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2015年2月3日按:今年即将退休的周社老师,是高级中学一位很优秀的语文教师。怎么优秀,你看看文章中如何老辣的思想,老辣的文笔,就知道,过去的周社激情洋溢,今天的周社,激情依然,又人文俱老。这个老,不是一千个嫩一万个嫩能比得了的。
周老师即将退休,还执笔写下水作文。全深圳市59岁以下的语文教师都要向周老师学习这种精神。
那种从不或很少动笔的语文教师,那种写篇文章比生孩子都难的语文教师,让我们像耶稣一样原谅他,因为他很可伶。)
熬
深圳高级中学 周 社
对广东人来说,熬字用得并不多,但实际做得并不少:煲汤就是熬汤。它的特点就是小火长时间地加热,以达到获得精美靓汤之效果。至于被熬的食材的感受,它们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
这是熬汤,熬人呢?多少年来,我们都熟知一句话叫做“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女子是受到了许多我们难以想象的痛苦的。女人们年轻的时候,做媳妇的时候,必须拿出最大的忍耐接受来自长辈尤其是婆婆的虐待,中国扮演婆婆角色的女子几乎把所有的智慧都要拿来虐待另一个家庭成员:媳妇。媳妇只得屈辱地忍受着,默默地记忆着,暗暗地想象着,有朝一日,将把自己曾经受到的所有折磨、屈辱,加上自己的创造和发挥,在下一个媳妇身上去实践。想到这些,那漫长的与婆婆较量着生命长度的马拉松就在一个“熬”字当中不无希望的展开……这样的一种媳妇心态,非“熬”字是不足以准确表达的。
说起熬字,我当然还会想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守着羊群度过近二十年持节不屈的汉朝使臣苏武,近二十年,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风吹草低,终日和羊们在一起,扪心自问,就是对汉王朝再怎么忠诚也是没有几个人能够“熬”过去的,像刘禹锡那样的以被贬被放逐为乐事的另类,现在少,那时也不会多。所以当今天中央掀起反腐狂飙,许多官员锒铛入狱的时候,我就想他们在过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偎红倚翠的时候,决计没有做好“熬”过漫长刑期的思想准备。所以听说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知道自己失去自由的时候,想跳楼一了百了,估计是自忖未来的日子太难“熬”。
我还想起“湾仔码头”水饺的创始人臧健和,这是个了不起的女性,想当年因为不甘接受一夫二妻的现实,断然离婚,带着两个女儿飘到香港,住在四平米没有窗户的屋子里,靠街头推小车子卖“北京水饺”惨淡度日。我想在那个时光,她一定是知道“熬”的滋味的。但她是一个女中豪杰,她在通过诉诸法律赢得尊严以后,毅然把法院判定的酒店老板赔偿给她的三万块钱退给了那个老板。她还拒绝了香港政府按规定提供的公援金,她要靠自己的双手,“熬”过最艰难的时刻,“熬”到云开日出的那一天。
可见“熬”也是有不同内涵、不同境界的:长期忍受婆婆肉体和精神虐待是“熬”,为着一个忠字无限期被放逐须发尽白也是“熬”;作奸犯科恶有恶报身陷囹圄把牢底坐穿是“熬”,不惧千难万难含辛茹苦立志做一个大写的人也是“熬”;还有,十年寒窗也是“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