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下水作文
文章标题: 《【下水作文】葛福安:我们都是彼得》
     阅读次数:165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下水作文】葛福安:我们都是彼得

 

  语文味工作室下水作文:

 

我们都是彼得

葛福安

其实,有些东西,以经名之,必然都会充满隐喻,对生活,对现实,对你我众生。《圣经》里这三次不认主的故事,就是这样的隐喻:在我们不能成为自己的时候,我们如果会痛哭,哪怕是远离人群,我们都是彼得。

毕竟是耶稣,他能预知他门徒的将来,不论这将来是背叛,亦或是懦弱,是逃避,他并不责备或生气。却是那彼得,虽信誓旦旦,“即便是死也不会不认你。”然而,鸡鸣三声中,在羞辱和拷打的阴影里,使女咄咄逼人,众人指认,彼得一次次食言。可能躲开了羞辱和可能有的拷打,却无法躲开内心的折磨,只好远离人群,独自痛哭。

耶稣,作为基督徒的主,对于我们的隐喻,便是那些毋庸置疑的道理,不需置辨的真理。这些道理,如果仅作为知的对象,我们也会奉为处世圭臬,甚至视之神明。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试金的处境中,让我们在行动中表示自己的立场,我们可能会走向心里所秉持真理的反面。这便是彼得的矛盾,也是我们的道德处境。

比如,我们常借引康德名言为处世良言:我心存敬畏者,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这句名言,真是知易行难。熟知者、引用者众多,但践行者甚少。比如,读得报上小悦悦事件,我们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地,指责冷漠者的可耻;但是,那行色匆匆的冷漠者会不会有自己的身影?比如耳听不平之事,则可以报之以愤激的言辞;但是,路见不平,我们却懂得拔刀相助的危险,远远躲至安全的地方。我们都是彼得,若要我不认主,那是死也不能的事。但是,面对羞辱和拷打,我们会选择“聪明”的处世之道。

聊可告慰的是,我们还会痛哭,一如彼得,我们还没有良知尽失。等到我们不会痛哭的那一天,要么我们选择内心指引的方向而行,那样,我们就可以成为接近耶稣的圣者;要么我们真的走向了我们的反面,把心硬起来,成为犹大。好在,彼得不是犹大,彼得因自己的软弱而痛哭。

痛哭之后的彼得,要走向哪里?痛哭之后的我们,要走向哪里?

我想,我们痛哭过,痛恨自己的软弱,痛恨自己的心口不一,痛恨自己知行的矛盾,那么,这份痛也许会让我们改过,让我们不要仅仅说得出,还要做得到,让我们不仅置身于道德的高地,自己还要是道德的践行者。

知行合一,这个路会很长,可能让人会走上一辈子,而一辈子的行走还可能会有一次次的痛哭,但是,只要向自己的内心近些,再近些,我们都是主的好门徒。


最后更新[2015-2-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