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7日上午,深圳市教育局主管基础教育的局领导到深圳市教科院教研中心调研高考工作。座谈会上,领导首先让语文学科第一个发言。我说其他学科先讲,年轻人先讲,他们有创意,我是老同志,说话直,不要一开始就说话犯错误。等到有五六个人发言了,坐在我旁边的一位老师看见我在纸上写的一些观点,怂恿我发言。于是我就作了以下发言:
各位领导、同事,刚才局长让我第一个发言。本来没有准备讲,但不讲仿佛学生上课不交作业。加上刚才某老师见我写的一些观点怂恿我讲,那我就讲一下,讲以下6个观点,供领导、同事参考。
(一)不宜夸大教研员对学科高考成绩的影响力。影响高考成绩的因素是一个系统,教研员并不是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我不展开论证,只举几个论据:一是我个人做深圳市高中语文教研员17年的经历、观察与体验。语文高考成绩考得好的时候,我做那些事;高考成绩有些下滑的时候,我该做的那些事也做了,甚至有时候,考试成绩有点下滑的时候做的事还多些。(有老师插话:“几年前市高中数学教研员空缺一年,当年深圳高考数学成绩仍然保持全省第一。”)二是深圳有一个区,相当长一段时间高考语文科成绩一直排在全市后面。后来有一年该区高中语文教研员生重病在广州住院手术,一年没有上班,该年度这个区高考语文没有人管,但恰恰这一年这个区高考语文成绩提升很大,跃入前列。由此可见,教研员对学科高考成绩的影响力没有有些人认为的那么大。
(二)要把教研员对学科高考成绩的有限影响力发挥到极致。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以为首先要确立教育科研是高考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其次,要鼓励教研员做有思想的教研,要鼓励、支持至少是不要阻遏教研员把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高考生产力。教研员评课也好,讲公开课也好,命题也好,讲座也好,都会有显在或潜在的理论支撑,不是自己的理论就是别人的理论。讲到此,可能有人会说:你研究语文味,据说已成体系,你转化为语文高考生产力了吗?我倒是要问:谁支持我做这种转化了呢?(这两年办工作室除外)我除了通过公开课、讲座、写文章影响深圳语文教师群体之外,我有什么权力要求深圳一线教师用我的语文味教学法来进行教学?现在语文味在全国影响很大,有很多人研究,百度文库已搜集语文味主题文章已达数十万篇,但这种影响是自发的。作为语文味理论和语文味教学法创始人,我到深圳学校听课、评课交流,有时自然会讲到语文味教学思想和语文味教学法,但我们单位有人在教研中心会上说:“教研员到学校评课不要讲这法那法。”这里指责的“这法那法”是什么“法”?全国有几个教研员有自己的“法”?“不要讲这法那法”,那高考复习方法是不是“法”?因此,不要想在我讲要重视把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高考生产力时以我之矛攻我之盾。我认为,可以不支持我的语文味研究,但也不要阻遏。阻遏不住的。我离退修也不远了,让我快快乐乐的做几年工作。
(三)从上到下,抓高考不要做表面文章。我做深圳市高中语文教研员17年了,我的体会是,高考复习备考关键是要“实”,即教学工作要扎实、朴实、真实。不要搞花架子。
(四)深圳高考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要形成一种高考文化。高考文化由教学物质生活文化、教学制度管理文化、教学行为习惯(习俗)文化、教学精神意识文化等四个层级构成。高考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期积累。但是,深圳目前有自己成体系的高考文化吗?我看还没有,甚至连个影子也没有。我来深圳市教研室、教科院工作已经17年,市教研室、教研中心领导换了六七位,但除了高三模拟考试一直在做并做出了一些特色,其他乏善可陈(我不是说没有做事,实际上很忙很累)。一句话,就是深圳高考备考基本可以说没有自己的东西,即整体上没有形成自己的高考备考工作与管理的特色与文化。我个人,一直努力想要在语文学科做出一点特色来,但是阻力重重,而且今天我可以当局领导面明说,这些阻力不是来自于学校和一线教师,而来自于我们单位。
(五)教育行政对高考成绩的影响力大大大于教研员的力量。现在有些单位不作为的现象较严重。有的区教研员基本不管高中,甚至上传下达也做得不好。有的区教研员好不容易召开一次区高中语文学科会议,他作为会议主持人竟然中途提前退场走人,让与会的老师们目瞪口呆。若干年前,我也曾傻不拉几地、自不量力地公开批评某区教研员不作为,事后该区教研中心领导(也曾是我的朋友)很不高兴,打电话来和我吵架,指责我说:“我都不说他,你说他干什么?!”而且,不要说毫无行政权力的市教研员对区教研员、一线教师没有多少约束力,据说,市教育局领导主持召开的某些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常常是会没开完下面人走过半。这多少反映了深圳教育行政系统现实的某些方面。市教研员的力量丝毫改变不了这一现实。而如果教育行政系统不能做到上下齐心协力真抓高考,长此以往,必将重创深圳高考。
(六)初、高中甚至小学都要做好衔接工作。目前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这当然不利于高考成绩的提高。
(20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