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暑假也要参加一个全国性教学比赛,他选的课文是帕斯卡的《人是能思想的芦苇》 。我建议备课过程阅读以下书籍:
(1)(法)帕斯卡:《思想录》(通读)
(2)(德)卡西尔:《人论》
(3)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4)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
(5)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6)许苏民:《人文精神论》
(7)张世英:《哲学导论》
(8)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
(9)金岳霖:《形式逻辑》
(10)〔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
(11)章士嵘:《<资本论>的逻辑》
(12)叶秀山:《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
(13)夏甄陶:《关于目的的哲学》《认识论引论》《思维世界导论》《认识的主客体原理》等。(对我个人影响大的是《关于目的的哲学》一书。)
(14)美国的大学教材:《全球通史》(上下)
这些书,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和《人是能思想的芦苇》一课的主题有关,能帮助教师视野开阔地深刻地理解文本。例如看了夏甄陶先生的《关于目的的哲学》,就知道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有目的实践,而人的实践质量决定于思考质量。
我思故我在。
不思考,就是动物。
这些书,打个五折,也要读一半。
读了这些书,即使比赛不得奖也没有什么问题。
读了这些书,不可能不得奖。
不比别人多读一点书,就是在网上搞一搞,或凭借一点小聪明,讲的课,也就是一点小聪明而已。
我还要求这位年轻教师,要把帕斯卡的《人是能思想的芦苇》这篇课文一字不落的背诵下来,比赛前我要检查。
(201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