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语文教材有一篇课文,是选自《左传》的传统名篇《曹刿论战》,其中流传下来的名言不少,有一句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大部分教材对这句话的解释都限于字面表层而缺少文化内涵,只有个别语文教师的解释还算不错。例如,有一种解释是:
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为有权位的人。鄙:鄙陋,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为什么“肉食者”就“鄙”?因为“肉食”意味着生活安逸,而太过安逸的生活会使人身体懒散而精神懈怠。衣食无忧,然后纵情享乐,无危无患,然后不思进取。自然,就会“鄙”(目光短浅)。
这种解释比较到位,但还不够有趣。
结合我们生活的时代特点,我来重新做个解释:
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一些权贵者即“非素食者”,因为长年累月天上人间醉生梦死酒绿灯红金迷纸醉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纵情享乐满脑肥肠,所以满肚子腐而化之,满肚子都是脏的,血脂、血压、血糖自然就高。三高了,生理上的腐而化之,必然导致精神上的腐而化之。精神变脏了,退化了,人就变笨了,当然就上不了层次,当然就缺乏眼光、胸襟与境界,就鄙。所以在官本位文化即“肉食者文化”的中国,历来为官,不是要会为民干事,而只是要会讲官话。而所谓“官话”实际上是这样一种话:百分之九十九的大话、假话、空话、套话、废话,加百分之一的屁话(肉吃多了屁能不多吗)。所以在中国,历来是,或常常是: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特别重要的事不开会,最不重要乃至最没意思的事就开全国性大会或搞全国性群众运动。所以在中国文化中,历来当官就是为了发财,或是假借“为人民服务”之名行“为人民币服务”之实,不为发财岂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之丛生?此所谓体制者腐而致肉食者鄙,焉能期其“远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