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43):语文即吾心,吾心即语文》
     阅读次数:122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43):语文即吾心,吾心即语文

有个别人对语文味的一些教学思想视若洪水猛兽,抵触得很。

你抵触什么?语文味也好,文人语文也好,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中的“味”啊“诗味”啊“文人画”啊之类思想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创造性转化。你抵吧触吧,我今天再让你抵触一把。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王阳明。四十多年前念初中时,参加评法批儒运动,曾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今天很著名的学者扬天石写的小册子《王阳明》,反复阅读(可惜这本四十年前的“文物”,我搬家搬到深圳后,由于书太多,把它视为文革余孽,作废品卖了)。南宋大思想家陆九渊继承了孟子“求其放心”的思想,提出“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从而开创了宋朝的“心学”一派。明代伟大思想家王阳明发展了陆九渊的这些思想,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阳明强调“心即是理”,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平时思考研究语文味时,多有想到,心学与从生命体验中灿发的语文味,确有某种潜在相通。此乃密响旁通。今天中午在赶写工作室结题报告时上网搜索资料,忽又被王阳明吸引住。于是想让抵触语文味的人,继续抵触一下,乃说话如下:

吾心为悟——此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吾言为语——此乃语文的核心和学好语文的奥秘。不会“悟”,不会通过体验“我”的内心世界,然后用“我”之心去返照他人之心,就不会“密响旁通”,就不会真正懂得人类心灵的奥秘,就不可能真懂得中国传统文化,也就不会真懂人类文化,因为缺少“同情的理解”(陈寅恪语)。不会用“我”的语言(吾言)来表达“我”的内心世界(吾心),就不能算是会学语文,语文素养(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就不会高,因为不会“悟”,蠢。不懂好的语言即是有“我”的语言,就不会真正懂得语言之美,就是不懂文学;不善于把“我”(师生)的生命体验渗透进语文教学过程进而和文本主题融合构成教学主题,教学过程不是主客相融的,就不能算是会教语文,或者说教出的语文课层次不够高,因为这样教出的语文课缺少温度,还不能成为教学艺术作品。故从某种意义上可说,语文即吾心,吾心即语文;语文味即吾心,吾心即语文味。

这里头有好多学问,有好大解释空间。

希望对语文味理论抵触的,继续抵触下去。

欢迎个别骂语文味的继续骂。你骂吧,我丝毫不会受你骂的影响,且准备可持续发展地继续这样做自己的研究。不过给你提个醒:你骂什么骂,我跟王阳明学的,你跟谁学的?

(2014年12月6日15:39:32)

 


最后更新[2015-8-2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