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百家争鸣
文章标题: 《谁能改变你的冷硬和荒芜》
出处:责编 朱碧波    作者:深圳市翠园中学 邹玲   阅读次数:245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谁能改变你的冷硬和荒芜

谁能改变你的冷硬和荒芜

深圳市翠园中学  邹玲

在《一篇作文的命运——不及格还是优秀》一文中,程少堂老师尖锐地提出了语文教师的审美疲劳问题,令人震撼,更发人深省。我们语老师在阅卷中对好的作文缺乏鉴赏能力,发现不了,解读不懂,区别不开,以至明珠暗投。如此判卷即使有再多的主客观原因,纵然有天大的理由,也只能是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悲哀!

我认为《映阶碧草自春色》是一篇优秀作文。为什么?因为它是一篇充分领会了“孤独和幸福”的审美意境的散文,文章也颇富诗性及文学之美。可是作者这种充满诗意的审美感受,我们的阅卷老师却看不出来,体会不到。究其原因,除了阅卷时间紧等客观原因外,恐怕更是因为我们心灵的冷漠和荒疏!其实我们早已不熟悉《映》文作者的这种观察和触动,更不论感动。很多时候,我们的心灵是粗疏的,不是细腻的;是冷峻的,不是柔软的,我们已经离开文学和审美很久很远了。以至于还有老师认为,在台阶上观察小草打发时间是“百无聊赖”,是“无所事事”,它既不是“独自学习”,也不是“独自钻研”,这种孤独是“单薄和不充实”,是“没有意义”的,故而《映》文也是偏题的。呜呼,我只有悲叹!

《映》文是不是偏题和无意义呢?我想先从题目谈起。

作者自拟的题目出自杜甫《蜀相》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春色明媚,黄鹂娇啼,但丞相何在?“自春色”的“自”显露出一种孤独,“空好音”的“空”展示出一种落寞,但孤独中春色依旧,落寞中黄莺照啼,这不是蜀相一生的写照吗?“自春色”就是富有诗意的孤独中的幸福。小作者如此准确地把握了杜诗的意境,把它出神入化地用做文章的题目,这本身就是对孤独与幸福的令人拍案叫绝的解读。

     我们再来看文中的描写。小草从冰冷的水泥裂缝中艰难地钻出来,可它却在雨中跳着欢快的舞蹈。小草的生存环境是恶劣的,可它的生命力却是旺盛的,这柔美的小草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的心感到安慰,感到孤独中的宁静和纯真,感受到哪怕是柔弱孤独的生命也可以拥有“真正的生活”。所以,我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好,是因为文中既有对事物的外在观察,又有细致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是对生命的感动,而这种来自于心灵的感动正是真正的文学和审美。

作者在结尾写着:“我怀念那石阶,怀念那一抹绿色”,这里就是怀念的一种孤独中的幸福。正因为有了“孤独’这个源泉,才有了对雨中起舞的小草的观察,有了细致的观察,才体验到了小草的生命力,才有了心灵的触动。这种心灵的触动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审美体验,也是后来让他时时回想的原因。我们看到,这里的独处,不仅是远离世俗的悠闲、消遣,更是独处时的观察和思考,思考中的感悟,我想,其“充实和意义”远远大于与玩伴去玩或“独自学习”、“独自钻研”这些普遍的理解,因为它带来的是富有诗意的心灵体验,是具有个性的审美感受。那么,这篇文章到底偏不偏题、有没有意义至此应是一目了然的了。

由此看来,这篇文章难入我们一些老师的法眼,是因为我们与它缺乏共鸣,我们的生活离开孤独的体验已经很久了。我们应对着紧张、忙碌的喧嚣生活,沉溺于疲于奔命的教学工作,各色各样的功利诱惑,使得我们远离了孤独,无法进入孤独的境界,更不能在享受孤独中体验幸福,在品味孤独中面对自我,关注人生。在此,我们的心缺少感性,现代的紧张生活让我们的心灵变冷、变硬、变麻木,这绝不仅仅是语老师的问题。

在传统的价值观念上,我们提倡共性、忽略以至扼杀个性。我们提倡的是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不提倡独立思考,所以面对一个颇具哲学意味的新命题时,缺乏思想准备的老师或者少有过孤独体验及思考的老师在个人的审美经验层次上是欠缺的。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价值观念限制了审美能力的发展,以至有时我们的审美境界达不到某些学生的水平。我们教惯了应试作文,看惯了不少学生写惯的套话、大话、假话,而活生生的触及我们心灵以至拷问我们灵魂的文字反而让我们陌生,被我们忽略。这篇文章也许不符合应试作文的套路,它的主题不是共性的,更多的来自于作者的个性体验,它表现的是心灵深处的富有个性的细微感悟。遗憾的是,我们有的老师进不了作文的境界,进不了这类学生的心灵。这些老师也许没有意识到,审美是来自心灵的愉悦,出于对人的自我关照和领悟,它更多关照内生活。在每个内宇宙中,是否具有个性的感悟应是审美的关键所在。

审美能力的缺乏,也更多的暴露了我们心灵的冷硬和荒芜。这种心灵的冷硬和荒芜,既反映了我们的生存现状,又折射出我们的文化底蕴。现在的教师,大多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其自身成长的教育和文化背景是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文化要求一致的。长期的封闭、单一的文化结构,造成了包括笔者在内的老师的文化观念的历史局限和审美鉴别能力的先天缺陷。在课改的新形势下,不断学习,不断改善、提高自己的素质,与时俱进,与学生一起成长,对我们每个语老师而言,都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谁来改变我们的冷硬和荒芜?陶渊明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在此呼吁:解放心灵,多一点精神的追求,多一些人文的情怀,让语文教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引导学生进入文学艺术的世界,用诗性感悟照彻学生的心灵!

 


最后更新[2004-4-2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