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97):看一流大手笔如何改作品题目》
     阅读次数:98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97):看一流大手笔如何改作品题目

(一)毛泽东将《芦荡火种》改名为《沙家浜》

文革时期非常著名的八个样板戏之一的《沙家浜》,前身为沪剧《芦荡火种》。此戏酝酿于1958年秋,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9年初排时剧名为《碧水红旗》,1960年、1963年及文革后曾数次复排。该剧描写的故事发生在1939年,新四军转移时将郭建光等18名伤病员留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他们同以春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为掩护的地下党员阿庆嫂和当地群众一起与胡传奎和刁德一的“忠义救国军”进行了顽强机智的斗争并取得胜利。此剧矛盾错综复杂,情节环环相扣,结构严谨,个性突出,在上海甫一公演便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1964122,文化部特地安排剧组进京演出。1964723日晚,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观看了京剧《芦荡火种》。演出结束后,毛泽东与剧团的编导和演职人员进行了座谈,其间提出剧名可叫《沙家浜》,因为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毛泽东是一代文章大家。他这样一改,真是妙。怎么妙,我不说,你自己悟。

前几年,我曾经想把这个内容命制为深圳市高三年级高考语文模拟考试中的语言表达试题,但命题组的老师们认为学生答不出来,最后就没有用这个试题。

 

(二)胡风将萧红的中篇小说《麦场》改名为《生死场》

《生死场》是萧红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写于19349月。是鲁迅所编“奴隶丛书”之一。

《生死场》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遭遇,以血淋淋的现实无情地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东北农民的觉醒与抗争,赞扬他们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生死场》的发表,符合时代的要求,呼唤民族意识的觉醒,对坚定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萧红在作品中大胆地反映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抒发了她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鲁迅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生死场》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作家。

1935年月12月,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鲁迅为之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从而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生死场》原名《麦场》,后由著名文艺理论家胡风改名为《生死场》。

胡风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他这样一改,真是妙。怎么妙,我不说,你自己悟。

(本文主要内容根据“百度”有关词条整理加工。)

 

(2015年2月25日)


最后更新[2015-2-2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