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深圳二模下水作文 常怀明镜,照己自知
布吉高中 彭绍菊 老子《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的一生最难认清的就是自己,正如那只在佛塔上安了家的老鼠,原本四处漂泊的它在佛塔上寻觅到了一处温暖的 栖身之所,本来可以安分守己,谨小慎微地做一只老鼠。但谁料此鼠借助佛像的权威,渐渐迷失自我,愈发胆大,愈发嚣张,甚至临死之际还“高贵”地认为自己就 是那万人顶礼膜拜的佛。佛塔顶上的老鼠被佛像的光芒遮蔽了眼睛,被膜拜的人群冲昏了头脑,认不清自己真正的位置,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不仅可笑可叹, 更是可悲可恨!因此,漫漫人生路,芸芸众生间,每一个人都应该常怀明镜,照己自知。 于仁者而言,需要常怀明镜,照己自知。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仁之最理想境界就是要时刻克制自己,时刻反省自己,时刻以明镜照己,这样仁者才能文安邦、武定国,倜傥风流振朝纲。古代以“仁”治国的贤君唐太宗李世民以镜照己,与贤臣魏征传下了一段佳话。反之,仁者如果不时刻检讨 反省自我,也会葬送一世英名。唐朝唐玄宗李隆基,初登皇位之时,不可谓不“仁”,他明镜照己,任用贤臣,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朝极盛之世。而 后期他沉迷美色,放任专宠,怠慢朝政,迷失自我,最终导致了唐王朝的衰败。究其原因,乃后期的玄宗被开元盛世的成就冲昏了头脑,丢失了一盏照己的“明 镜”,试想当他沉迷杨玉环倾国倾城的花容月貌之时,当他放任奸臣贪官干政专权时,如能及时认清自我,或许就不会背上亡国之君的千古骂名。 于智者而言,亦需要常怀明镜,照己自知。智者如果不能认清自我,只会骄傲自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孔子“三省吾身”,时刻照己自知,认清自己的方向,铭记自己的使命,漂泊列国十五载,仍然坚定初衷,不为所动。居里夫人不可谓不聪颖,获得诺贝尔奖后,仍内自省焉,认清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甘将奖牌作为女儿的玩具,最终再次赢得了诺贝尔奖。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富有智慧的人。然而苏格拉底本人却常怀明镜,照己自知,他自始至终都将自己摆在 “无知”的位置,常常提醒不为自己的愚昧所蒙蔽,从而成为了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由此可见,即使是最有智慧的人也应该时刻认清自己。 于勇者而言,更需要常怀明镜,照己自知。此勇者,谓之勇往无前、不畏困难、敢于拼搏之人。勇者可以锐意进取,势不可挡。但在他披荆斩棘的路上,也需要时刻反省自己,时刻认清自己。18岁的丁俊晖2005年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上连克几大高手斩获冠军,成为举世瞩目的“台球神童”,一路高歌猛进,不可谓不勇,但一段时间之后这位勇者几乎跌至了职业生涯的谷底。此时的他暂别斯诺克,去了一个海岛彻底放空自己,反躬自省,认真检视自身,最终在2014年27岁时战胜了世界排名第一、卫冕冠军罗伯逊,再次捧回了斯诺克冠军。年少成名,一往无前从未面对过失败的丁俊晖,并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而是暂时退居海岛,适时用明镜照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终于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再次辉煌。 然而,纵观当下,在这个物欲横流,熙熙攘攘的时代,很少人不会为外物所惑,为名为利左右突奔,为权为钱右左奔突,无论学者、明星抑或是官员,不乏无明镜照己,无自知之明心,抵不住诱惑,守不住寂寞,耐不住清贫,稍有权势或金钱便误入歧途,甚至锒铛入狱,南柯一梦,最终落得悲惨结局,梦醒之后,方才悔悟,为时怕是晚矣。试想,倘若他们能常怀明镜,照己自知,适时认清自己,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金钱不是原罪,人性才是。”其实,往往束缚住人们的不是金钱,而是心中是否拥有一盏照己之明镜。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照己之明镜犹在,日本不懂明镜照己,掩盖二战侵略真相,落得个千夫所指的地步;而德国明镜照己,反思历史,诚心悔过,才赢得了世人的 尊重;清朝腐朽,闭关锁国,丧权辱国,不懂明镜照己,最终王朝沦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懂得明镜照己,锐意革新,迎来了新的生机。 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你,懂得明镜照己吗?台湾作家张晓风有言:“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如此美好,你还要什么呢?富贵权势皆是过眼云烟,且做一只常怀明镜,照己自知,美美享受佛塔温暖的老鼠足矣。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