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高考试题
文章标题: 《04年深圳市高三语文二模试题》
     阅读次数:360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4年深圳市高三语文二模试题

 

2004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        2004.5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 10页,第Ⅰ卷共14小题42分;第Ⅱ卷共12小题108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小答题卡上。同时,用黑色钢笔将姓名、考号、座位号填写在模拟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模拟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最后,将模拟答题卡上的答案转涂到小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模拟答题卡小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惴惴不安

B.盘          然冰释

C.            含英

D. 形           言简意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犒赏   山青水秀  赴汤蹈火  胜不骄,败不馁   

B.狭隘   脍炙人口  众口铄金  无事不登三宝店

C.斡旋   明辨是非  泾渭分明  温良恭俭让

D.恢弘   脱颍而出  蔚然成风  化干戈为玉帛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B.古人不是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吗?

C.在武汉大学举行的校庆仪式上,从日本专程回国的校友团,亲植“樱花树”以示纪念。

D.D.高中语文课程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总经理那样做,        是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效果不尽如人意。

②解放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       历史博物馆多年。

鲁迅先生对写出《呼兰河传》的青年作家萧红     很大的希望。

④颁奖会结束,与会者      着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走出会场。 

A. 本意   蛰居   寄予   簇拥

B.本意   蛰居   寄寓   蜂拥

C.本义   谪居   寄寓   簇拥

D.本义   谪居   寄予   蜂拥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A.尽管没有刘德华的酷,没有比尔·盖茨的富,但我们并不自惭形秽,因为我们拥有更宝贵的青春。

B.B.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与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C.C.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已开始冷静地思考环境保护问题。

D.D.这位老先生是个远近闻名的粤剧迷,观看粤剧表演时,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A.很长一段时间,经济效益滑坡一直困扰着这个有五万多职工的企业,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

B.B.在“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并环绕地球飞行二十一小时后安全返回地面,表明我国已具备建设航天发射场和空间站的能力。

C.C.一批对艺术十分钟情而又有高质量运作水平的经纪人的出现,对画家的作品进入流通领域以至整个艺术市场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D.D.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荟萃了江南园林的精华,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无不以迷人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东方数学的使命      

吴文俊

所谓东方数学,主要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东西方数学的异同,也就是东方数学(主要是古代的中国数学)跟现代欧美数学的异同。我们学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而中国的古代数学根本不考虑定理不定理,它的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着重计算,要把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说出来。这个方法步骤,就相当于所谓算法。美国一位计算机数学大师说,计算机数学即是算法的数学。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也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学。进入到计算机时代,这种计算机的数学或者是算法的数学,刚巧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时代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最古老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的精髓就是从问题出发,和西方的从公理出发完全不一样。从问题出发,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就带动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从问题出发,以问题带动学科的发展,这是整个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总的面貌。

为什么解决问题要解方程呢?一个问题有原始的数据,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答案,这个答案也应是以某种数据的形式来表示的。在原始数据和要求数据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关系,这种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建立起来的关系就是一种方程。因此,解方程变成中国古代数学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目标。

我们经常跟着外国人的脚步走。往往花很大的力气从事某种猜测的研究,希望能够解决或者至少推进一步。可是不管你对这个猜测证明也好,推进也好,你还是比提出猜测的人低一等。我们应该出题目给人家做,这个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正在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只能处理有限的问题,所以相应的数学应该是一种处理有限事物的数学,在数学上叫“组合数学”。历史上,组合数学创始于中国,以贾宪为首,一系列的成就不断涌现。东方的数学有一定的思考方法,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思想地进行的。它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形成一些新的概念,产生一些新的方法,再提高到理论上,建立一般的原理,用这样的原理解决更复杂、更重要、更艰深的实际问题,这样数学就不断地上升和发展。

我们现在拥有计算机这样的便捷武器,又拥有切合计算机时代使用的古代数学。怎样进行工作,才能对得起古代的前辈,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并在不远的将来,使东方的数学超过西方的数学,不断地出题目给西方做,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和需要努力的方面。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4年第4期)

7.下面对“东方数学”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1段画线的“东方数学”与末段划线的“东方的数学”是同一个概念。

B.东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所走的道路与现代欧美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C.东方数学着重计算,重视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是一种处理抽象事物的“组合数学”。

D.D.东方数学以问题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而西方数学以公理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

8.对第1段末划线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东方的古代数学切合计算机使用,因而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B.B.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符合计算机时代的要求,所以也是计算机时代最现代化的数学。

C.C.中国数学既是历史最悠久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D.D.中国古代首创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的组合数学,符合计算机能处理各种问题的要求,因而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9.下面是对原文相关信息的转述,正确的一项是

A.A.东方数学,主要指的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东西方数学的异同,集中表现为中国数学与欧美数学的异同。

B.B.中国古代数学所注重的计算的方法、步骤,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算法,可见,现代计算机数学来源于中国的古代数学。

C.C.要解决问题就需要解方程,解方程成为以解决问题为精神实质的中国古代数学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主要的目标。

 D.西方数学的理论体系是由问题、概念、方法和原理建立起来的。

10.如何才能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下面是根据原文信息所做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A.中国古代数学是符合计算机时代要求的,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应该继承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弘扬中国古代数学的精神。

B.B.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的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在计算机时代已经不适用,只有摒弃西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道路,才能建立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并在不久的将来,使东方的数学超过西方的数学。

C.C.我们花很大的力气从事某种猜测的研究,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对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意义重大。

D.D.我们现在拥有计算机这样的便捷武器,又拥有切合计算机时代使用的古代数学,因此东方数学在未来超过西方数学是必然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黄门侍郎刘洎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亦记之矣。”太宗以为然。十七年,太宗问遂良曰:“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余人。食器之间,苦谏何也?”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以为然。

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六年,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及遂良以筹其事。将入,遂良谓无忌等曰:“上意欲废中宫,必议其事,遂良今欲陈谏,众意如何?”无忌曰:“明公必须极言,无忌请继焉。”及入,高宗难于发言,再三顾谓无忌曰:“莫大之罪,绝嗣为甚。皇后无胤息,昭仪有子,今欲立为皇后,公等以为何如?”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无愆妇德。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但愿不负先朝厚恩,何顾性命?”遂良致笏于殿陛,曰:“还陛下此笏。”乃解巾叩头流血。帝大怒,令引出。长孙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加刑。”翌日,帝谓李勣曰:“册立武昭仪之事,遂良固执不从。遂良既是受顾命大臣,事若不可,当且止也。”勣对曰:“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帝乃立昭仪为皇后,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转桂州都督。未几,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节选自《旧唐书》)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博涉文史,尤隶书      工:擅长

B.所以诤臣必谏其                 渐:渐渐

C.皇后自此未闻有                 愆:过失

D.不问外人                       合:应该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食器之间,苦谏何                               

  族秦者秦,非天下也

B.首创奢淫,危亡

  师道不传也久

C.召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及遂良筹其事

  敛赀财送其行

D.帝立昭仪为皇后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褚遂良“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   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

所以诤臣必谏其渐         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

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     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褚遂良担任谏议大夫,兼管皇帝起居事务。太宗想看他记载的内容,他说无此先例,并告诉太宗,他一定会坚守职分,秉笔直书。

B.B.太宗问褚遂良,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人苦谏舜帝制造漆器和禹帝雕饰俎器,褚遂良认为那是他们过分地讲究,开奢侈浪费之风,是危险的开始。诤臣必须在刚开始露出奢侈的苗头时进谏,一旦奢侈成风,再进谏就难了。

C.C.高宗以皇后王氏无子,昭仪武氏有子为由,想废除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褚遂良则认为,皇后王氏出自名门,又没有违背妇德,况且先帝临终托付,因此他坚决反对废后,并把上朝用的手板还给皇帝。

D.D.褚遂良博览群书,擅长隶书,并被父辈的朋友看重,很快升迁为谏议大夫,他前后进谏数十次,多被采纳。晚年,因得罪太宗而一贬再贬。

 

  第Ⅱ卷108分

 

四、(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6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宋濂《猿说》)

 

15.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5分)

 

(1)         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

翻译:                                                               

2 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

翻译:                                                               

 

16.请从文段中选取一个精彩的细节,从内容方面加以点评。(30字以内)3分)

 

细节:                                                                   

 

点评: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施肩吾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嘹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注:“同心花”是唐代妇女裁制衣服的一种同心花纹的图样。

 

1)诗中“皎洁”、“嘹亮”两个词用得妙,请你说说它们的妙处。

 

                                                                            

 

2)对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可有多种解读。请写出你对这个形象的理解。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众里寻他千百度,                                。(辛弃疾《青玉案》)

2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攀登我的南山

      李汉荣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虚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

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望远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我正在心中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越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

(节选自《散文》2004年第1期)

 

19.从全文看,标题“攀登我的南山”中的“南山”指什么?请简述之。(4分)

 

                                                                           

20.作者为什么说“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5分)

 

                                                                           

 

                                                                            

 

21.第三段运用了孔子等六个材料,请根据文章的思路,说说李白和爱因斯坦这两个例子能否删去?为什么?(5分)

 

                                                                           

 

                                                                            

 

22.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A.本文从人们在人群里生活和追求写起,结尾写攀登南山,接近天空,首尾呼应,思路洒脱。

B.B.“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至少包括那些视野狭窄、目的卑下、境界低俗的思想。

C. C.本文虽立意高远,气势恢弘,但字里行间隐约流露出的是一种消极出世的伤感情绪。

D.D.“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与前面孔子等哲人的叩问时空的精神追求,形成崇高与卑琐的强烈对比。

E. E.文章用象征的手法谈今论古,全文的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准确朴素,抒情色彩极其强烈。

 

.12分)

23.提取下列材料的有关信息,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作品风格”下定义。(不超过30个字)3分)

书法、绘画的鉴定家们都认为,最可靠的鉴别依据是作品的风格。墨色、纸绢、印泥的色泽都能作伪,可以乱真,字与画的形体也可仿制得逼肖;可是艺术家的独特的艺术特点不容伪造,不仅如此,最精灵、最狡猾的古董伪造者也无法摹拟出艺术家所具有的独特思想特点,赝品于是难逃法眼,鱼目混珠终于混不过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句子连贯。(4分)

生活中,我们总是太多注重了警觉苦难,太忽视提醒自己感受幸福。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                         ;长辈一次关爱的抚摸,                          ……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如同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温暖的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和起来;如同                                                

 

 

25.下面一段文字是围绕“古桥”而展开的。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称变换:第一句用“那座古桥”开头,自“德高望重的老桥”以后,改用第二人称“你”指代“古桥”,以便于抒情。请仿照这种写法,以“国旗”或“梅花”为对象,写一段话。(不少于45个字)(5分)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累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节选自初中课文《山中访友》)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听说过默罕默德唤山的故事吗?有一天,他带着他的40个门徒,在山谷里讲道,他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关键,也就是说,人有信心,便没有不能成功的计划。”一位门徒对他说:“你有信心,你能让这座山过来吗?” 默罕默德对他的门徒微笑着把头一点,对大山喊了一声:“山,你过来!”山谷里响起了他的回音。回声终于消失,山谷又回归宁静。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山。默罕默德说:“山不过来,我们主动过去吧!”他们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到达山顶,他们因实现愿望而欢呼。

 

这个故事给我们无限丰富的启迪。面对自然界的大山,是唤山“过来”,还是我们主动“过去”,答案当然不言自明。在人生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 “山”矗立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态度是应该主动还是应该被动,有时就很难一概而论。

请以“主动与被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最后更新[2004-5-1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