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模拟试题
文章标题: 《201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参考答案》
     阅读次数:309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参考答案

 

201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参考答案

题号

考点

答案

解析

1

字音识记

B

A. / qī/xī   / zhì    /chù/chǔ;

B. / zhuó/zhuō  / pǐ/pì  /mú/mó;

C./xián /pán/qìng  丸之地/冠相庆dàn/tán

D. / fù   / jí  边际/手成春 zhuó。

2

词语运用

B

B项不合语境。A.昭示:明白地表达或宣布;B.“挖空心思”的意思是“形容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含贬义。;C.不只:不但,不仅,后面一般接“而且”,表示递进关系;D.翘楚:比喻杰出的人才。

3

语病判析

A

B. 有歧义,“部分”限定的内容(对象)不明,且“媒体”和“网络”两个概念不能并列;C.语序不当,“复制、查询”应为“查询、复制”;另外“限定在”应为”限定为”D.成分残缺,“寻求”缺宾语。

4

语言连贯

C

 

③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命题。④所谓“知”是指科学知识,所谓“行”是指人的实践。②在王守仁看来,“知”与“行”的合一是强调既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⑥致良知,知行合一,这是阳明文化的核心。⑤知行合一也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这一命题主要涉及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①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本段的核心词是“知行合一”。以王守仁提出这一观点作为起始句,然后对这一观点进行具体解释,最后将这一观点上升到中国古代哲学这个层面进行论述。

5

文言实词

D

D项“指”通“旨”,“旨”意为“意思”。

6

文言虚词

A

①根据语境,此处应为代词,做宾语,故选“之”恰当;②掌管,占领之意,填入表被动才符合语境;③由“相持”可知,此处写敌我双方的对峙,应填入“与”,且后面省略虚词“之”。

7

文言断句

D

“直捣南昌”不能断开,故A、C项错;“逆击之湖中”一句,“湖中”是“逆击之”的后置状语,不能断开,故A、B项错。

8

内容归纳

C

错误一:王守仁调兵遣将,准备直捣南昌”, 这是王守仁派间谍用檄文传命府县的内容,其本意并非准备直捣南昌,而是虚张声势,阻挠叛军顺江直下。错误二:“不料消息泄露”。这是王守仁的反间计,消息泄露是有意为之。

12

筛选整合

A B

 

A项,混淆充分、必要条件。原文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而选项将“只有……才”(必要条件)转换成“只要……就”(充要条件)。B以偏概全。原文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唯物地而且辩证地指出了认识的深化的运动,选项少了正确”“唯物而且辩证地C项原文为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语言转换后语意没有发生变化,故正确。D项原文为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语言转换后语意没有发生变化,故正确。E项原文为所以,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语言转换后语意无变化。

13

观点理解

B

B项原文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强调了“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和“在技术发达的现代”,故错。

9.(10分)

1)【文言翻译】(7分)

    ①(他)推荐(或举荐推举)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宾语前置),不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举”“自代”“俟”三个词译对各给1分;共3分。】

    ②(他)慨然感叹(或长叹一口气)说:道就在这里呀。从此深信不疑。当世学者聚集在一起跟从他,社会上于是就有阳明学的称法(说法)。【“喟然”、“是”、“从之”译对各给1分;“大意” 1分;共4分。】

2)【信息筛选与概括】(3分)

   “①虚心求教”(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其他两点不变。②阅读广泛;③静处体悟(勤于思考)。【3分。答对一条1分,意思对即可。】

10.【古诗鉴赏】(7分)

   1)(3分)

    ①鲜嫩清新(“仙山灵雨行云湿”);②天生丽质(“洗遍香肌粉未匀”);③清香可人(“清风吹破武林春”);④本质高雅(“要知冰雪心肠好”);⑤朴实无华(“不是膏油首面新”)。【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三种得3分。】

   2)(4分)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如答想象、拟人、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也可得分。】

    ②将佳茗的鲜嫩清新与佳人的天生丽质、蕙质兰心联系一起,比喻贴切、生动,给人丰富的想象和美妙的感受。【3分。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说明:学生没有提及“比喻”等术语,但能围绕“以佳人之美写佳茗之美”进行赏析且言之成理,可得2分。

11.【名句名篇】(6分)

    1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楼船夜雪瓜洲渡,镜中衰鬓已先斑。

    6分,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则该空不给分。多选只按前3题给分。】

14.【句意理解】(4分)

①就知识的总体说来,任何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②知识里手否认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不是唯物论者。

或者:

①认识问题的途径的可笑,只有参加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真理,而“知识里手”只是道听途说,获得一知半解,便以为掌握了真理;②认识态度的可笑,面对科学问题,态度虚伪和骄傲,缺少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每个要点2分。】

15.【观点把握】(4分)

①凭借文字和技术的传达,可以学习别人在实践中间取得的“知”。或者“从书本上可以得到的他人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东西”。 ②要更直接、更深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还应该亲身参加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学生答“实践出真知”之类的意思也可得分。每个要点2分。】

16.【语句品味】(4分)

    ①“本钱”一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形象地表达了“我”作为三毛母亲的自豪感和支持三毛的成就感、满足感。(1分)

②“背影”运用了借代的修辞,(1分)三毛只执着自己的写作,很少正面关注母亲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三毛忘却亲情、不顾生死、忘情写作的嗔怪、担心。(1分)

【学生答“背影”时如能想到朱自清的《背影》,那就是很语文味的思考和答案。】

17.【写法赏析】(5分)

①从内容上看,以怨写爱,更好地表达了母亲对三毛的责怪、担忧和深爱;母女关系本身比较特殊,三毛执着写作,对母亲的感受关注很少。责之切,源于爱之深。(2分)

②从形式上看,以怨写爱,一反常理,给读者新鲜感,心理冲击力更强。  2分)

如“给女儿送牢饭”,“受不了儿女问自己很多问题”,抱怨女儿写作时痴迷甚至“生死不明”的投入,传达出母亲对女儿的担心与的写作对女儿的的影响,因爱而生怨,而怨又恰好表明深爱之情。(1分)

18. 【内涵发掘】(6分)

①对于自己的事业追求:执著、专注、忘我、痴迷、勤奋(任写一点,1分),如“她写作起来等于生死不明”,(1分)这份专著与执著是一个人在业界产生影响的必要条件(1分)。

②对于世俗寻常生活:不懂世俗生活乐趣,(1分)如“她过生日,居然不去参加自己的生日酒席”(1分),没有生活乐趣,却能在写作上有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做出一番影响的人必然有所失才有所得。(1分)

③对于家庭亲情:忽视亲情温暖,(1分)如“纸人不讲话,纸人不睡觉,纸人食不知味,纸人文章里什么都看到,就是看不见她的妈妈”(1分),因专注而忽视亲情之爱,会让家人痛苦,却也因成就而得到家人的理解(1分)。事业和亲情很难两全。

④个人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充满矛盾,(1分)如“她没有时间跟我讲话。可是碰到街坊邻居,她偏偏讲个不停”,(1分)正是思想和行为的矛盾,才见出三毛文学的才华,才能在文学界有自己杰出的成就。(1分)

⑤个人生活方式上:缺少条理,杂乱无序,(1分)如“稿费来得就多,她收到之后,乱塞。找不到时一口咬定亲手交给我的,一定向我追讨”,(1分)因为精力全用在自己的事业中,追求创意。(1分)

【评分要点:概述出特征一点1分,结合文本内容及点评1分,共2分;答出三方面内容即可得6分。】

    【参考资料】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可以理解为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

19.【语句品味】(4分)

①“甘于”“服从”两个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

②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大自然对(人类从局部的简化的自然中获得的规律)人类用科学技术直接干预、控制和改造自己的反抗态度(或自然规律对人类的惩罚)。(2分)

20.【结构探究】(5)

答案示例一:

可以。作为核心观点段的最后一段,放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总领全文。(2分)

下文从三个方面论证“要警惕科学”这一核心观点:①基于数理科学的技术与大自然有着根本上的冲突。它会直接干预自然,让大自然失去主体地位,让人类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改造。②科学技术创造的物质无法正常加入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干扰和破坏大自然本身的物质循环,产生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③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无法在应用之初就被发现。(每点1分,共3分。)

答案示例二:不可以。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证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①基于数理科学的技术与大自然有着根本上的冲突。它会直接干预自然,让大自然失去主体地位,让人类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改造。②科学技术创造的物质无法正常加入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干扰和破坏大自然本身的物质循环,产生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③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无法在应用之初就被发现。(每点1分,共3分。)

全文为分总结构,作为核心观点段放在最后,总结全文,在前面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自然得出结论。(2分)

    【此题属于通过文章论证结构并对论证内容进行概括归纳。】

21.【拓展探究】 (6)

①一贯倡导的“热爱科学”“献身科学”,是看到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积极意义,并提倡通过运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做贡献;(2分)

②作者提出“警惕科学”,是看到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和整体判断发生了变化,以及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存在潜在危害之后而提出的论断;(2分)

③这种论断有利于打破科学技术崇拜(或科学技术至上),认真思考经典科学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建立新的科学技术价值观,令人警醒,引人深思。或“本文观点是从过去的科学主义转化到现在的科学人文相统一,富有新意。”(2分)

【此题分三项内容:一是对“热爱科学”的倡导要有分析;二是对“警惕科学”的核心观点进行概括:三是自己的看法,认同与不认同,只要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22.【准确、得体】(6分)

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分。若答其它,如:破山中贼急,破心中贼缓,言之成理可得1分。】

2)(4分)

点评的基本思想是:一个追求美感,一个追求功利。现代社会,功利(目的)高调登台之后,情趣(美感)只能黯然退场。

原文的议论句是:这分明是一只具有诗人气质的羊啊!(1分)可惜,这只可爱的羊现在从我们的书本中走丢了。(1分) 答题要点:点评符合基本思想2分,语言表达酌情给分。

23.【图文转换】(6分)

标题示例:“冷柜”;“向谁保密;为密码服务。【1分】

内容描述略。【3分】

寓意:讽刺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现象。【2分】

24.【写作】(60分)

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

50

内容25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潦草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10

一等(10-8)

二等(7-6)

三等(5-3)

四等(2-0)

, 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有文采

见解、构思新颖

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较有文采

见解、构思较新颖

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文句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级评分,直至满分。

③未拟标题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④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关于扣字数分的评分细则】(高考补充细则,建议放在评分细则中)

①写了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②写了400字的文章,20字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③写了300字的文章,15字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写了200字的文章,10字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⑤写了100字的文章,5字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⑥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⑦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

⑧完全空白的,评0分。

【补充资料一】

诗歌赏析参考

全诗给人们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在飘渺的仙山上,洁白的流云悠然飘过,山上灵草幻化的仙子用白云洗遍每一寸香肌,不加粉黛,丽质天成。在月明之夜乘一阵清风,来到西子湖畔,投奔自己的知己——玉川子(诗人自喻),她的到来带来了武林(杭州)的春天。我对她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她容颜娇艳,更因为她蕙质兰心、冰雪聪明。我兴之所至写下这首小诗。你千万不要嘲笑我,在我的心里,从来佳茗似佳人。

全诗句句写佳人,同时又是句句写佳茗:在高入云端的茶山上,茶芽为流动着的云雾所湿润。(言山之高,上多云雾。因而茶叶品质好。) 清洁的泉水将采摘下来的茶芽轻轻清洗,以保证新茶气味的芬芳。圆如明月的茶饼在春风陶醉的夜晚来到诗人家,诗人饮后不觉像唐代诗人卢仝那样清风生两腋,从而感到武林的春意。此茶不仅制作精美,油润光泽,更是产地正宗,品质优良。我写下此诗你千万不要嘲笑,因为佳茗与佳人都是容貌艳丽,蕙质兰心。

诗中的玉川子是唐代诗人卢仝的号,他写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为他赢得了茶中“亚圣”的称号。明月,指团茶。武林是旧时杭州的别称,以武林山得名。心肠,此指茶的内质。膏油是指在茶饼面上涂一层膏油,这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作法。特别要指出的是“不是膏油首面新”的“不是”两字意思是“不只是”。全诗用词典雅,拟人描写精采,画面感强,意境优美,确是咏茶诗中的佳作。

【补充资料二】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王守仁十五岁时,曾到居庸关、山海关访问客人,放眼观览山川壮美。二十岁乡试考中,学业大有长进。只是更加喜欢谈论军事,并且擅长射箭。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不久授官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上奏章营救,刘瑾发怒,把他杖打四十六棍,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一带群山连绵,苗族、僚族人杂居。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领导,这些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大家一起砍伐树木建造房子给守仁居住。刘瑾伏诛后,遇赦酌情调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一向以为守仁是个奇才。十一年八月(因为他的推荐)守仁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正当此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而起。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又佯装撤兵,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俘虏、杀伤七千多敌人。

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造反。王守仁于是召集众人商议说:“朱宸濠假如出兵沿长江顺流东下,那么南都就无法防守。我想用计阻挠他们。”于是他派出很多间谍,用檄文传命府县说:“都督许泰、郤永率领边疆部队,都督刘晖、桂勇率领京城部队,各四万人,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领自己的部队合计十六万人,直接攻打南昌。”又写了封在蜡丸中的密信送交朱宸濠的丞相李士实、刘养正,内中说到他们归国的诚心,然后让间谍泄漏信的内容,朱宸濠果然心中怀疑。十多天后侦察得知朝廷和地方部队并没来到,才明白是王守仁欺骗了他。

七月初一日,(朱宸濠)留宜春王据守本营,胁迫他的部下六万人,袭击攻下九江、南康,然后兵出长江,逼近安庆。有人请出兵援助安庆,王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被敌军占有,我们越过南昌和敌人在江面上相持,九江、南康两郡兵力断我后路,这样将会腹背两面受敌。不如直接攻打南昌,敌人守备空虚,我军进攻必胜。朱宸濠听到南昌被攻下,一定会解围自救。我们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能取胜的。”大家说“好”。宸濠果然从安庆撤兵而回,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官军用小船载着柴草,乘着风势放火。朱宸濠的船搁浅,仓卒间换船逃跑,被(王守仁部下的士兵)追上活捉。总共三十五天朱宸濠的叛乱就被平定了。

守仁(后来)病得很厉害,上书请求告老回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走到南安就病死了,终年五十七岁。

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敏。十七岁时拜访上饶人娄谅,和他讨论朱子推究事理的主要意思。回家后,每日端坐,研读《五经》。他在阳明洞中建造住室,广泛阅读程、朱两家的学说,几年下来没有什么收获。贬官于龙场,荒僻之地,无书可读,天天思索旧有知识。(一天),忽然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己心,而不应当求之于外物,(他)慨然感叹说:“道就在这里呀。”从此深信不疑。当世学者聚集在一起跟从他,所以社会上有“阳明学”的称法。

 


最后更新[2015-1-2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