家街头咖啡店,一坐就是几小时,化解内心的痛苦、迷惘和巨大的精神压力。

    6)有一天,他遇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和他一样,同是经理人现在也同样遭到解雇的亚瑟·布兰克。两个人互相安慰,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

    7)“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创办一家公司呢?”这个念头像火苗一样,在伯尼·马库斯心中一闪,点燃了压抑在心中的激情和梦想。于是,两个人就在这间咖啡店里,策划建立新的家居仓储公司。两位失业的经理为企业制定了一份发展规划和一个“拥有最低价格、最优选择、最好服务”的制胜理念,并制定出使这一优秀理念在企业发展中得以成功实践的一套管理制度。然后,就开始着手创办企业。时值1978年春天。

    8)这,就是美国家居仓储公司。仅仅20多年来的时间,仓储公司发展成拥有775家店、16万名员工、年销售额300亿美元的世界500强企业,成为全球零售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9)奇迹始于二十年前的一句话:你被解雇了。是的,这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最不愿听到的一句话,但正是这句话,改变了伯尼·马库斯和亚瑟·布兰克两个人的一生。如果不是被解雇了,他们现在可能只是靠每月领退休金度日的垂暮老人。

    10)人生是一次长途旅行,当一扇门关上了,千万不要把自己也关在里面。因为世界上不止一扇门,一定还有另一扇门,你要做的就是去寻找并打开这扇门。

(选自《读者》)

  12. 将文章大意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

  14. 请用“||”将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并在下面横线上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2)(3)(4)段对话所表达的内容用一个陈述句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指出下面句中一组数字的表达作用。

    仅仅20多年来的时间,仓储公司发展成拥有775家店、16万员工、年销售额300亿美元的世界500强企业,成为全球零售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在文章中,伯尼·马库斯和亚瑟·布兰克的“一扇门给关上了”的具体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在文章中,伯尼·马库斯和亚瑟·布兰克“打开这扇门”的具体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结合文章内容,从怎样做人的角度自行设计一条“人生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完成下面20——24题(10分)

对手·敌人

    1)赛跑是一种美丽的竞技。

    2)运动员们你追我赶,不失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运动员上场,心情或许紧张,但脸上蓄满春意。枪声一响,他们在各自的跑道里,飞奔如箭,彼此互不侵犯,互不伤害。胜利了,自然心花怒放;失败了,也是心迹坦然。

    3)拳击是一种遗憾的交锋。

    4)拳击手们你来我去,令人心悸魄动。因为胜利的标准是击中对方次数的多少,甚至击倒对方,所以拳击手上场,总是横眉冷对,恨不得将对方一口吞下去,各自使出浑身解数,以击中对方而后快。失败者自然遍体鳞伤,胜利者也是鼻青脸肿,然后高举着拳头,迎接下一场更为激烈的挑战。

    5)赛跑这种竞技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运动员们都把对方视为竞争对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好比赛跑。每个人的人生之路,应该是一条跑道,对手们奋力疾飞,奔向胜利的终点。然而,也有一些人却把生活视为拳击赛,把对方当作劲敌,虎视眈眈,不择手段,攻击对方,整垮对方。这样,两虎相斗,非死即伤。

    71952年,史蒂文森在与艾森豪威尔的竞选中失败,但他仍然得意地对自己的朋友说:“毕竟,除了我还有谁会与艾森豪威尔较量呢?”四年后,他与艾森豪威尔较量又告失败,他的朋友给他发来电报:“现在怎么样?”史蒂文森回电说:“除了我,还有谁会与艾森豪威尔作两次较量?”

    8)史蒂文森两度失败,但仍然十分自豪,虽败犹荣。这是因为心态不同:败在敌人手下,谁都会咬牙切齿,伺机报复;而败在对手手下,则心服口服,要恨只恨自己“技”不如人。

    9)生活是赛跑,不是拳击;与我并驾齐驱者,是对手而不是敌人。当我们在各自的人生跑道上竞技的时候,只求尽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没有伤害别人,也未曾受到别人的伤害,即使败在对手手下,也会感到天高地阔,心平气和。

(选自《中国青年报》)

  20. 联系上下文,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赛跑这种竞技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运动员们都把对方视为竞争对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1. 品味下面的两个句子,试说说其表达作用:

    1)“毕竟,除了我还有谁会与艾森豪威尔较量呢?”

    2)“除了我,还有谁会与艾森豪威尔作两次较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文章(1)——(5)段,单独看也是一篇精致的美文,其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

  23. 将文章(7)(8)所叙述的这个故事用一句话讲出来,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文章主要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试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完成下面24——30题(16分)

知“疼”知“痒”的飞机

    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飞机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乘坐飞机旅行,不但快捷、舒适,而且一般来说也是十分安全的。

    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和震动,飞机体内的零部件有可能出小故障,机身材料也有可能产生疲劳损伤。这些小毛病平时检查时不容易被发现。那些疲劳损伤造成的细微裂痕用肉眼更是看都看不见。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极有可能造成飞行事故。如今的飞机越来越大,乘客少则几十人多则好几百人。一旦发生事故,就是机毁人亡的重大惨剧。

    怎样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呢?要是让飞机和人一样,刚刚有一点不舒服就能马上感觉到,赶快对症下药,不就好了吗?

    我们的身体如果出现头疼脑热、胳膊发麻,立刻就感觉到。这是因为我们全身分布着密密麻麻的神经。神经系统把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传递到大脑,哪个地方不舒服,我们随时都能知道。

    现在,科学家们给飞机安上了神经系统,就是在制造机身的复合材料中夹进光导纤维,在机翼、发动机、起落架等关键部位安装了许多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有的用来检测压力,有的用来检测温度……比如机身某处出现了细微裂痕,裂痕周围的材料压力值就会发生变化,压力传感器立刻就能检测出来。信号通过光导纤维传送到“大脑”也就是飞机驾驶舱计算机系统,飞行员就能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了。

    有些机械损伤是飞机在空中飞行时突然产生的,比如细微的裂痕突然扩大,意外地遭到飞鸟的撞击等等,这些危险情况即使发现了也来不及等到飞机降落再处理。为了预防万一,科学家们又设计了自救系统,让飞机在空中自己给自己“包扎伤口”,并在机身材料的空隙中,填充一种强力胶粘剂。一旦机身出现破损,在“神经系统”的指挥下,胶粘剂立刻就会自动堵住“伤口”,迅速凝固,让飞机坚持安全着陆。

    飞机有了“神经系统”,不但知冷知热,知“疼”知“痒”,还能自我施救。坐上它旅行就更加安全了。

(选自《我们爱科学》)

  25. 指出下列加点词具体指代的内容。

    1)这些小毛病平时检查时不容易被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们给飞机安上了神经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第一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文中一个起过渡作用的段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用文中的话科学说明飞机“知冷知热,知’”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文章主要说明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简要例析本文在说明方法上的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完成下面31(50)

  31. 作文题

    生活丰富多彩,我们身边有多少事需要我们关注啊:关注伊拉克,关注十六大;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关注我们的现在与未来;关注亲人与家庭,关注同学与老师……

    请任选一题,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1)关注_________________

    2)关注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 全卷书写分共4分,根据下列标准进行评分:

    4分:字体美观端正,字、标点书写正确,卷面整洁干净。

    3分:字体端正,有三四处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卷面干净。

    2分:字体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卷面较脏。

    1分:字体难看,不易辨认;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卷面较脏。

. 1. 逶迤、磅礴、雄浑、绚丽

  2. 1)刘备(或诸葛亮);(2)蔡桓公(或扁鹊);(3)曹操;(4)越王勾践

  3. 根据实况评改,如:如果你种下的是诚实,你将收获美好的品德;如果你种下的是勤劳,你将收获成功的喜悦。

  4. 什么是绿色消费         

5. 贪心(或“贪婪”等正确答案)

  6. 望、搔(以上每题2分,共12分)

  7. 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死于安乐                   3)在乎山水之间也

    4)濯清涟而不妖            5)天涯若比邻

    6)谁言天地宽                7)化作春泥更护花

    8)直挂云帆济沧海(以上每个小题1分,共8分。每错、漏、增、换一个字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数为止,不跨题扣分)

. 8. B          9. C        10. D             11. C(以上每题2分,共8分)

. 12. 伯尼·马库斯和亚瑟·布兰克被解雇后,重新奋起,创造美国家居仓储公司的故事。

  13. 伯尼·马库斯和亚瑟·布兰克

  14. 1)——(8||9)——(10

    理由:前叙,伯尼·巴库斯和亚瑟·布兰克被解雇后创造的奇迹;后议,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15. 因为公司发展不景气,伯尼·马库斯被解雇了

  16. 20年”短暂的时间和后面数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家居仓储公司的辉煌成就

  17. 他们被解雇了

  18. 他们创造了美国家居仓储公司的辉煌成就

  19. 根据实况评改(以上每题2分,共16分)

. 20. 拳击这种交锋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拳击手们都把对方当作殊斗的敌人。

  21. 这两个句子运用反问的句式,语气鲜明,写出了史蒂文森虽败犹荣的健康心态,表现了他的豁达。

  22. 分总

  23. 史蒂文森与艾森豪威尔竞选总统两度失败却十分自豪,虽败犹荣

  24. 观点:生活是赛跑,不是拳击;与我并驾齐驱者,是对手而不是敌人。看法可以自由谈,其要领是:在人生道路上,要有竞争意识,更要有宽阔的胸襟、豁达的胸怀。(以上每题2分,共10分)

. 25. 1)飞机体内的零部件有可能出小故障,机身材料也有可能产生疲劳损伤;(2)就是在制造机身的复合材料中夹进光导纤维,在机翼、发动机、起落架等关键部位安装了许多传感器。

  26. 引出下文          

27. 第三段       

28. 检测压力,检测温度……等

  29. 飞机“神经系统”的作用

  30. 文章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飞机比作人,把飞机驾驶舱的计算机系统比作大脑,把光导纤维和传感器比作神经系统,把飞机各部分检测数据传输信息的过程比作人对冷热痛痒的感知,这样使文章语言简易生动,通俗易懂。(以上每题2分,共12分)

. 3150分,根据实况评改。

 

年级

 初三

学科

语文

版本

教科版

期数

2329

内容标题

200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其分析

分类索引号

  G.623.3

分类索引描述

  学习资料

主题词

200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其分析

栏目名称

 同步课堂

编稿老师

裴淑琴

审稿老师

阎福新

录入

侯海静

一校

马倩

二校

康纪云

审核

 

 


最后更新[2004-4-1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