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少堂研究
文章标题: 《看得见风景的生命——《我们当年——程少堂率性诗文集》编后》
     阅读次数:80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看得见风景的生命——《我们当年——程少堂率性诗文集》编后

看得见风景的生命—— 《我们当年——程少堂率性诗文集》编后

 2015-6-26 19:32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看得见风景的生命

——《我们当年——程少堂率性诗文集》编后

青·花瓷

 

一提到京剧,我们就会想起梅兰芳,一提到那篇伟大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我们就会想起马丁·路德·金,而一提起苹果,我们就会想到乔布斯。梅兰芳、马丁·路德·金、乔布斯,这些人,他们都是一棵风姿绰约的参天大树,站成了一道绝妙风景,驻进了我们心里。

同样,当我们说起语文味时,就不能不提到程少堂,而当我们说到程少堂,又会很自然地谈论起语文味。程少堂和语文味,两者已是血脉相连,不分彼此,浑然一体——彷如庄生梦蝶。作为一个理念的首倡者,毫无疑问,程少堂是语文味的标志性人物,而语文味当是程少堂的象征性符号。少堂老师观语文观出风景无数,同时,他自己便也因此成了一道滋味幽深的独好风景。

少堂老师对“味”可谓情有独钟痴迷流连,据说,他还打算把“味”话题从语文延展开去,继续研究“有味的教育”、“有味的生活”。照我看,无论如何,这一切的“味”,皆源自少堂老师这样一个有味的生命,一个看得见风景的有味的生命。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学者文人都是有味道的人,而这些有味的生命里蕴藏的风景,是颇值得人们玩味和研究的。钱钟书先生的淡泊名利早已传为世人的美谈。当年一外国记者看了《围城》即产生了采访钱钟书的极大兴趣,结果钱钟书以耐人寻味的一句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鸡呢”婉拒了该记者。不过我想,钱先生如此幽默的低调,不仅没有停止众人追随他的脚步,反倒更激起了学界对他研究的热望。何故?究其根本,乃学贯中西的钱钟书无可争议的确是中国现代一流的大学者,独一无二的大风景。其实,一名真正的有所建树的学者,多半是他的学术思想首先进入公众视野,随着人们对他学术思想的广泛深入的研究及其所奠定的学术地位,大众自然会从其学术品位进一步产生对其本人的研究欲望继而掀起研究热潮,而研究其人对研究其学术自是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的。君不见,随着少堂老师语文味十多年来在全国中语界产生的深远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从谈论语文味继而开始谈论程少堂?古人十年磨一剑,少堂老师十六年磨一“见”,中语界从掀起“语文味热”到掀起“程少堂热”,至今还没有降温的迹象,非但没有降温,甚至还有持续升温的趋势。

 

其实,语文味并不是少堂老师凭空臆想出的一个什么名词,也非他刻意要树的一面什么旗帜,而实在她是从少堂老师的生命故事里自然流淌出来,应着他灵魂深处对语文之敏感与执著与似海深情缱绻而来的。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假如你觉得语文味还不错,你就有必要认识这只下了“语文味”蛋的鸡;假如你对语文味不以为然,而你又自认是真正的语文人,那你就更要好好认识认识下了“语文味”这只蛋的鸡,只有认识了下蛋的来龙去脉,你才能更好地言说这只蛋和这只鸡,否则,大家彼此间的讨论就只能是鸡对鸭讲,对牛弹琴。知人论世,追本溯源,这难道不是一名学者应有的学术心态和学术素养吗?

所以,欲要了解语文味,就要读一读程少堂,这样,你大约也许就能真正读懂一些语文味了。而只有当我们在谈论语文味时我们确实是在谈论“语文味”,我们的对话才会变得有意义,也才可能更有意思,更加可持续。而我以为,读了这本诗文集,你就会明白少堂老师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程少堂,语文味为什么会有今天的风生水起,星火燎原,深入人心。读少堂老师的文字,你就是在通往风景如画的语文味的路上行走,就是在少堂老师的生命轨迹里穿越。我相信,这集子中的很多文字会带你走进一颗孤独又敏感、炽热又浪漫的心,让你认识一个有着凌云之志永远飞翔着的饱满而张扬的五彩斑斓五味俱全的生命。这样一个以学术为滋养、视学术为生命的生命,本身不就是弥足珍贵的风景么?难道它不值得你停下脚步,慢慢走,欣赏么?

 

一直觉得少堂老师是为语文而生的:语文就是他的命,语文就是他的使命。

他因语文而来。似乎从童年起,孤独的他的生命底里就弥漫着语文的因子。很难说,是他漫漫求索着语文,还是语文有幸邂逅了他,总之,他和语文似乎是续写着前世的姻缘。他天然地就是用语文的心洞察着世间人世间事,用审美的眼光和敏锐的嗅觉体悟着世间的杂陈百味:他深爱着给予他无限的温暖与爱的深爱着他的祖母爹、他倔强着父亲的倔强、坚强着母亲的坚强,激励着恩师的激励。至亲和师长的音容笑语有如一条绵延不绝的精神长河,涤荡着他的灵魂,为他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力量,也因此,他更加执著着自己的执著。在他的笔下,当年的这每一帧影像都鲜活地闪耀着生命的光芒,他们离你很远,却又离你那么近,望着他们,你仿佛仍可感染到丝丝温热的气息,你仿佛和语文走得更近,更近了。如果你从那当年的不远处,隐隐闻到了氤氲在他那可爱的又可恨的故乡里那槐花的朴实桂子的清贞,相信你也就觅得了他这风景无限的生命的来处。不错,正是当年那一捧土,一笼烟,一株树,一脉香,还有那一声鸟鸣,一朵流云,一地黄花,构筑起了他“精神的后花园”。

一个人有了精神的后花园,哪怕独自一人,哪怕身处荒原,也一样可以逍遥浪漫如诗人,从容起舞,独步天下;一个人有了精神的后花园,他哪怕单枪匹马,哪怕备受争议,遭遇明枪暗箭,也一样可以刚毅坚强如战士,披荆斩棘,战天斗地,杀出一条血路,活得像一支部队。

 

想那鹏鸟,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绝了云气,负了青天,于是南飞,却被那斥鷃所讥笑。你可以像斥鷃那样讥笑鹏鸟,因为翱翔于蓬蒿之间的你,极限不过数仞,所以你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想象大鹏的壮举;而大鹏全不理会斥鷃讥笑的渺小目光,它奋然水击三千,一意孤行,为的是徙于南冥。无他,大家各自志向不同,心力不同罢了。所以,鹏是不和鷃对话的,也所以,大鹏终于成了大鹏,当它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它当然可以藐视地平线,也同时可以藐视地平线上的一切了;而斥鷃依旧只能是斥鷃。庄子曰:此小大之辩也。

 

放眼中国语文界,我们并不缺少有实践有创新的名师,他们在三尺讲坛孜孜不倦地耕耘,积极努力地探索,奉献出不少精品课,并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也并不缺少有思想有理论的名师,他们提出了个人的教学主张,个性鲜明,有着独立的话语系统,可以说一个主张就是一张名片,一个主张就是一席之地。不可否认,这些所谓名师让今天的语文界变得不再寂寞,更热闹了。然而他们或理论略输文采,或实践稍逊风骚,总不免多少令人遗憾;我们总希望语文界能出现一个既能弯弓射大雕又不输文采不逊风骚的“两只翅膀翱翔”的风流人物。实践与创新,能让语文不断走向新生;思想和理论,则让语文走得更深更高更远。真正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思想,绝不会去凑这个热闹,也绝不是小打小闹,它自有它的表达方式,一旦表达,必是穿云裂石,石破天惊。我想,真正的思想应该是在安安静静地直视语文中的沉思默想,是心无旁骛地和语文对话甚至以生命独白的方式执著求索时的灵感迸发。愈是经久沉淀过的,才愈是具有爆发力和迷人魅力的。

于是我看到,他来了。

少堂老师,他乘着语文味的翅膀来了!

他鼓起双翼,在语文这片广袤无垠的天地里自由自在地翩然起舞,奔逸绝尘。他用了整整十年,不,是整整一生,用全副生命舞出了他的风景如画水光潋滟绵延起伏的语文江山。

 

少堂老师的这本诗文集,带我们在荒原穿行,让我们在感受荒原的萧瑟凄冷和冷漠愚钝的同时,更带我们领略了孤独舞者的傲然风姿,那是一个诗意灵魂的特立独行。而支撑这个诗意灵魂独行的,正是他身后那郁郁葱葱的精神后花园,还有那茫茫荒原里牵引着我们追寻目光的一处温暖的角落——少堂老师的北书房。少堂老师的很多奇思妙想都在这里诞生,我甚至想戏称这北书房是他语文思想的“产房”了。认识少堂老师的人都知道,少堂老师是个嗜书如命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之痴迷书籍,就像吸毒者之迷恋毒品一样,一刻也不能缺,书就是他生命里的水、空气和阳光。书让少堂老师时刻保持着新鲜的思考状态,也为他的语文思想源源不断地注入着新的元素和活水,从而永远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因为博览群书,少堂老师总给人一种生命的饱和厚重之感,他的整个人身上无不可见学者满满的学术自尊与自信。尤其是站在讲坛上的他,语调里、眼神里,全是炽烈的火与光,枯草会被他燃烧,黑暗会被他照亮。

了解少堂老师的人都知道,不仅他的语文很先锋,他为人也是个性极其鲜明。他性子又急又直,是嬉笑怒骂敢爱敢恨的诗人气质。他骨子里既有知识分子的清高放达,又有儒家谦卑仁厚的君子之风。这本诗文集,都是少堂老师性情之作,透过他这些率性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他学术上的天马行空、机敏犀利,有时甚至可以感觉到他连骂人都很有魅力,很语文味儿(看看他的按语和志林就知道了);而生活中他却又那样的沉默寡合、不善言辞,想来,他平素要说的话,都在他深爱的语文里了。

 

这本诗文集取名为《我们当年》,是源自少堂老师当年写给女儿的那封著名家书《我们当年》。文集共分为五编,前四编以“当年”二字为红线,每一编又分为两部分。五编的标题全部由少堂老师亲自拟定,这五个标题彼此串接,划出了程少堂“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人生轨迹:第一编“精神的后花园”,分为“当年的亲人”和“当年的老师”两部分;第二编“荒原中的独舞”,分为“当年的情怀”和“当年的按语”两部分;第三编“在北书房”,分为“当年的书房”和“当年的随想”两部分;第四编“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部队”,分为“当年的语文”和“当年的闲笔”两部分;第五编为“少堂志林”。

 

我们当年,是一段段让人怀念的瞬间,是多年以后,再次回眸,不能褪色的风景,刻骨铭心的记忆。多年以后的我们,翻阅着我们当年生命中的种种过往经历,应会生出无限的情感共鸣和美好追忆。

20141028日)

 


 

(说明:50万字的《我们当年——程少堂率性诗文集》即将出版,该书编者为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成员,这篇文章是她编辑完该书后写的编后记,该书将作为“语文味丛书”五种之一一起出版。)


最后更新[2015-6-2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