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找真实的自我
宝安中学 袁红浩
一只老鼠因为在佛塔顶上安了家,便以为自己的地位水涨船高,肆无忌惮地搞破坏。但最终仍逃脱不了被野猫撕成两半的下场。(简要概述材料,点出悲剧的关键。)
或许,老鼠临死前已经意识到,自己是只老鼠,而不是佛,然而当猫告诉它时,什么都已经晚了。没错,正是老鼠没有看清真实的自我,狐假虎威,让它陷于危险之中。生活中,像老鼠一样的人,又会少到哪里去呢?(简析材料,亮出观点。)
在环境影响人的时代,人们早已迷失在自我的迷宫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名牌,自己钱多,就高人一等。自己官高,就可以随意伤人,这种现象在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可是,这些人为什么会迷失自己呢?(进一步探究迷失自我的原因)
首先,人们自身都想追求功名利禄,对钱财的渴望早已超出想象。正因为这种急于摆脱“穷”、“卑”的心理,让他们没能看清自己,一味地装富炫财,但他们也仅仅是普通人。为了面子,只能打肿脸充胖子,让自己“富”起来,但当自己得到别人的许可时,自以为高人一等时,摸摸口袋,却早已身无分文。这些人最后沦为老鼠一般的命运,被现实狠狠地抽醒。
虽然,有些人,本意不想沾染世俗,只想安安分分地做自己,可事与愿违。
面对花花绿绿的世界,人们很难守住真实的自我,一不小心就被不良之风俗刮走了,被奢侈之风给迷惑了,被一些赞美的话所充斥大脑,便利欲心膨胀,人就开始飘飘然,以为自己为什么不能站在世界之巔?能站在巅峰俯视众人的感觉真不是一般的好,怪不得有那么多古时谋权篡位的事件发生,坚守自我,真那么难吗? (过渡衔接紧密)
坚守自我,不难,但得有自知之明,不可被欲望洗刷你的大脑,像老鼠一样,身处何处,我认为在此。理智是让你看得清世界,看清自己的武器,时刻保持理智,才能在这利欲风暴中站稳脚跟,做任何事之前,学会掂量自己,不可激进,也不可过于保守,站准自己的位置,做适合自己的事。
人有七情六欲,面对一些诱惑,难免会被勾住,但,只要善于运用你的头脑,保持理智,找到真实的自己,就能经得住诱惑,不会陷入利欲的漩涡之中,看看老鼠的下场, 就能明白有时候虚浮的繁华不会让你变得高高在上,反而会让你跌入无尽的深渊。
保持理智,去寻找真实的自我吧。(重申观点,简洁有力)
【点评】本文得分 56分。
整篇文章说理明白晓畅,不生硬,不呆板。
首先,题目正面提出观点,我们应该“寻找真实的自我”,观点明确。
其次,文章反面入手,从材料中的鼠到现实中的人,在现实的诱惑中迷失了自我。并层层深入,剖析迷失自我的原因。承上启下,环环相扣。
第三,小作者擅长分析说理,但内容显得不很充实。
第四,个别语句表达不够规范。
(深大附中 石艺霞)
2.求佛不如求己
实验学校高中部 万宇晨
老鼠自认代表着佛,坦然接受信众跪拜的同时,嘲笑着人们的愚痴。
可笑吗?可笑,不过,我说的不只是老鼠。连有鼠辈的排泄物留在佛像上都不知,仍
自烧香、叩头、许愿的人,才是真正的可笑者。(引用材料,矛头直指叩头许愿的善男信女,旗帜鲜明,由此切入,角度独特。)
事实上,真正信佛的人,往往并不信“佛”。禅宗有这样的一桩公案:一个辈分尚浅的禅师,一日突然对着大雄宝殿正中的释迦牟尼金身大吼:“我若有缘,便一棒打杀释迦老儿,与狗子吃也。”其他僧人听到这般狂语,急忙扭送他去方丈家,请求老和尚责罚。老和尚却说:“他开悟了,放他去吧。”
在老和尚眼里,众生皆有佛性,释迦牟尼与凡人并无二致,狂语者也,正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矫枉过正“,大喊“打杀”,以警众人勿只顾礼佛,而不看自己内心的“佛性”。(指出真正信佛的人,并非只顾礼佛,更要追求自己内心的“佛性”,一论求佛本是求己。)
然而偏偏有很多人,只知拜神求佛,全然不顾自己。更有甚者,正如佛塔顶上的那只老鼠,坏事做尽,等到死期来临的时候,开始抗议:“你不能吃我!我代表着佛!”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实在不少,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大老虎”在落马之后,被曝家中供有神像,甚至还有将贪污所得置于佛肚中的。不知以释迦老祖的好涵养,会不会生气,生气了会不会从“涅槃境界”里跳出来,教育这群投在他门下的这些“老虎徒孙”。(联系现实,批评世人,大多是盲目信佛,全然忘记自己,反面论证求佛不如求己,语言犀利,诙谐。)
事实上,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中,最不信神。孔夫子不就曰过;“敬鬼神而远之”么?若不谈佛教的宗教背景,只讲释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贡献,六祖一句:“佛性并无南北”不正是宣扬人皆可成佛么?佛教并不要人对佛像顶礼膜拜,而是要人多修自心,日日精进,追求“悟道”。若非如此,佛教若如西方那些宗教一样的话,早被不信神的中国人扔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如何成为“佛释道”三者之一,甚至能与儒家并举?
呜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然而为何那么多人,不信自己的力量,而去求于虚无的神佛呢?就连上帝也只救自救者呀!更可悲的是,得到些“回馈”,又全然以为自己是选中的子民,可以代表神,借助神的威势为所欲为。(立足中国文化,谈文化血脉中流淌着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强调人应该信自己,三论求佛不如求己。)
我也在说你呀,亲爱的老鼠先生。你当初或因侥幸,安家在佛塔上,为何不多听佛的教诲呢?至少我佛慈悲,会教你见到猫要跑的啊!你真以为自己代表佛,可以无所欲为了吗?
阿弥佛陀,善哉,“死得其所”。若有来世,千万记得:“求佛不如求己”。(首尾呼应,水到渠成,点明中心。)
【点评】本文得分 56分。
首先,行文当中,紧扣命题材料,抓住“求佛”与“求己”来写,提出“求佛不如求己”的观点,观点鲜明。
其次,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既能诠释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又有对现实的丑陋现象的讽刺,内容选材互补,论证深入,有说服力,
再次,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前后照应,进而形成结构圆润的特色。
本文亮点:语言简练、诙谐、犀利。
(深大附中 董红霞)
3.母亲的光环
实验学校高中部 史沁枫
身后母亲的光环太过耀眼,太过炙热,甚至让我以为自己是多么明亮。直到她的光环渐渐暗淡,甚至消散,我才发现我的周围,原来是一片漆黑。(直接以画面开篇,有对比有悬念)
趴在干草堆上的我睁开眼睛(揭示悬念,首段为梦境),看见前方散落的一条白绫,在脚上枷锁的束缚下,我一点一点爬向铁杆旁,看见一名太监宣读道:“皇上口谕,赐太平公主白绫一条,明日午时处死。”我发了疯似的撞向铁窗,喊道:“放肆!李隆基,我好歹是你姑母,你为何如此对我!”(随着简洁而丰富的描写,人物、情节逐渐清晰,又产生新的悬念)
很快,李隆基打开了狱门,走过了我的囚室,倒了一杯酒递到我手中说道:“姑母,你一个弱女子,还想着当皇帝,我只能将你处死了。要知道,您的母亲能当皇帝,是因为她的威严和她的能力都是绝无仅有的,你没有如此威严,又如何像她一样?”
“瞎说!我母亲在世时,文武百官都惧怕我,说我定是当皇帝的料。”
“那你就错了,姑母,他们惧怕的,并不是你,而是你的母亲。”(一句话点出人物、情节的主题)
他又给我讲了个故事:一只老鼠在佛塔上安了家,享受人类的贡品,站在佛像上享受人类的磕头、跪拜。直到一天,他被一只猫抓住,他叫到:“你不能吃我,我代表着佛。”猫说:“人们向你跪拜,拜的是佛,不是你!”于是将老鼠撕成两半。(极简洁的使用作文材料,再次扣题)
是啊,我和那只老鼠又何其相似,母亲照在我身上的光多耀眼,让我看不清自己。百官、大臣,都跪倒在她脚下,只有我可以骑在她头上,让我成为那只自以为是的老鼠。直到我被那只猫抓住,还振振有词地说着我代表着我母亲。
就像夜空中的月亮,它发出的光来自太阳,却让无数人以为它是亮堂的,耀眼的。(熟悉的例子阐释准确了便有新意)
在母亲的光环下,我迷失了自己,自以为能够吸收母亲的光环,于是,在这个亮堂的世界中,我欢快起舞,母亲洒来的光辉,让我显得如此光彩夺目,让我以为自己是一颗会发光的星。突然,那光芒灭了,我才发现,自己的身旁是一片黑暗,黑暗向我袭来,吞噬我无知的内心。
这世上,跟我一样看不清自己的人太多太多,自以为是,凭借着借来的一点光芒为所欲为,可想而知,光灭后,是怎样的一个下场。(由己及众,深化主题)
来世,我一定会看清自己,勿被那光芒迷了眼。
正午时分,被带出囚室的那一刻,我抬头望了一眼那耀眼的阳光。闭上了双眼,避免那不属于我的光芒刺痛我的眼。(首尾呼应,体现出结构之美;人物的生命虽与文章结尾一起戛然而止,但却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思考)
【点评】本文得分 55.5分。
历史课本里的许多历史人物,其漫长而曲折的人生历程或命运经常被我们高度浓缩在三言两语里,为我们某次考试某篇文章的分论点或中心论点服务,这样的历史人物对我们而言,有用但不生动。
该考生通过抓取太平公主被赐死前的一个片段,用文学化的笔触让太平公主重新鲜活了起来,鲜活在该考生或是作文材料给她划定的圈子里,让人读来生动而自然,没有历史史实与作文材料之间的违和感,我想这便是本文的可取之处吧。
( 深大附中 李玲)
4.理性地看清权威的真身
实验学校高中部 罗远樯
我们的时代,信息爆炸中诞生了许多权威、专家和公知。在向他们叩首时,我们不禁反思,他们真的值得我们尊敬和崇拜吗?(简洁的开头,开宗明义,直入主题。设问之法引人思索。)
我们要理性地看清权威的真身,他们究竟是具有真才实学的学界泰斗,还是借神圣之名狐假虎威的老鼠?要应(当为“验”)明他们的正身,不仅要有质疑的勇气,还要有思想的理性精神。
所以,我们所倡导的怀疑和批判,不是盲目推翻和打倒,更不是从此闭门造车,对一切都失去信心,我们要的理性,是谨慎的分析,严谨的论证,最终打倒不值得崇尚的偶像。(提出方法,语言绵密)
这些年,我们多少次发现自己心中的神灵竟是江湖骗子?数不胜数!湖南台庸医提倡“生吃绿豆”使急诊人数骤升;无良专家“只眼观不上手”为金缕玉衣纺织品估价23亿……我们最终幡然醒悟,惊出一身冷汗,但他们造成的社会危害却已无法估量了。
鲁迅在《破恶声论》中说“伪士当去”,并希望自己的时评会因为时弊消失、社会改良而失去意义。但鲁迅先生的希望落空了。中国至今仍是伪士当道、恶声盈野。有的权威本就不是自称的专家,是胡编乱造的“砖家”;有的权威本是权威,但由于受金钱蛊惑,失去了受人尊敬的资格。
我们呼唤真正的专家回归,但更渴望中国人理性的回归。(思维的推进,文章富有层次)如果没有理性地盲目批判或接受,再多千万个大师也救不了一个狂热的社会。(语言成熟而冷峻,发人深省。)
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我们热衷于批判,从孔孟到马寅初,从左派到右流。但改革开放后我们的不理性又被一种狂热取代,那就是接受的狂热。
如何理性?肯本上说,理性在于不妄动。言论既出,无论是出自殿堂级大师还是乡间小民,我们都不能轻易地听信或否定。我们要对任何“公知”、大师和专家的话存疑,并试着分析解剖。言之成理,我们就把它奉为真理。但若根本没有逻辑,我们就要坚决反对,无论提出者是多么受人景仰的泰斗。
辜鸿铭曾戏谑不少中国人的辫子长在了心里,使我们惯于向权威屈服,实在值得玩味。
当我们理性地看待权威,而不是一见到“大师”便急着叩首,我们就能够看清他们的真身。是借着名声招摇撞骗的学界老鼠,还是真正的泰斗,也就不言自明了。(收束简洁,回应首段的问,思维严密。)
【点评】本文得分55.5分。
本文最可贵的是观点,成熟冷静,非同一般。其次是诚挚的热情,于时弊的针砭中,跳跃着一颗年轻而负有责任的心。再次是非凡的语言能力,成熟冷峻,发人深省。
值得商榷的是,材料中的善男信女拜的是佛:首先,信仰与权威能否等同?其次老鼠自以为是地认为善男信女拜的是它,这是信众的错吗?
(深大附中 王淑英)
5.认清位置,居位谋职(题目即观点)
松岗中学 黄秀文
安居在佛塔顶的老鼠肆意吃喝拉撒,心生狂妄,自认为代表佛,接受众人跪拜,殊不知它仅是凭所占的位置才得以(此)殊荣,最后它也自取灭亡。由此可见,老鼠误以为佛的位置就是它的位置,享受佛的特殊优待,却只顾自己享乐,结果却是自取死路。人也是如此,大多功名,只因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认清位置,找准定位,才能以明辨你自己。(从材料到观点简洁明了,论点切入快)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查的人生没有价值。”这“审查”便是于虚幻缥缈的赞扬崇拜的云雾之外,找到你自己的位置。(引言紧扣观点)是一颗不改颜色的孤星,是威啸山林的猛虎,是绽放光华的幽兰,还是一名成功的无名小卒,这些都在你辨清位置后才得以实现的人生价值之体现。布衣院士李小文的逝世,让人们生发世上再无扫地僧的悲叹。这扫地僧是人们对李小文位置的定位,更是李小文自己准确的位置所在。不是扫地僧成就了他,而是他成就了扫地僧这一位置;呜呼哀哉:倘若命陨黄泉的老鼠有这么一点自知之明,就可能不做“高贵的俘虏”,作一番胡言了罢;所以,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定位惟有如此,才明自己所能,懂自己所想,实践出价值。(围绕论点“认清位置”,将事例与材料对比分析,点题深刻)
近日炒得沸沸扬扬的毕姥爷事件引起我深思。(引例新鲜有针对性,与前一事实论据构成正反举例)撇开公布视频的人是检举揭发或告密不说,毕在酒席上大诉伟大的毛主席对中国迫害,用打趣悲怨的语气诉“他可把我们害苦了”之怨,这实属不当。作为明星人物如他,在公众眼睛之聚焦处,公然批评甚至传播不利言论。他是以明星自居,知道自己的位置,但却没有履行一个公众人物引导正确社会舆论的作用,这种谋职不当抑或如今官场上尸位素餐的现象屡见不鲜,是该值得我们思考和反省!一个人有怎样的地位,有多少能耐和职权,不仅要他自己深明,深知,还需他运用这能耐去谋其职,居其位,尽其能,得所得。(紧扣论点“居位谋职”分析论据,精彩)
由我看来,认清位置只是居位谋职的前提,似光亮的火把,照亮前行的路;似领航的路,通向美妙的前方;似不远的前方,指引着我们奋勇前行,而居位谋职,更是认清位置的前一步延伸、拓展、深化。不浑浑噩噩做佛塔顶的老鼠,不尸位素餐的高贵的俘虏。我们把握自己的位置,追求心之所能,竭力居位谋职,创造出人生价值来。(首尾呼应,再次点题)
【点评】本文得分55.5分。
这是一篇考场佳作,值得借鉴与学习。
首先,作者审题准确,正文切题迅速。同时,题目即是观点,简洁明了。
其次,事实论据典型新鲜。以李小文、毕福剑为例,紧扣观点分析论证,叙例简明,分析深刻,显示作者选择材料,分析材料的较强能力。
第三,立意深刻。抓住社会热点,有的放矢,显深度。
第四,结构严谨。全文围绕两个分论点“认清位置”“居位谋职”逐层展开,条理清晰。首尾呼应,点题明确。
(深大附中 赵金)
6.能力与权力
宝安中学 李偲琳
能力是权力的根基与保障,没有能力空有权力,就好像吹胀了的气球,稍有不慎,一碰就破。
从前有这么一只老鼠,它在佛塔上安了家,人们向佛像跪拜,它却以为这是人们在尊敬畏它。一天,一只野猫闯进来捉住了它,老鼠仍盲目地要求猫下跪。猫讥讽它:“人们向你跪拜,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你所处的位置。”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权力的位置,是能者居之的,若半分能力都没有,就妄想处在高位上,那下场轻则被众人推倒,重则像老鼠一样被猫生吞。
(开篇直入主题,结合材料点明能力之于权力的重要性。)
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遛遛就知道。”没有能力的人一旦拿到了权力的手权,立马就会原形毕现,因为他们除了挥挥、晃晃就不知道还能干什么了。这样的人,不仅祸害社会,还会遗臭万年。就好像暴虐的商纣、昏庸的幽王。周幽王手握重兵,不励精图治,却只为博美人一笑,而点起出兵的狼烟,来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传世笑料。有这样的君王,周朝不灭亡才是怪事。这也正警戒了人们,不能让权力落在无能者的手中,也就意味着在如今我们这个世道上,我们要对“走后门”、“走关系”这些现象斩草除根。因为这些不正当的竞争途径给权力的把握带来了很高的风险,也是贪官横行、政府部门互踢皮球等问题的源头之一,因为无能的当权者无法正视自己手中权力并把好权力这艘船的舵使整个社会向深渊中行驶。不过,这段时间以来,政府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揪出了无能者、提拔能者,调整了社会的船头,重新向光明驶去。
(论证无能者当权的危害。)
能力与权力应是对等的。为了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能眼高手低。在正确的职位定位上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这样,整个社会方能有秩序的稳步前进。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是一位有能力的人,但他在掌权之前,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踏上来的。也正是因为他能力出色,执政清明。所以新加坡人民、甚至世界人民都崇敬他。以至于他的逝世让人民痛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能力与否,是可以看得出的,所以我们崇敬毛主席、周总理、曼德拉总统、丘吉尔……而唾弃陈水扁、萨达姆……
权力之位,能者居之,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能力,择一个恰当的位置发挥自己的能量,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人生价值!
(提出建议:正视自己的能力,努力使能力与权力相匹配。)
【点评】本文得分55分。
文章由材料引出高位者应认清自己的能力的观点,指出应努力使能力与权力相匹配,符合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层层深入,思路清晰。论证正反结合,素材运用涉及古今中外,犹为难得的是能结合当代社会现象进行思考,针砭时弊,富有时代气息。
( 深大附中 江惠萍)
7.切莫恃“位”傲物
红岭中学 曹可
一只老鼠在佛塔上安家,每天享受着各种特权与人们的朝拜,竟有些飘飘然,直至一只猫将其抓住仍自称为佛的象征,临死仍不肯醒悟。一只卑贱的老鼠自以为爬到佛像头上便成佛了,其死相之惨状,让大多数人拍手称快,也为那么些人敲响了警钟。(转述作文材料,引出下文,中规中矩)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王,人民把他摔在地上……几年前,一位开车进校园撞伤两名学生还不屑一顾的“官二代”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句“我爸是李刚”就可视人命如草芥,就像一只站在佛像旁就自恃为佛的臭老鼠,最后落得一个人人喊打的下场。“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在习大大打击贪腐之前,多少官员趾高气昂,即使面对大学里德高望重的教授也敢指手画脚,最后夹着尾巴无处可逃的样子,实在是大快人心。(由自恃为佛的臭老鼠联想到坑爹的官二代与贪腐的官一代,感觉自然而贴切;只是敢对德高望重的教授指手画脚并不能凸显官员趾高气扬或贪腐程度;)
颇受争议的游泳小将孙杨,在前段时间被查有服用兴奋剂,取消了他的成绩。自孙杨奥运会一举成名,成为“全民偶像”之后,关于他的舆论也从未消停,超速驾驶,逃训练之类的负面新闻也接连不断。孙杨虽为中国泳界的骄傲,可他的骄傲,也成了他最大的缺点。相比之下,一位更年长、更辉煌的运动员与他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国著名的跨栏运动员刘翔,在夺得奥运金牌时名噪一时,可他并没有被盛誉所迷惑心智,即使有着俊朗的外表、磁性的嗓音以及超高的人气,刘翔仍一心扎在跨栏上,在三年后的锦标赛上再次登上人生巅峰。(尚未盖棺定论且有改好趋势甚至可算是瑕不掩瑜的世界冠军跟产生错觉自恃为佛的臭老鼠相比,差别还是蛮大的)
橡树坚挺而强硬,芦苇柔软而纤细,而在大风中,橡树被折断,而芦苇只是轻轻弯下了头……
一句“俯首甘为孺子牛”,让万千中国人为鲁迅的奉献深深折服,沈昌文虽为一代才人,精通多国语言,却从不怕丢人,治好了多年的顽疾白内障仍幽默地打趣说:以前看一个女士脸蛋光滑,现在多少数斑都数得一清二楚,这多么遗憾啊!这样的谦虚使他被尊为“士之灵魂”。几百年前的古人就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把自己放得越高,就会被人们踩得更低,若是像芦苇一样轻轻弯腰,任凭再大的风也奈不了你何。(沈昌文幽默打趣的例子并没有证明沈的不怕丢人和谦虚)
不可恃“位”傲物,越是谦让,越是受人景仰:越是恭卑,越是让人敬畏。正如杨绛所说:我是清水,不是肥皂水,所以不能吹泡泡。以一颗谦卑的心,涵养静气,事业可成。(简洁有力,有豹尾之美)
【点评】本文得分54.5分。
本文语言简练,用词准确,基本功扎实;用例用典不拖泥带水,引证例证丰富;后三自然段名人警句丰富,说理也形象,文采斐然,遗憾的是更像是在劝勉一个狂妄自大的佛而不是讽刺一个自恃为佛的臭老鼠。
(深大附中 李玲)
8.真金不怕火炼
实验学校高中部 王琪琪
我为鼠感到可悲。(耐人寻味的开头)
不因有他,只觉得它大抵只是彻头彻尾的输家,站于佛堂之上沾沾自喜,真以为自己成了佛,然而猫打碎了一切幻梦,告诉它,这只是因为你身处的位置。(引用材料简洁干练,抓住关键,材料作文得宜之法。)
是啊,多少人被“位置”蒙蔽了双眼,试想,商纣若非帝王,怎能玩人性命,暴戾无知而不被人制止?刘备若非汉室(病句),只怕《三国》被妖化的便不是孔明;“红卫兵”生于别朝,谁又能容忍其胡作非为……总有形形色色的人,占据了不恰当之位,行不宜之举。
然而这种“错位”带来的虚假信号,并不能长存,时光为筛,一切的错误都会被碾碎,唯有真金,不怕火炼。
众人的眼光总能澄清污泥,还世事以公道。狐假虎威终有一天会被拆穿,东郭手持滥竽,自然无法笑到最后。故我以为,身为人,不能被眼前的昙花一现迷惑,要成为有真本事的人,佛者为佛,鼠者为鼠,一时的贪念只怕会让人沦落至鼠最后的结局:贻笑大方,一败涂地。(引言和事例紧扣论点,游刃有余。观点的提出水到渠成。)
有真才实学,才不会是位置操控的人(病句),而是人来利用位置,做出有重大贡献的事。宋代禅师慈受怀恩参禅至深处,感叹:“别面不如花有笑,离去难似竹无心”,以此来形容自己与禅学的关系已到了相思情深的地步。星云大师感叹:如果人人能像其一样,谁不能参道呢?反观现代,许多自诩佛门弟子的人作秀摆拍,引得众人侧目,禅师成了市场化的高标,岂不可笑可悲?而这些所谓的佛家,最终只会“人人喊打”,被岁月的洪流淹没。
为人,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真金不怕火炼,自古便是如此,去伪存真才是大道。黄侃曰学问五道,不欺人,不背所本,不知者不道,不窃,为后世负责。倘使后世的公共知识分子,尤其是网络大V们能有这样的觉悟,想必“公知”也不会成为彻头彻尾的贬义词了吧!只可惜举目现世,站在佛堂上耀武扬威的“老鼠”不胜枚举,潜心干事的难觅其一,呜呼,可悲!(联系现实,写作鲜活。)
人一世如白驹过隙,这其中的我们不过沧海一粟,但人总要把握一个底线,守住一个自我,在历练下熔铸一颗赤子真心,佛堂之上,即使我们不能成佛,心中也应有一丝佛光,有所恃,有所立,不伪诈,不虚妄。(令人遗憾的结尾,沦于假大空,游离于主旨之外。)
【点评】本文得分54.5分。
这是一篇平稳的考场作文:审题准——准确地抓取了材料中的两个关键词,位置与能力;立意清——位置≠能力,因此应该轻位置重能力,因为唯有“真金不怕火炼”;写作平——事例与事理结合,用事实支撑观点,以分析深化道理,将生活融入写作。
当佩服此考生的语言驾驭能力,虽有瑕疵,但自由畅快,考场作文实属不易。
文章的结尾流于仓促,重语言,轻思维,写作游离于主旨之外。
(深大附中 王淑英)
9.小人得志
西乡中学 肖天舒
不论古今,最为让人侧目厌弃者,当是得志的小人了。
世人遇见得志的小人当是皆会唾一句“狗仗人势”,然而细想来,却是什么使得这“狗”得以仗“人势”的呢?这当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开篇提问,引人深思,激发读者兴趣。)
于我看来,这首要的一点,当是一个“捧”字。一直以来便有一个词,叫做“捧杀”。诚然,这个词是用以形容过分溺爱捧高孩子而将其“宠废”的行为的。然由此也可知,这个“捧”字威力之巨大了。人们能将一个人捧杀,自然便能将一个人捧至云端,使之“超然忘我”。小人可怕,更可怕的是有小聪明的小人。他们欺世盗名,骗取无知之人的追捧,借由民众的“捧”将自己送上“神坛”,攀上有“势”者,再借由这“捧”使有势者不得不对之分出眼光,再就得以“狗仗人势”了。
赵高便深谙其道。
这位宦官乱政的开先河者真真将“捧”之道运用得炉火纯青,信手拈来了。他手段狡诈毒辣,收复了几乎全数官员,让大臣们惧他恨他却不敢不捧他。最易体现的便是那场“指鹿为马”的闹剧了。据闻那日赵高与太子及诸官员在宫中的园子里闲游,路见园中饲养的一匹鹿,众人皆欲指言那是鹿时,这位“先驱”却面色正经地道:“这是马。”众人惊愕,赵高却坚称那是马,于是众人连声附和,便连太子也无法反驳他。
赵高说是什么便真是什么,这难道不是盲目地“捧”么?这小人的横行当道,无疑有“捧”的一大功劳。
(论证“小人得志”的第一个原因:下位者的“捧”。)
同时,上位者的盲目宠信也是极重要的一点。秦桧之名早已臭了,无数文人因他而耻姓“秦”,然他在时却是真正的风光无限。作为帝王最为信任的官员,他在宫中可称得上地位崇高了,帝王对他极度轻信,这使这位出了名的小人在朝在民间皆声名狼藉,却依旧权势滔天,横行当道。安禄山的“得志”也是基于唐帝的轻信,这反目的小人倚仗帝王宠信以“胡旋舞”在朝中风光无限,只是小人当道的嘴脸实在难看。
(论证“小人得志”的第二个原因:上位者的“宠”。)
无疑,小人得志是极可怕的,这些个小人别看别的什么本事都没有,这乱起世来倒个个是无师自通的各种高手。
且看那秦桧,一句“莫须有”便骗得帝王将忠肝义胆可昭日月的岳武穆十二道金令催回,取了性命。由此乱了本便不安稳的河山。再看那安禄山,倚着骗来的君王的信任,入大唐山河如入无人之境,当白眼狼当得如鱼得水,将好好的盛唐由盛扭成衰。战时那些个投敌的小人在敌营混得风生水起时,又不知送上了多少仁人志士的热血以固其地位。
小人得志,实在是无法容忍的丑恶。
(论证“小人得志”的危害。)
幸而世间总有明眼,得志的小人即使欺世盗名风光一时,总归是无法落下个正经名声。这“遗臭万年”怕也是这等小人得志的一大“功勋”了。
如何能不厌弃小人?
(以“厌弃小人”作结,旗帜鲜明,表明立场。)
【点评】本文得分54.5分。
本文主旨明确,论证了小人得志的原因及危害,警醒一般人对小人不能盲目地捧,上位者对小人不能无限地宠。文章结构清晰,“首要的一点”“也是极重要的一点”等词句巧妙转承,体现了作者较强的构建文章的能力。运用的素材均是较为熟悉的事例,但能对事例进行层层深入的挖掘,则难能可贵。
然而,作为材料作文,材料却没有在文章中出现,使得文章的观点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总体上属于“暗合”的文章。而关于小人得志的第二个原因——上位者的“宠”,则与材料的意思不相符,材料中的老鼠安家于佛塔之顶,本已居于“上位”,则无所谓受宠于“上位者”了。
(深大附中 江惠萍)
10.跪拜信仰本身
红岭中学 陈可为
一只老鼠登上佛塔,它享受供品,咀嚼秘经,俯视众生,嘲讽人类的跪拜。然而,野猫的出现将它的幻梦撕个粉碎。是啊,人们的跪拜,是因为自身的信仰,而非处于宗教位置上的个体。
林清玄曾道:“宗教的意义,在于启发人的思维,给予人内心安乐。”如他所言,我们信仰的应是宗教本身,绝不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凡人个体。(“见人所未见”,深刻!)
如鸠摩罗什言:“好比在臭泥中开莲花,只取莲花,莫取臭泥。”宗教作为一种唯心主义,存在消极因素是无可厚非。然而,我们应做的,便是坚持信仰本身,而非以信仰之名课一己之私,泄一己之欲。前先时候,法国讽刺漫画杂志社《查理周刊》因讽刺伊斯兰教先知而遇袭,死伤数人,凶手竟然不知悔改,在社交网站上大放狂词。(材料典型又新颖,可见作者放眼世界,关注社会)我们无法否认周刊讽刺宗教先知的错误性,然而,难道以暴力手段维护所谓的信仰,便是信仰的极致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依我之见,信仰本身应当是和平和谐的,以信仰之名狐假虎威兴风作浪,便如故事中自以为是的老鼠一样,终将受到命运、正义的制裁。(回应考试材料,及时点题)
《佛教遗经》中如是道:“大乘菩萨之道,要利益别人而忘却自己。”试问信教的善男信女们,跪拜的是站在宗教位置上的凡人,还是自己的信仰本身?相信理性的明智之人都会回答后者,然而,在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恪守宗教良善之教义呢?(反问句很犀利,警醒人!)我们无法苛求人人都如唐僧一般东渡传经,亦不能做到终身斋戒,以古灯木佛为伴。然而,我们可以如诺贝尔文学奖萨拉马戈一般,以批判性的观点看到当今宗教一些消极现象:佛僧开荤,教皇受贿,教徒大开杀戒……(抨击时弊,读起来爽!)这些消极事实正如一只披着宗教外表的老鼠,利用人们的信仰为非作歹。而我们作为社会中的渺小芥子,纵然信仰不同,身份不同,却也该有所行动抵制这些“老鼠”。社会亦应形成宗教的良性风气,宣扬信仰本身的真善美,而非将暴力、私欲捧上神坛。
人类的膝盖并不柔软,它只为信仰而跪。(名言警句般的句子很吸引人)萨拉马戈曾说:千万不要卸下你这把思考的匕首。但愿人人都能成为一只消灭宗教信仰消极因素的匕首,以独立之思考,跪拜信仰本身。
【点评】本文得分54分。
一篇好文章必定写出与众不同的见识,有个性鲜明的语言特色。此篇文章就有这样的要素。
1.观点新颖而明确。从林清玄的话生发出文章观点:我们信仰的应是宗教本身,绝不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凡人个体。这有点不同凡响。一般同学从材料中看到了位置、崇拜或者其他,只有这篇文章说到“信仰”和“个体”,而且明确地说:我们信仰的应是宗教本身,绝不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凡人个体。
2.语言别致而又特色。名言警句般的句子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人类的膝盖并不柔软,它只为信仰而跪。”“以独立之思考,跪拜信仰本身。”另外文章使用的反问句也给文章增色不少。
(深大附中 王慧明)
11.拨开浮云
宝安中学 李锴煌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如是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可见他即使所占的位置极高,也并不因此被山峰周遭所缭绕的浮云蒙蔽双眼,他心中自有一面清亮透彻的明镜。(借王安石的诗歌点出寓言的关键——“位置”,并由此立意。)
登上高峰,自然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种春风得意般的快慰之感;而笼罩在朦胧的云雾之中,或许更是飘飘欲仙、沾沾自喜,流露出“万物唯我独尊”的豪情。(分析“浮云遮望眼”的原因)
然而不可忘记,你本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若不是你所占的位置、所处的高度,你甚至渺小似虫豸,卑微如草芥。正如那只佛塔顶上的老鼠一般,并不是它变得高贵伟大了,而是它那位置使自己误披上了荣耀的光芒,得意忘形,竟连天敌野猫的闯入也不躲避,最终导致了悲惨的下场。
老鼠的荒唐无知成为了可笑的把柄,恰折射出人性相似的弱点。(过渡自然)有人叹道:“人,本是脆弱的生灵,孤单无依地来到世界上,我们因恐惧而啼哭。”但是人们时常忽略了这一点,于是许多自认为占据了好位置的人开始淡忘自己最初的模样,违背了自己的本心,或耀武扬威,或胡作非为,因此出现了大量尸位素餐的人,无异于狐假虎威的愚昧与井底之蛙的笨拙。(分析中肯)
为避免重蹈覆辙,我们应当学会拨开眼前的浮云,任凭笃定的目光在远方肆意驰骋,迈入一片广阔天地。(点题)
君不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即使身居高职也始终如一,具有悲天悯人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便是他拨开浮云,心无杂念的写照。
唐太宗身为一国之君,亦无丝毫高枕无忧的懈怠,而是起早贪黑的孜孜以求,心系百姓,深信“君舟民水”思想;虚心纳谏,“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一代明君不畏浮云的诱惑所左右,成为千古美谈。
犹记得童年时读过的那个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渔夫的妻子在金鱼的帮助下变作贵妇人,却忘了自己本是一介布衣,被荣华富贵冲昏了头脑,于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这样一个眼前充溢着浮云的人,注定享受不了安逸幸福的生活。
浮云是所占的位置附带的,却更是人的内心所产生的。拥有一颗干净纯粹的心灵,“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拨开浮云,放眼全局,重见天日。
【点评】本文得分54分。
文章从诗歌入手立论:身在高位应拨开浮云迷雾。全文每个部分扣题非常紧密。
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前四段,从诗歌到材料中的寓言到现实人性,小作者分析了高位的“浮云”如何迷惑人。若能开宗明义,亮出观点更好。
第五段过渡,提出我们应怎么做。
第六、七段举例从正面论证如何做到“拨开浮云”,但这两例太类似,缺乏层次感。
第七、第八段反面入手以寓言故事为例,揭示“浮云遮眼”的恶果。
最后,点明浮云的本质,重申观点。
(深大附中 石艺霞)
1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实验学校高中部 窦今
“有的人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是纪伯伦发出的感慨。人生在世,只有不忘记最初的自己,才能善始善终。(开篇点题)
一只安家于佛塔的老鼠受尽人们虔诚得供奉,最终却终归入了猫肚。这只自以高贵的老鼠显然有些得意忘形了,忘了它仅仅是一只老鼠,而不是宝象庄严的佛陀。人们对它的跪拜只是因为它所占的位置罢了,它却天真地以为自己代表着佛,这真是太可笑了!(结合材料分析,什么是不忘初心。)
但世上确有许多人如同这只可笑的老鼠。昏庸的纣王罔顾百姓福祉,自以为天子便胡作非为,最终与成汤天下一同灭亡。和珅位高权重,搜刮民脂民膏成就富可敌国的财富,还不是同样被抄了家?这些古之帝王、重臣,皆因自己身处高位而忘了自己也与平头百姓一样,都是一个人罢了。也许你出身高贵,但你若是因此把自己摆在了高人一等的位置,必将招致恶果。纵观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朝代更迭,无一不是如此。
诚然,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古人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可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仍是贪腐成风?实在令人叹息。这些人身居高位,便忘了自己也与穷苦大众一样的本质——人。他们忘记了自己,只认识位置,他们以位置来衡量价值,也终会被打落云端,在牢狱里自我反省。
反观当下,薄熙来、周永康、徐才厚,一个个站在权力高峰的人从上面跌落,受到法律的制裁。不禁令人忆起龙应台的告诫:“你可以当官,也可以赚钱,但就是不能当官赚钱。”权利与利益当真容易让人迷失,但这就是违法的理由吗?难道这就是应该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由鼠及人,由个人而国家,反面论证,忘记初心,必遭恶果。)
世上还有许多人,不因处在了高贵的位置而忘记了自己,唐太宗即使贵为天子也不曾得意忘形,反而更加励精图治,给予人民富足的生活。大作家屠格涅夫也会因为没有办法给予寒冬中的乞丐一些钱财而羞愧以兄弟之称道歉。更有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虽是共和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家元首,却始终过着简朴的日子,不停地为谋求国民的福祉而奔波,在工作岗位上奋斗至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让我的历史老师在讲课时告诉我们:“周总理是全宇宙最帅的男人。”一个人的高贵,就像他们所做的一样,源自于人生的价值,而不是虚幻的位置。只有像他们一样铭记最初的自己,才能善始善终。(正面论证,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流芳百世。纵横捭阖,深入阐释。)
攀登在人生的高峰上,千万不要因为站得太高而忘记了最初的自己。不忘初心,才能登完人生这座高山。(回扣观点,结构完整。)
【点评】本文得分53分。
文章中心明确,层次清晰,结构谨严。首先由纪伯伦的名言引入“不忘初心”的话题,再结合试题所给材料简要分析“什么是不忘初心”;接着从正反两方面重点论证“人为什么要不忘初心”,既有古今的开明领袖,又有当今社会蠹虫,增强了论证的力度。使用的素材典型且新颖,材料非常丰富,论证充分
本次考试,写“不忘初心”的考生大有人在,多数学生不能明确阐释“初心”的具体内涵,这位考生虽超出一般,指出所谓的“不忘初心”即是“铭记最初的自己”,但依然不够明确,“最初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呢?
(深大附中 董红霞)
13.身居其位,深思其位
龙城高中 侯沁仪
过于安定平稳的生活易让一个人磨去了警惕心,甚至让其忘记自己所处的位置,从而招致杀身之祸,原是四处漂泊的老鼠竟然因为享受佛塔里安定的生活忘记了自己是谁而最终被猫扑食,不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个人若是长期四处漂泊,必是历经世间百苦从而对世间一切怀着敬畏之心。若是仅仅享受着佛塔里般虚假的幸福,必定最终见证显示的残酷。自古以来圣人就不断地以己之遭遇告诫过我们:身居其位,深思其位。
特权易让人被诱惑而忘却自己的任务、原则,而这道理素来被传说却无从用之于事。历代残暴的帝王是先践其理的。他们享受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享受过后宫佳丽三千,奢侈荒诞的生活,竟只履行了身为帝王的权利,却忘记了其为当世之一主应多多少少为百姓谋些福利的义务,这才导致其失去民心,最终失去其位。若像唐太宗这类明主,多多听取忠臣的建议,深思其位,恐怕也可以造就唐朝开放繁荣的景象了吧!
想要拥有警惕心和敬畏心,必须深思其位。人首先要认识自己,评判自己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这就需要人身在其位却跳出固定的思维,处在他人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历代明君必有微服出巡过,以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践,形成完整的正确的评价。只有当与人民群众联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不至于身居高位而俯视万间事物,轻视所有,孤高傲世。习近平主席大力提倡“反腐倡廉”,正是他身居其位,深思其位的体现。
只有身怀警惕心和敬畏心的人,才能不论他居于何等问题,都能深思其位。因为警惕心让人不忘居于低位时被人践踏、居于高位时被不安好心之人惦记,从而对与自己有同样悲惨遭遇之人怀着同情和敬佩,对自己所处位置有惧也有敬。可以这么说,警惕心和敬畏心是一个人能站在他人角度客观看问题的前提,因而警示着人们,要时刻检查自己身居其位时,警惕心和敬畏心是否还跳动着。若他没有圣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那么他作为小人物至少不能对任何事都存嗤之以鼻的态度。
身处繁华的世间,我们没有遭过太多的磨难,也没有太多的不幸,也许将来走什么路也早被定好了,因而缺少了警惕心和敬畏心。然而,不论是鼠还是人,都不是个人的单项活动,而是在一个群体中的,因而不能做事仅从个人出发,而要在比较中让自己突出,不为自己,为社会。
身居其位,深思其位,以之警示世人。
【点评】本文得分53分。
1. 对材料隐含的意思领会正确。题目切合材料主旨,且简洁明白。
2. 论据典型精当。以习近平、唐太宗为例,分析论证,显示了作者选择材料、驾驭材料的能力。
3. 立意深刻。能从历史与现实的高度,分析问题,阐明道理,表现了作者审题立意具有一定的深度。
4. 结构上,采用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式,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5. 语言流畅干净,且用了一些长句的,表现了作者的语言功力。
这是一篇较为上乘的考场作文。
(深大附中 岳永申)
,
14.看淡地位
外国语学校 杨琪
居于佛塔之上的老鼠,见众人朝它的方向顶礼膜拜,便自以为自身高贵,得意忘形,这是何等可笑!一个真正值得尊敬的人绝不会因为自己的地位而自高自大。
(通过对材料简明扼要的分析,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
曾读过培根的《论高位》。在文中,培根指出地位最是能显出一个人的品质。品行高尚的人,在崇高的地位上愈能将其德行之馨香远扬;而品行低劣之人则如同小丑误入了镁光灯的焦点,其行迹斑斑必将暴露无遗。近来社会上盛行反腐之风,诸多位居高位的“大老虎”纷纷落马。在周永康贪污的事件曝出后,村民们大多表示“没有想到”,但也在言辞中表达了一些对周的不满。从村民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曾经人们尊重这位官员,如今时过境迁便立刻想起他的不好;可见人们曾经不过是歆羡他的位置,而并非真正尊敬他的为人。昙花一现的高位不过使他的自私更为显现罢了。(转述培根的话指出“地位”是“品质”的试金石,联系反腐之风,举周永康的例子从反面佐证。)
真正的值得尊敬的人,他们也许拥有地位,但这地位却不是他的追求目标——他们的地位往往是别人授予的。他们或拥有高尚的品格,或拥有坚定信念,因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孔子成为“万世师表”,被誉为圣人,但在他活着的时候,他不过是一个游走于各国之间,衣着朴素,只求使自己的思想能够被采纳,以求为乱世做出一点贡献的人。他不曾想过为自己追求地位,却因高尚的德行而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地位最高的人,苏格拉底把自己喻作一只“叮咬雅典以使之清醒的牛虻”。牛虻是惹人生厌,受人驱赶的,苏格拉底把自己看得如此之低,但千百年后,人们将其视为智慧的化身。真正受人尊敬的人,地位于他们而言不过是品德的衍生品,因此他们视其如浮云,绝不会因之而自高自大。
(正面论述真正值得尊敬的人如何对待地位的,以“孔子”“苏格拉底”为例,段末得出结论,是比较典范的论述段。)
因此我们要成为受人尊敬的人,必定要培养自己内心的高尚,而不是汲汲于地位,以高地位凌人。李克强总理曾言:“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便是要求身居高位的人不可因自己的位高权重而放任自己,忘却自己的追求,抛却自己的良心。(进一步阐述“怎么办”的问题,引总理的话指出对待地位应有敬畏之心,切莫“任性”。)
傅斯年将人比作树,称人要注重给自己修枝剪叶,如此才能成为更高尚的人。我们应以成为高尚的人为追求,以此来赢得人们的尊重。毛姆作品中的一位主人公曾被评论家这样评价:“他只顾仰望月亮,却看不见脚下的六便士硬币。”
地位如同六便士硬币,品行如月亮,让我们都仰望月亮,忽视脚下的六便士硬币吧。(以傅斯年的话及对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中人物的评论结尾,扣应中心,文学性强)
【点评】本文得分53分。
作者以老鼠居于佛塔之上得意忘形、为所欲为作为分析的切入点,阐释了自己对“地位”的认知和态度。全篇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对比鲜明,素材丰富,体现出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不足之处是对原材料中“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 “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两处关键句分析不足, 未能精准分析出老鼠错误的根源。 (深大附中李玲)
15.为你的位置负责
实验学校高中部 罗曼
古言有云:高处不胜寒。
何出此言?
特权与高位往往相称,若是居了高位,必承大责,有了特权,必定要谨言慎行,要让责任与位置相称,要为你所处的位置负责。(由位置说到特权,再说到责任,轻松点题,妙!)
我以为,处在一定的位置,不但要行使好手中的职权,还要对其负责。古代士人常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杜甫为社稷人民愁白了头,更不用说朝圣无数的高官仁人继日谋划,为民请命。(引用与例证结合,手法多样)
一个人,若是凭借自己的能力担当大任,那么他便拥有了比平常人更大的权力。也许一个手势就可以让无数人受益,也可能让无数人陷入危难之中。而居高位者必是极少数人,也应当是精英。由此看来,为自己的位置负责的重要性。
钱钟书先生曾提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之概念。他直言:如今中国的大学正在培养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包括殿堂级别的北大。他们聪明、明理、善于配合,懂得从既定规则中谋取自己的利益。这样的人担当大任,想必会比庸官更加后患无穷。爱因斯坦曾说:大学,应当培养的是一个“和谐的人”。从而理解,他们应当是能担起责任的人,是能为自己的高位负责的人。
十分敬仰邵逸夫先生,这位被称为“最熟悉的陌生人”的人。他不因铸就无人能及的电影王国而自满,悉心资助许多贫困地区。他从富到贵,再到雅,让人们看到了他担当在肩的那一份责任。
反观当今社会,有多少人沐猴而冠,居高位自满,像那只老鼠。他们使自己担当的责任与其高位不相称,让责任和位置走向危险的双轨,最终必会遭遇“被掰成两半”的惨痛结局。(联系现实,和邵逸夫先生形成对比)
高位不是吸纳人民“跪拜”的工具,不是满足自我膨胀感的手段,而是造福更多人的黄金通道。当居高位而不作为成为思维定式,当借劝贪腐成为文化图景,古有的那份“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勇气必会在世风日下中被蒙翳,被消解。那么,我们还能拥有什么?我们还会拥有什么?
是时候改变了。居高位就要对高责任进行勇敢担当。记住,为你的位置负责。(结尾点题)
【点评】本文得分52.5分。
文章写得观点清晰,手法多样,是一篇好作文。
1.开头点题响亮,直奔中心,毫不拖泥带水。说位置,说特权,说责任,轻松点题。
2.引用和例证结合使用,手法多样,避免单调。引述“古代士人常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讲一般道理,然后再以大禹、杜甫和高官仁人为例进行具体论证,从一般到特殊,逻辑严谨。后面还用了对比手法,态度明朗,立场鲜明。
3.有一个问题:文章没有写深写透。只说一个层次:位置重要,要为位置负责。什么样的位置是重要的?为什么重要,怎样负责?如果把文章写出几个层次就更好了。
(深大附中 王慧明)
16.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
西乡中学 刘璐
舒婷曾说:“所谓风流,就是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我以为,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即是在时来运转、风云突变后依旧保持本心,不忘初衷。(起笔巧妙,并不像一般材料作文一样先点材料,而是引用舒婷语但又不拘泥于原话,按照自己的理解,用以点明中心,简洁明了,立意准确)
四处漂泊的老鼠本是何等平庸之辈,但他在佛塔里供品的“侍奉”下,善男信女的“跪拜”下丢掉了本心,丢掉了自己只是老鼠的身份,以致遇到猫竟也不知躲藏,终身首异处。(本段体现材料作文的特点,抓住“丢掉本心”和“身首异处”的关键词,既分析了材料,又把材料作为一个典型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
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保持本心,才能在天地中立足。柴静初到《东方时空》时并不顺利,饱受争议和批评,但她并不是“眼空垂泪泪空垂”,而是用自己作为一名职业记者的良知和正义,直击生活的各个角落,后来她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出版了《看见》,被评选为“最美记者”,但在这种情况下,她依然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不忘本心,坦诚道:“溢美之词罢了。”言有心,行有格,贫贱不稳,宠辱不惊。(观点+典型事例的写法是常规的写法,但作者运用得很纯熟,紧扣题目和中心“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和“保持本心”,既有事,又有言,还有对人物的评价。我们强调学生写作文要关注现实,关注社会,而作者举柴静的事例,其实是紧扣社会热点的。)
马克·吐温曾说:“有好书、好友,还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这就是理想的生活。”我们总以为理想的生活总要出人头地、高人一等、享受他人的欣羡和目光。却不曾想过拥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身处何种境地都是理想的生活,淡泊名利、安于寂静,身居庙堂之高时便可认真审视自己,不对自己做出错误的判断、不盲目、不骄傲。(用马克·吐温的话解析“本心”的内涵,论证深入一步。特别强调“居庙堂之高时”,体现了文章的针对性)
但同时也要记住,不忘本心,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并不是要教会我们自卑、妄自菲薄,而是正确地认可自己(此句不通,可将“认可”改为“认识”)。奥黛丽·赫本是一位落入凡间的天使,她不光拥有精致的容貌和精湛的演技,还有一颗善良的心。她关心第三世界儿童的疾病和教育,她说:“我希望可以利用我的名气去帮助那些可怜的孩子。”赫本已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但她没有忘记——她是群众,是世界公民,她没有忘记本心,在功成名就之时依然胸怀世界儿童的安全和教育;她也没有妄自菲薄,她知道自己的名气,她知道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本段从另外一个层面谈“本心”,强调不自卑,不妄自菲薄,举赫本利用自己的名气帮助孩子的事例,与柴静例对应,有中有外,很有说服力)
张天麟指出:“中国不患物穷而患心穷。”若心干如枯木,那么足够的水分和阳光又有何用?人们总是在有了一定名或利后就忘了本心,穷了心,一个失去本心的民族,又该如何立于世界呢?(从个人上升到民族,本为深化主题,但行文显得突兀,为深化而深化,落入了俗套)
我们不做日本,在成为经济强国后便忘了曾经不可磨灭的侵略事实。我们中国要强大,就要不忘本心,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
从中国在现代世界中作用越来越重要,要担负起这个责任,首先,我们就要摆正态度,不忘本心,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结尾进一步点题,再回到题目,这种写法是考场作文的法宝,值得借鉴。)
【点评】本文得分52.5分。
本篇文章体现了考场作文的特点,题目来源于舒婷的散文,作者进一步解释其含义为“保持本心”,这就巧妙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在行文中始终围绕中心和题目,结尾落在“不忘本心,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上,扣题紧,中心突出,这是考场作文中比较讨巧的写法。
作者的思路是清晰的,用柴静的事例论证成名后清醒不自夸,用赫本的事例论证功成名就后不妄自菲薄。两个事例,两个方面,一中一外,头脑清醒。然后文章深入一步,由个人上升到国家民族,落脚点在中国担负的责任上,可见作者思虑之深。但是,我以为,中学生写作为深化主题,动辄上升到国家民族的写法要慎用,一是失之突兀,二是牵强生硬、大而不当。其实,本文从个人角度谈,更能谈透彻,也更具现实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作者读了不少书,在短短的一篇考场作文中,引用舒婷、马克·吐温、赫本及张天麟的话,而且使用恰贴,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提升了文章的内涵,这一点是难能可贵并且值得学习的。
(深大附中 李万民)
17.陈力就列,不能则止
平冈中学 陈寿杰
野猫一语:“人们想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颇引人深思。如果别人的虔诚只给了你所处的位置,只能说明,你称王的能力网(往往)不足以承受王冠的重量,因而,人应“陈力就列,不能则(者)止”。(因果关系的句子,决定文章的展开一定从原因讲到结果。这里点题的同时又明确文章思路,挺好!)
孔子对弟子所言:“陈力就列,不能则止。”意在劝诫那些骄傲自满,不懂谦虚的人,有能力才去做那个官,没有能力就止住脚步,潜心修行。诚如其言,“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能力的大小才是评判一个人地位的标准,而不是其所处的位置,尤其是无法胜任的位置。(“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是“陈力就列,不能则(者)止”的原因,先把这一点分析清楚。文章按既定思路写)
陈力就列,不能则止,自己所不能承担的责任,不应执念和可以承担,这一点我感触很深。初中时我身兼数职,既是班长又是学生会干事及团支部部长,一天琐事极多,东奔西跑,最终却一事无成。于是我辞去学生会及团支部工作,专注于班级事务,终于建立了威信,树立了榜样。我受制于位置之多,而老鼠在材料中受制于自己所处位置与自身**能力的差别,却是殊途同归,同样是因为能力不足,却无法兼顾与胜任。然而老鼠的贪婪**;它的双眼,权势和地位之高大掩盖了自知,最终未能反省领悟,死于猫爪之下。(以自己的经历说“陈力就列,不能则(者)止”的意义,强调能力是位置的前提)
由此可知,(总结上面两段内容,得出结论)对位置的探寻和追求不可操之过急,对自己也要有充分而深刻的认知,由此才不会误入歧途。(上面是一层意思:能者负其责,不能者就让贤)
因而,“陈力就列,不能则止”又不失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和理应追求的人生境界。大画家吴冠中说:“艺术*于灵感,灵感无处买卖,艺术家本无职业。”正是他对自己所处位置的准确认知,正是这种谦逊而不追求虚高地位的态度,才让他成为“最贵的画家”。而生活中总有些人汲汲于虚名高位,不断追求权势虚名而不择手段将自己无法胜任的位置或根本不适合的位置占为己有,最终只会有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帅哥头破血流。(这段讲另一层意思,以吴冠中为例说“陈力就列,不能则(者)止”是人生态度,是人生境界)
陈力就列,不能则止,理应是我们的人生追求。于此,我们不会轻易自傲;于此,我们不会牵强附会;于此我们才能心安理得;也于此,我们才能独享一份淡泊心境的自在坦然。
陈力就列,不能则止!
【点评】本文得分52.5分。
一篇好文章的基本要求就是思路要清晰,此文做到了这一点。
先引述材料,很快点题“陈力就列,不能则(者)止”,再通过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明确文章思路:因为位置和责任的重要,所以需要能力。
先分析“陈力就列,不能则(者)止”的原因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然后以自己的经历说“陈力就列,不能则(者)止”的意义,强调能力是位置的前提,从而强调能力重要。这样的内容花了两个段落,思路很清晰。
如果文章停留在这个层面,就浅薄了,作者没有停下来,而是进一步分析“陈力就列,不能则(者)止”是人生态度,是人生境界。这一段以吴冠中为例,材料用得恰到好处。
这样,文章形成两个层次,读起来显得很厚实。
( 深大附中 王慧明)
18.明确自己的位置(题目即观点)
布吉高中 林晓玲
倘若你没为自己定位位置,那么你的人生将会是茫然的。当然(用词流畅),如果把自己定位的太高也会背道而驰,正如材料所言:一只老鼠在佛塔安了一个家,就认为自己代表着佛,为所欲为,却不知人们跪拜的是它所占的位置,最终死于猫爪之下。材料中的老鼠就是将自己定位太高,没有明确自己的位置,所以现实中的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位置才不会落得和老鼠一样的下场。(开篇简洁,引入材料自然,直入主题。)
明确自己的位置,才能明白自己的能耐。从前有只老虎抓到一只狐狸,饿得想要吃了它,可狐狸却说自己是上帝派来的神,便让老虎走在他前面,于是动物们见到后都便纷纷逃走,这就是狐假虎威的故事。其实动物们害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狸,而老虎却浑然不知。倘若老虎能明确自己的位置,也不会给狐狸耍得团团转。我们也一样,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位置,才知道自己有多少的能耐。难道老虎的能耐没有狐狸大吗?难道你没有能耐吗?所以,唯有明确自己的位置,才能明白自己的能耐。
明确自己的位置,才能走向胜利的巅峰。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名人因为明确自己的位置并去努力而获得了成功,他们明白自己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才明白自己获得成功的路径。如果没有明确自己的位置哪会有富豪李嘉诚?哪会有比尔·盖茨?哪会有马云?这些成功人士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的优秀。刚开始的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平凡,即便他们开始的头脑就很聪明,也没有骄傲,把自己放在过高的位置,而是明确自己的位置去努力,最终走向胜利的巅峰,在世界中绽放出自己的美。(结构清晰,论证充分,分析到位。)
位置是一个人人生的垫脚石,有的人也许石头厚度厚了点,有的人也许薄了点,倘若你没有明确自己的位置那你的人生又会呈现什么样的局面呢?如果你将自己的位置定的太低了,那你就不会明白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如果你将自己的位置定的太高了,那你将沾沾自喜,最终你的“喜”将会被现实所打败。唯有明确自己的位置,你才会是真正的你,你才会知道自己要去付出多少,而不是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乱飞毫无目的。明确自己的位置,将会有属于你的光彩。(结尾的倡议铿锵有力,让人深思。)
【点评】本文得分52.5分。
这是一篇考场佳作,从整体上感叹于考生的结构美。
首先,开篇简洁,引入材料,直入主题,“倘若”“当然”两词使文章开头行文流畅,“正如材料所言”这句话使文章开头引入材料自然,所以这样的开头不拖泥带水,给人的感觉非常清晰自然,一看就是经过严格训练,值得一般学生特别是不会写作文的学生学习和借鉴。
其次,文章主体部分论证充分,分析到位,给人感觉简单深入;“明确自己的位置,才能明白自己的能耐”“明确自己的位置,才能走向胜利的巅峰”两个分论点的提出使文章结构既简单有深入,考生行文流水间彰显其语言驾驭能力。
第三,结尾的倡议铿锵有力,值得我们深思,结尾的语言凝练,值得同学们学习,“如果你┄┄所打败”“明确自己的位置,将会有属于你的光彩”,考生的行文既彰显自己的语言功底,又自然不露雕琢之痕。
所以从整体上感叹于考生的结构美,可以作为一篇范文在全市一般学生中推广。
(深大附中 甘红阳)
19.饿猫闯进来之后
龙城高中 朱嘉裕
老鼠幸福地享用信众们的虔诚的供品,自得于他们的跪拜,而嘲讽他们的无知。这时,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惊住(用词不规范,也不能带宾语)了高贵的老鼠,也惊醒了跪拜的信徒。我对这只老鼠的死拍手称快,因其亵渎了一些人的信仰,更可耻地自鸣得意,但我好奇——这只饿猫闯进来之后,怎么办?(开头既合入题之法,且收自然引出下段之效)
信众们或许会震惊愤怒老鼠的胆大妄为,对它对佛像的侮辱咬牙切齿,痛心疾首,接着,表彰这只英雄的野猫维护了信仰的纯洁性。最后,清扫佛像,整理秘籍,接着跪拜。皆大欢喜。(写“饿猫闯进来之后”信众们(显然类比普通民众)情绪性、行为性的浅层反应,为下文写我的深层思考作衬托。正因是次要性的衬托,所以着墨不多,可见作者结构之功力)
然而,我仍有几个问题:(开始写“饿猫闯进来之后”我的深层思考,一个“然而”,如巨石天坠,环然注目。/ 结构上承上启下,清朗简明,而独立成段,又自成罩住下3段之势。结构是思维之容器,不只是技法。若无下3段的3个思想,罩谁去?)
第一,老鼠是如何进入佛塔,而又肆意享受、破坏而不被发觉,直至一只野猫饿极才被抓获?管理佛塔的僧人何在?驯养的家猫何在?信仰,对于人类来说是最崇高的存在,而若连信仰都得不到应有的保护,那么要这些尸位素餐之徒何用?正如现实社会中人民所信仰尊崇的法律、道德、公权、国家……往往被一些尸位素餐之人拱手交给奸邪之人破坏,践踏。郭美美事件曝光后,这些管理保护上的缺点,愈发触目惊心。(写“饿猫闯进来之后”我的深层思考之一:老鼠为何能进入神圣的佛塔?(喻奸邪窃据要位))
第二,野猫如果没有饿极,是否这只老鼠依然能逍遥法外?更进一步,当野猫们在佛塔外都能知晓塔内有老鼠,从而入内一把将其抓住时,为何要一定等到饿极才行动?我想,猫们总是看不起鼠的,或者总以为其逃不出手掌心,因此也就省的辛苦爬塔——当酒足饭饱时。当然家猫与野猫总分高低贵贱,而野猫们,也更容易受到饥饿的逼迫。当饿极时,也只能逼迫他们铁面无私了。而当下某些老油条们,平素难得糊涂,可当风刮得紧时,也只能死道友不死贫道,明哲保身。习近平主席打的苍蝇,正是为了令这些人警觉。(写“饿猫闯进来之后”我的深层思考之二:靠野猫清除佛塔中的老鼠可行吗?(喻清除窃据要位的社会奸邪的力量))
最后,信众们的信仰寄托,既如此容易遭人破坏,为何又将其奉为神明,不敢正视?我们将道德、法律奉为至宝,却又仅仅将其作为单薄(修饰“符号”不当)的符合(当是“符号”之笔误),只顾盲目地崇拜。最终的结果,只怕仍不免于使这些信仰受奸邪之徒利用、践踏。我们以为将钱一捐红十字会了事,却又没想到惯出那郭美美。我们总是试图跟风崇拜,而忽略对原则的恪守,对信仰的奉行及保护,如果我们仅是盲信徒般跪拜,那么这样的老鼠将层出不穷。(写“饿猫闯进来之后”我的深层思考之三:该怎样维护佛塔(要位)的神圣?(喻法律、道德的尊严))
饿猫闯进来了,将狐假虎威的老鼠逮住了,但这样的偶然性事件怎能使人安心?如果没有对位置上的权力监督,没有对信仰的保护及落实,那么野猫走后,怎么办?我们必须将那盲区外的特权约束住,真正参与到自身信仰的建设中。只有这样,才不需要野猫的保护。(结尾得出结论:只能靠制度建设)
【点评】本文得分52.5分。
是一类卷中的上乘之作。
审题准确。能抓住“老鼠”、“位置”两个核心概念,这是作文之根。
思想丰富而深刻。能进行开枝散叶似的分析,绝是学识、见识之果。对社会的认识,超越了情感、道德层面,直达理性之界。
结构层层推进,段间思维衔接严密无缝。这是议论文体的典型了。
善于不断追问,锋芒照夜,可谓个性。
至于举例不够丰富、语言偶见生涩,当是考场文之瑕吧,无伤大体。
(深大附中 康立)
20.居高位而自省
滨河中学 李捷裕
当猴王沐而冠,伟岸的身姿立于假山上,俯望着观光的游客满自欣然,自认披上袈裟便成佛人,殊不知游客支配着它,内自笑讽。这一切都是猴子的错觉罢了,是猴界之王的高位,令其产生了盲目的错觉。(由一寓言引出观点,但观点可以更鲜明。“佛人”“内自笑讽”等有生造词语之嫌。)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被遮蔽了双眼,定无法览尽泰山之美,毕加索<,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COLOR: red;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tyle: italic">远迩闻名,晚年疑心他人对其名画虎视眈眈而无法寻觅知己,独自一人与仆人居住在野外,弥留之际,他将其诸多画作留给在他身旁许久的仆人,带着仆人卖画过上好日子的想法遗憾地开了。意料外,仆人将其画作全数捐给博物馆。毕加索身居高位,视角有所偏倚,正如佛像前的老鼠,对野猫产生了错觉。无怪他在未望眼泰山便带着遗憾逝于世了。(举例论证“身居高位,视角偏倚产生错觉”,但不能很好切中材料内涵。)
错觉由位置之高而幻生,位置之高亦可使人心生高傲、自负等负面影响,产生假象。假使汝等拥雄师百兵,旌旗蔽空,浩浩南下攻克一小兵团,可胜耶?袁师大败!当日官渡,曹袁兵力悬殊,实以卵击石。不当是曹操巧计奇袭乌巢,更是袁大将的自负,本着必胜之心而败北。且说陆伯言临激愤的蜀兵,其势不可挡,然陆终而取胜,火计破蜀胆,不仅在于足智多谋,更在于刘备身居高位,无暇顾兵士生死,以权高挥兵,自以为士气可战胜一切,产生诸多错觉,面对臣下,无广开言路,直自操佩剑,讨东吴。(以袁绍、刘备为例论证:错觉由高位而产生。但表意不够明晰,分析未突出要害,论述显得乏力。)
身居高位者,应广开言路,如不然则类夷洲大败,像老鼠被撕两半。老鼠不因居高位而见野猫窜逃,就可挽救自己一命。孙权,古今多少贤圣叹赞: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啊,孙权正因身居高位而自省才可御江东半百之久,擢鲁肃,劝阿蒙,取张昭计,使周瑜谋。白衣渡江取荆州,孙权不劝学,岂有阿蒙此豪举?孙权不采取周瑜黄盖苦肉计,怎野火纵海,火烧舳舻千里?
身高位者,当每日三省吾身,则无错觉由心生,酝成大祸。
居高位而身省,祸无所伏。
(重申观点,简洁有力。)
【点评】本文得分52.5分。
这篇文章观点明确,立意在材料含义之内:身居高位需自省,否则被错觉误导会酿成大错。
文章思路比较清晰,总分结构一目了然:身居高位而不自省,会一叶障目;身居高位而不自省,会产生“高傲、自负的负面影响”;身居高位者,应广开言路。
论证过程中的选材和分析未能很好切中作文材料的内涵。
语言表达比较简洁。但半文半白,比较生涩,有的甚至句意不通,表意不明。
(深大附中 石艺霞)
21.找准位置,享乐人生
雁来雁去无痕,云卷云舒亦安。世上许多事物清新而美丽,舒适且安逸,只因它们找准了位置,与外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也有的摸不清方向,找不准位置,正如那只自我陶醉的老鼠,不是令人可怜又可笑吗?(开篇富有诗意,点题明义,切入材料。但语言可更规范,表达可更简洁。)
落花因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化作春泥来为花朵护航,使自己从无情之物也化作了有情之土,升华了自身灵魂。
世间万物如此,人亦如此。
因未摸清方向,找准位置,而有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遗憾,但在及时醒悟后,又踏上寻路征途;找准了自己该有的位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让自身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灵魂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性情得意陶冶,人生得以享乐。
曾以为“我辈岂是蓬蒿人”,所以“仰天大笑出门去。”后明白了“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只因为位置找准了,态度才如此变化之大。
同样只为找准了人生位置,即使被贬再贬,照样可以一蓑烟雨任平生。(以古人为例,论找准自己的位置得以享乐人生。)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纷纷扰扰,物欲横流,是否找准人生位置,已去享乐人生?
在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他只一心读书写字,生活平平淡淡,人生简简单单,可他却享乐人生。在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红遍江南地北,红得自己都不知自己是谁。那一年,他十分忙碌,忙于上电视、开记者会、谈感想。在一次读书会上,他说:“我十分愧对过去的一年,做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事,而不是在读书写字。”过去的一年里,他很忙碌,但并不快乐,因为人生位置已被改变,享受不到人生的乐趣。
但纵观现代社会,又有多少人像莫言一样,明白自己偏离轨道后又能迷途知返,重新找准方位,享乐人生呢?(以莫言为例,论名利对找准自己位置的干扰。)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生在世,活着并不困难,享乐更是简单。
寻一把摇椅,卧看日月星辰;
拾一本古卷,笑看天下苍生。
只因找准位置,只为享乐人生。(点题,重申观点)
【点评】
文章从“找准位置方能享乐人生”角度立论,首尾照应,观点明确。
论证过程思路清晰,过渡自然。从自然界到人生,从古代至当代,正反对比论证。由材料的选取可见作者的文学素养。
语言清新自然,较有文采。
(深大附中 石艺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