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179):端与午,分别是何义?》
     阅读次数:122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179):端与午,分别是何义?

少堂志林(179):端与午,分别是何义?

 2015-6-20 19:00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昨天下午,语文味工作室有几位在群里闹端午。我顺便就聊起一次听课经历来。

我在工作室群里说,曾有老师讲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一课。课后我问他,题目中“端”是什么意思,“午”又是什么意思。他答不出。我又问:你去过北京故宫吗?他答:去过的。我问:故宫不是有端门、有午门吗?去过吧?答:是的。我说:语文教师,生活处处是语文啊——到端门午门,知道为何叫端门午门么?他答:不知道。我解释道:端者,正也。端门,正门、第一道门的意思;午也是正,午门是正南门。

接着,我在群里开了一句并非无稽之谈的玩笑:民间为何在端午节那天纪念屈原?或者屈原为何在端午那天跳江而不在国庆节跳江啊?端午节,不是一般的节,是正之又正的节。屈原,就死于正。

过一会儿,工作室有位年轻女老师发信息提出一个疑问:端午节不是在屈原死后才有的吗?

我没有吭声。

 

今天端午节,工作室另一位老师发信息问我:昨天工作室群里您说起《端午的鸭蛋》一文,您和讲课老师的问答,想确认一下,您的解释是否独家?

我答:前半端门午门,以及端、午的解释,是正确的,至少有据可查;后一半是我在群里聊天插科打诨杜撰的。综合起来是独家解释。

这位老师又问:哪部分杜撰?

我答:后面“民间为何在端午节那天纪念屈原?或者屈原为何在端午那天跳江不在国庆节跳江”一句,是我艺术虚构合理杜撰的,但并非毫无根据。

这位老师说:太好了!我想分享到朋友圈扩散一下,不算侵权吧?

我答:你等我整理成志林随笔,在语文味网挂出来,你再转发分享吧。

然后我又说:我再杜撰一下——五月五日,五者,与午同音互训。

这位老师玩笑道:午门斩首。

我说:端者正也;午门之午也是正,这个无疑。午夜,是一夜正中间;正午,是一天白天的正中间。

这位老师问:正南门又有何杜撰么?

我答:正南门不是杜撰。午门就是正南门。端门,午门,都是正门,只是端门是第一道门。

以上是聊天实录。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学术界有很多说法。民间流行的说法是为纪念屈原投江。如果是这样,那屈原投江在前,端午节诞生在后。但学术界不太认可这种说法。上个世纪抗战时期,闻一多先生发表《端午考》等一组考据论文。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起源至少在四五千年前,“和中国人民同样古老”。端午本是水乡泽国以龙为图腾的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半民俗的神人共娱节目,投粽于水当然是献给图腾神的祭品,乡民断发文身以显示自己龙之子的身份。可见端午起源于上古人类与严酷大自然搏斗,以求生存、争自由的途程中。后来由于人民热爱屈原,就把端午节这样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转让给屈原。此后学术界大多数人认同闻一多先生的观点。

 

鉴于此,当工作室那位老师质疑我的玩笑,提问“端午节不是在屈原死后才有的吗”的时候,我就没有吭声。我想她上网查一查就知道了。

2015/6/20



最后更新[2015-6-2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