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233):将语文味工作室改名为语文性工作室,如何?》
     阅读次数:106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233):将语文味工作室改名为语文性工作室,如何?

少堂志林(233):将“语文味工作室“改名为”语文性工作室“,如何?

 2015-8-9 17:30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在本世纪初这十几年的中国语文界,语文味的影响很大。有的人不服气,就又提出一个语文性来抗衡。结果自然是,语文性完败。


前年,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曾邀请外省某大学一位教授来深圳讲学。这位教授讲学时说,最近十余年,语文味概念在中国语文界广泛流传,而语文性这个概念却始终流行不起来,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他只是简单说了一句西方人喜欢谈“性”,中国人喜欢论“味”。

这里我把这位教授的观点补充发挥一下:

西方人追求客观,因此西方人喜欢谈“性”。西方学术话语体系中有许多关于

性”性”之类的概念。例如阳性、阴性、正性、负性、智性、感性、理性、诗性、雄性、雌性、硬性脆性烈性个性人性、物性、现代性、普世性、国民性、结构性、系统性、女人性、男人性等等。这些“性”,都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它们的存在与主体无关。而中国传统美学追求的是天人合一主客观的统一,因此喜欢论“味”,诸如滋味、玩味、诗味、女人味、男人味、回味无穷、回味悠长、津津有味等词语,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中国人谈的“味”,不完全是客体的属性,其中包含有审美主体的心灵成分学术界认为,味美学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内容,味范畴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因此在中国,谈语文和语文教学,用语文味当然比用语文性好得多。

当这位学者在讲学中幽默举例说:“‘语文味工作室’,这名字多好!如果改为‘语文性工作室’,就差多了呵呵。”全场哄堂。

他这些观点,是很好的见解。

(2015/8/9)





最后更新[2015-8-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