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每周一读——永不放弃》
出处:责编 朱碧波    作者:郑杰   阅读次数:183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每周一读——永不放弃

                                                 每周一读

                                                  第二十九期

      《教师自助式自主培训模式的研究》课题组

                           翠园初中部教务处

                             2004年4月19

                                             永不放弃

                                                 郑杰

做老师的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首先,好多学生不爱学习,我们对此也能理解,现在“诱惑”孩子们分心的东西可真多呀,这个世界变化快,孩子们除了“学习”之外,处处可做得老师的老师,只是我们认为他们分心去“玩”的东西实在是无意义的,这些东西还能应来“考学”?,在老师的潜意识里,学生其实不是学生,而是“考生”。在我们的常识里,传统的学科、静典的知识才有价值,其他都不足挂齿。时尚的大众的文化不是文化,也就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害虫”。因为存在着知识偏见,我们漠视了其实并未停止学习,也因为偏见,我们无视孩子们不够“静典”的学习方式,“悬梁刺股”式的苦读是静典的,而头戴耳机怡然自得的悠闲是绝入不了我们“法眼”的。学生一代不如一代地不爱学习,是我们当老师的心中越来越大的痛。

  第二,现在的学生不服管,我们对此却不太理解,孩子们现在连老师的一片好心一片真情都不能领受了,他们怎么那么不听话?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可他们根本听不进,即使表面上听进去了,可实际上却“阳奉阴违“,屡教不改,弄得老师却有点黔驴技穷了。自从有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后,教师的手段更少了,打不得,骂不得,有时连批评也不得,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宠惯了的,轻不得重不得,弄得不得好要死要活,真是难办得很了。一般,学生犯犯小错倒也算了,那些“害群之马”把班级搅个天翻地覆,鸡飞狗跳,教师在一旁只能“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反而只能束手无策,“敢怒不敢言了”。于是,有老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一个教育新命题:“今天,在学校里到底谁是弱势群体”?有许多的教育理论、方法在灌输给老师,学生不爱学习么?那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呀!特别是培养他们的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理论文章或经验方法介绍可谓铺天盖地,教师得去学啊!

  学生不服管么?课堂管理的书要多少有多少,征服学生的洋办法土方法也是一套又一套的,应有尽有,干嘛不屈学习研究反思呢?

  可是,听了校长一次又一次讲话、教育、启发、引导、要求,又听了专家、教授、名师一堂又一堂深入浅出的理论课或经验介绍,读过那么理论书和文章,每次听完颇觉其理足以服人,其情足以动人,可一旦回到课堂,面对那帮不爱读书、不服管束的学生,做老师的依然一筹莫展,苦无良策。终于对领导、专家、教授、名师的谆谆教诲心生怀疑了起来,而后,心里犯起了嘀咕“别听他们嘴里说得好听,看人挑担不吃力的,不信我跟他们换个位置,换了我也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换了他们,却未必比我做得好呢!这就如老犯错误的学生,在你面前一站,要么不开口,一开口分析起自己错误来,讲起大道理来,也绝不会比你老师差多少。

  手低眼高确乎是中国学校教育之通病,咱中国人力气不大,口气老也不小的,从小如此,从来如此,遍地都是。偏偏就有那么学生不爱学习不服管教的,可能只有20%吧,却占去教师80%的精力、体力和工作时间。“二.八原则”在此处果然生效.假如教师回顾自己一生的教学生涯,有许多喜悦的亮色,毕竟一届又一届毕业生中总有些出跳的,替自己争了气,为自己的工作覆历添上华彩.可是,催人老去的绝不是这几抹珍稀的亮色,也许更多的是灰色的沉重的基调,尤其在大部分的普通学校\薄弱学校里,我们花了百分之八十的生命在与百分之二十的“差生”斗智斗勇,而且往往不仅和他们周旋,还得与孩子们的家长斗智斗勇,甚至那些不争气的家长们比不争气的孩子们还要不争气的多!你简直在怀疑着,那些人怎么配“为人父母”呢?真是“皇帝不急急太监了。”我们不得不出于责任和怜惜在教育着孩子,可以努其不争,同时哀其不幸:可一旦面对着他们的家长,他们只管着自己离婚、吸毒啊、搓麻将啊、搞第三者啊、游手好闲啊、粗暴野蛮啊,这时,你可能连一丝替他们悲哀的念头都没有了,只有愤怒,最终绝望了。

  转而要为自己悲哀了,一怪自己错投了胎怎么就入了这个行,每天见着这些“死不改悔”的“小祖宗”“二怪命运不公,接的班级里怎么“差生”就这么一茬又一茬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里第一句“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同。把这句话换一下: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的,他们总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也许只有神仙教得,人是教不得了。教师是普通人呀,也许当初就是想做个普通人才入了这一行的。

   我在想,面对职业生涯中的种种困境,几乎每个老师都会设法去解决的,都会自觉地向同事讨教,向理论和研究讨教,虽然都知道教育从来不是万能的,可一开始总会抱着希望去努力解决,而且随着经验增长,确实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挫败感总大于成就感,几乎每天在为自己添上新的伤痛,是那样绵绵不绝,挥之不去的伤害和焦虑。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一件令我永远无法忘记的事,那是六年前,在学校里,一名同学心脏病突发,虽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送了医院,无奈早已回天无力。医生面对已僵冷了的孩子,在家长、老师面前,用尽了一切方法抢救了近半个小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期待着奇迹发生,奇迹终于没有发生。我那一刻感觉人的生命居然如此之脆弱,同时也感觉人的精神是如此之伟大“参与抢救的医生,那专注的神情表示他们愿意从死神手中夺回一条不久前还鲜活的生命;一旁的成年人,孩子的父母、老师在这样的时刻,一定在向上苍祈祷,甚至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替换!我被感动,是因为,那时的病房里照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芒,如此圣洁而瑰丽。

学校不是医院,大学校又似医院的是,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是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人道精神,是一种对儿童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宁愿如医生那样,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注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幸亏,我们不能将孩子与垂危的病人相提,因为,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

 如果我们总是那样充满着积极的期待,孩子们现在或许不会领情,可将来,只要他们有良知,他们也会感激,不仅感激,而且作为一种精神的火种,他们还会传递。教育从来不是近视于一时一刻的成效的简单劳动,虽然我们可能根本看不到现在的不放弃对孩子们的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但我们不必悲哀和气馁,我们在做着天底下最傻又最可爱的事,这就是以自我夸耀一生了。

我们用做朴实的行动,在这个崇尚技术、功利的时代,我们虔诚地传播着旦古持久的人道精神,不仅照亮学校,而且照亮孩子们的未来。


最后更新[2004-4-2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