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3日一大早,连续惊闻噩耗,吾之两老友于头天同一天在深圳去世。得此消息,真乃兔死狐悲,我既悲痛又震撼。向来不擅长作诗的我,当晚还是抑制不住写了《哀友辞》,挂在语文味网上,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一位教语文的仁兄,好写诗,立马在我的《哀友辞》后发了评论:“冒昧一评:前段好,后段稍欠味道。”我的看法和他相反。自古以来,中国悼友诗名作层出不穷,其中虽不乏悲壮之作,但多数哀气过重,参透人生并因此而隐含沉沦与颓唐之情愫的,常见。悼友诗悲痛之余流露沉沦与颓唐之意,乃人之常情。习作《哀友辞》,全诗发自真情,我写时含泪,然前半(即此仁兄所说前段)我以为了无新意,即是劝人节哀而已;菁华恰在后段。后段何为菁华?这么说吧,设若若干年后,不了解我但又想了解我的后人,不用读其他材料,只须读到“沉沦半日抖精神,不死不懈不蹉跎。语文味同语文在,语文星辰永不落”这四句诗,一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形象,定会浮现在他们脑海之中。
来,同学们,站起来,和老师一同大声吟诵以下诗句,体会一下其中不同于以往悼友诗的,在生命的猝然打击、顿悟与沉痛中,仍倔强地烈烈燃烧着的自信,坚毅,执着,与奋发生命感染生命的浩然之气:
沉沦半日抖精神,
不死不懈不蹉跎。
语文味同语文在,
语文星辰永不落。
(2015/7/25)
附:哀友辞
堂2015年7月13日晚按:今日一大早连续惊闻噩耗,吾友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原副校长覃德召先生因脑外伤不治,昨日在深圳医院去世,享年58岁;吾友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与培训中心原主任潘世祥先生,因脑溢血不治,昨日在深圳宝安同归道山,享年61岁。沉痛之余,作《哀友辞》以祭亡友,同时宣泄自己不沉沦之情。
早起闻噩耗,
两友归山阿。
嫂子悲莫过,
世侄哭勿多。
亲戚或余悲,
他人亦已歌。
人生多难苦,
死去正解脱。
忽闻旧日吾友声,
泪眼婆娑再婆娑。
今日吾哀侬,
他日谁哀我。
……
沉沦半日抖精神,
不死不懈不蹉跎。
语文味同语文在,
语文星辰永不落。
(201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