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少堂研究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152):用现有生命的三分之做一件事》
     阅读次数:92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152):用现有生命的三分之做一件事

少堂志林(152):用现有生命的三分之做一件事

 2015-5-16 19:0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少堂志林(152):用现有生命的三分之做一件事

——程氏造词法之学术概念造词法

我在研究语文味的这十几年间,为了适应研究不断深入的需要,即为了很好地反映研究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创造了不少新的学术概念。经过十六年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这些概念已发展成为范畴体系。这些概念由于已成体系,所以解释清楚一个,就可以连带解释其他一些概念——这一点在《语文味教学法》一书中已经做到了,在我退休前要出版的我这辈子学术集大成之作《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以语文味、文人语文为核心》,就更是这样了。后者甚至从《易经》阴阳八卦理论受到启迪,把语文味教学美学理论概括为两两相对应的阴(偏重理论)阳(偏重实践)四组共八个核心概念(即阴概念四个,相对应的阳概念四个)构成的范畴系统。这样建构的中国语文教学美学体系,的确是空前的全新的理论思维。

就不断提出新概念,并且逐步将这些概念发展成为范畴体系这一点来说,在中国当代语文界,你可能找不出第二人。不信你找给我看看。

语文味理论中的这些新概念的诞生形式,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从内容到形式完全是我创造的。例如“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语文味教学法”“表现性教学”“再现性教学”“教学主题”“价值推送”等等。

一类是一些旧词,我借用旧瓶装了新酒,赋予了新的涵义。如“教学语言”“教学作品”“渗透生命体验”“体贴”等等。

一类是我通过仿拟创造。通过仿拟创造的一些重要新词或概念举例如下:

1)语文味——“语文味”从提出过程来说,是即兴式灵感性原创,即我第一次提出“语文味”这个词语时,当时并没有想到“诗味”概念。但在后来的研究过程中,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诗味”以及中国传统的诗味美学理论,是重点参考的理论资源,所以也可以把“语文味”归之于仿拟。

2)文人语文——“文人语文”从一开始提出就是直接文人画概念启发。

3)重语文、轻语文——这是昨天才在语文味工作室群里讲课中提出的两个新名词。语文味教学法主张,教语文也好,学语文也好,最好是要把自己放进去。传统的或其他的语文教学法,只强调教课文、学课文,因“无我”,所以轻。但把教者、学者自己放进教学过程甚至教学内容中去,即“有我”,语文教学过程,就重了。联想到重工业、轻工业概念,于是我昨天提出语文教学有“重语文”“轻语文”之分。

我觉得提出重语文、轻语文的概念,是有意义的。

“代表课”也是仿拟“代表作”的。

词语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学术概念的诞生与创新要自然。学术概念要有生命力,不能仅为概念而概念,前提是要对所做的课题先研究得好,研究得深入,才能“中得心源”。也就是说,你得心中先有许多东西。更重要的是,提出一个新概念,要贡献一种新的思想,这样提出的新概念才有实质意义。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不是先做长期深入研究,不是先有许多独特的研究心得,而是一开始就打出一个旗号,如同没生娃娃就取名,虽不是完全不可以,总也有点玄。然此做派现在很时髦,一些浮躁之徒博名,对此趋之若鹜。有些年轻人从一开始就热衷于这样干。窃以为,做学问要走大路,但不要搞大路货。以我一辈子做学问的经验看,我敢断定,趋之若鹜的那条路绝非学问正途大道,甚而至于可以说是学问邪路,奔着这条路搞出来的,顶多是大路货,也许连大路货都算不上。

有的人可能会说,你自己提出很多新概念,怎么反对别人提出新概念?我要强调的是,我绝不是反对提出新概念,而是反对为提新概念而提新概念,即反对“取名字比赛”。我在语文界提出的学术概念不少,但我提出这些概念的过程很漫长,甚至很艰难。

——我2002年4月在深圳中学主讲后来产生很大影响的全市性大型公开课《荷花淀》时,“渗透生命体验”“教学主题”“价值推送”“教学作品”等思想就已在实践中基本成熟。实际上,像渗透生命体验、打造教学主题、实现价值推送等,不仅是《荷花淀》这一课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以后一系列公开课成功的重要因素。但直到最近几年,我才不疾不徐地,从容地,把这些思考和实践经验,上升提炼为学术概念。就是说,“渗透生命体验”“教学主题”“价值推送”“教学作品”等理念从开始实践到最后提升为理论概念,中间至少有十年光阴。

——《荷花淀》一课取得巨大成功,但当天一位深圳市语文名师对我说:“这一课好是好,但我们不好学啊。”他这句话引发我对语文味教学的操作性予以极大关注。于是,从2002年开始,我反复思考研究这个问题,并通过多堂大型公开课进行了实践探索。到2007年4月,我在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运用完整的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主讲全市性大型公开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此课在深圳语文界引起极大轰动。至此,语文味教学有了可供一线教师实用的具体操作方法。由此可知为了应答一线语文教师关于语文味教学要重视操作性的呼唤,用了近六年时间摸索出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我的信心,这时写文章明确提出“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是很好的时机。但此后我写的文章还是很谨慎地只概括操作程序,没有明确使用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这个概念。尽管此后我每一堂公开课都旗帜鲜明地使用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但我没有急于发表文章明确提出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概念。直到最近几年,我才撰文明确提出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概念。因此思考、研究、反复实践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到我写文章明确提出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概念,中间相隔了十余年时间。甚至在2007年4月运用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成功主讲全市性大型公开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实践已证明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已经完全成形之后,过了大约七年我才撰文明确提出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概念。

——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是语文味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按说,“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在2007年主讲全市性大型公开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即已定型,早就可以写文章提出语文味教学法概念了。但事实上,直到2013年1219日,根据深圳市教育局对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的统一要求,我在深圳市大鹏新区(上午)和龙岗区(下午)对两个区的语文教师举行讲座,我定的会标还都是用的“深圳市继续教育活动月暨程少堂‘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培训活动”(会标照片见语文味网报道: 《报道:“语文味教学法”亮剑龙岗、大鹏两区》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12306)。我上午在大鹏新区讲座还没有用语文味教学法做讲座标题,下午在龙岗区教师培训讲座中,我才首次用《语文味教学法——一种新的语文教学语言》作为讲座标题,第一次正式提出语文味教学法这个概念。到2014年元旦期间,我才决定动笔写作《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这篇论文。该文不长,不到七千字,2014年2月发表在北京《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上。发表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04年第2期用杂志三分之篇幅举办“程少堂之教改探索”专栏,转载了包括这篇文章在内的三位作者的四篇文章。换言之,从2007年语文味教学法之核心内容——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成形,到正式提出建构语文味教学法,我又花了七八年时间。

2015年,由我主编、语文味工作室全体成员集体撰写的洋洋七十余万言的《语文味教学法》一书即将出版,它标志着语文味教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成形。

然而回头一顾,屈指算来,语文味教学理论建构过程即整个概念系统的建立过程,花了整整十六个春秋。

十六个春秋是个什么概念?

就是差不多耗去了我现有生命的三分之一。

就是相当于打了两个“抗日战争”。

最后引用《少堂志林(25):取名,或设若隔壁“毛二狗”改名为“毛泽东”》的结尾来做本文的煞尾:

设若老人家在毛主席纪念堂一翻身醒过来,接着猴性大发如此这般地喊道:“张玉凤你快过来,你马上通知政治局要他们发个文件,从明天开始我改名叫毛二狗。我辛辛苦苦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可毛泽东这个名字像第四座大山一样压在我头上120多年,我不想亚历山大,想过一下凡人生活。”可毛泽东真要是改名叫“毛二狗”了,他也是“伟大的毛二狗”不是?而隔壁家的毛二狗就是取名或改名叫“毛泽东”,那也只是一个“凡夫毛泽东”罢了。

学术新概念应该是新思想之凝聚,不然就是隔壁毛二狗取名或改名叫毛泽东。

2015-5-15草稿,16日修改


最后更新[2015-6-1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