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迄今建国已有66年的历史。
最近二十年来,中国基础教育界名师辈出,其数量大大超过此前建国后的前四十余年。但中国当代基础教育最近二十余年的面貌,变化并不大,或者说,还没有产生现实所呼唤的革命性的变化,因此能贡献给中国教育理论史与实践史的成果,并不见多。
名师辈出,经得住淘洗的成果却不多。其原因,仁者可见仁,智者可见智。窃以为,当下有些有影响的中小学一线名师(其中有的相当年轻)心态比较浮躁,“课欲”与“文欲”太旺,可能是一个原因。我不是反对名师适当外出讲课。我认为,名师适当外出讲课,既是名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我自己也外出讲课,就在昨天傍晚,我刚从湖南怀化讲课回来。我说的所谓“课欲”太旺,也不是指教师在学校的日常讲课,而是指受利益驱动,没有张弛节奏地,没有吸收只有输出地,到处“走穴”“跑场子”讲课。我也不是反对名师多写文章。我认为,名师写文章,同样既是名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我还认为,那些只会讲课而不会写文章的名师,一般说来,是令人遗憾的“名师”。我自己也写文章,而且写得不算太少。我说的所谓“文欲”太旺,也不是指在个人网站或博客发表文章,而是指在公开发行的纸质媒体发表文章,不是指一年发表几篇或十几篇文章,一年或几年出一本书,就是说主要不是指的论著数量,而是指拿一些没有什么新思想、新进展的“旧零件”,反复以至无限地批量拼装,“新”文章乃至洋洋数十万言的“新”著作不断涌现,有的一年出版多本重新组装的“新书”,且“以创作丰富自娱”(鲁迅语)。时下,以论著数量自得乃至自负的名师,绝不是个别的。
这样的名师究竟能走多远,其历史贡献究竟会有多大,只有时间知道。
(2015/8/14)