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更多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
教育视野
>
博览群书
文章标题: 《禅的意蕴》
阅读次数:95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禅的意蕴
禅的意蕴
2008-10-11 11:21:01
来自:
黄涌
千峰映月
的评论
4
关于体验美学,近来少有谈论。大概在一个盛行于技术的年代里,人们对体验本身已失去兴趣。
禅的体验,最早萌发于农耕时代。在一个物质匮乏和人的野蛮性还未完全褪掉的时代里,禅的出现多少让人的精神多了些许的慰藉。中国的禅宗从惠能开始便有了自己的独特。我早年读《坛经》时,一直就觉得惠能是个怪人,或许他自身的经历就给了禅宗以定位,但我却一直怀疑着《坛经》故事的真实性。后来读胡适先生论神会的文字,这样的感觉越发强烈了。
不论真实与否,我只是在想惠能的出现,大概可以推知在中国文化里体验美学的重要性。 只是近来我们对体验美学关注的越来越少了,我们很多的阐释家更为关注的是知识上见解,很少有精神上的顿悟。于是,艺术便成了技术的奴役。其实认真想来,我们一直都不乏对“体验”的关注。被官方唱了老掉牙的“作家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然后写出好作品来”的论调,流行了好多年。只是真实的体验是否与我们所倡导的“体验”相关呢?
台湾作家林芳谷先生《千峰映月》一书,看起来是谈“禅诗”,实际上却与体验相系着。论诗、参禅的文字,我见过不少,但大都流于俗套。譬如过于强调“顿悟”与诡辩,却很少谈到对身边生活的感受;太喜欢引用古禅师的故事,来佐证今人经验,却很少去感受禅师所处的时代与生活的经验。知识在很多时候有着对“悟性”的戕害。金庸《侠客行》结尾处石破天对蝌蚪文的破译,可以看作是破知识本身的迷瘴。
我一直觉得在一个知识时代里,体验本身就是对技术的颠覆!
当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喧嚣的时代里,金钱、名利等搅得我们无法自拔的时候,我们是否回过头来体验一下对生命本身的观照?
生命的境界有很多种,但是真正要消除自身所存在的各种樊笼却并不容易。陶潜的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大概只算是一种遥远的怅惘吧。
中国人的精神里有了太多这样那样的莫名怅惘与冲动。只是我们很少能够真实体验一下这样的生活,我们渴望的大多是纸上人生。在实际生活里,我们遭遇到了太多这样或那样的不称意。于是便有了“明日散发弄扁舟”的念想。
禅宗意,大概就是在教会我们如何获得如此的念想吧。
在一个越来越喧嚣的时代,我们更多的人需要大概并不是生命里的淡定,而是生活中的念想!
最后更新[2015-6-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
友情链接:
我爱语文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